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1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12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几种常用中草药对皱纹盘鲍摄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验观察了皱纹盘鲍对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白芍、麦芽、莱菔子、神曲、山楂、鸡内金10种中草药的摄食行为反应,发现均未对皱纹盘鲍产生驱避效应,其中山楂还表现出诱食活性。结果表明这10种中草药均可作为皱纹盘鲍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2.
以皱纹盘鲍脓足病致病病原- - 创伤弧菌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抗体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检测创伤弧菌的双抗夹心ELISA 检测法。结果表明,双抗夹心ELISA 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可检出含菌104 个/ml 的菌悬液。与创伤弧菌对照菌株有明显的阳性反应不与副溶血弧菌、溶藻胶弧菌、河流弧菌等8 株对照菌株产生影响检测结果的交叉反应。应用该法检测30 份病鲍样品,阳性检出率为66 .7 % 。  相似文献   
93.
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条件下用不同刺激物(海洋酵母细胞和酵母聚糖)对皱纹盘鲍血细胞进行刺激,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经历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反应。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血细胞经刺激诱导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现象和很强的活性氧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同一种刺激物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浓度对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完强度的影响不同。刺激物经皱纹盘鲍自体血清调理和未经调理对血细胞刺激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SOD和NaN3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防御反应中能够通过产生活性氧对外源病原进行杀灭。  相似文献   
94.
皱纹盘鲍与光棘球海胆越冬期筏式混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孔泳滔  王琦 《水产科学》1999,18(2):12-14
实验分越冬前期和越冬后期两个阶段进行。越冬前期鲍与海胆在生长方面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混养可防止苔藓虫的附着,海胆的混养效果以20个/格略好;越冬后期海胆混养的密度则以5个-10个/格为最佳,混养可有效地防止多种敌害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95.
九孔鲍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孙功辉 《水产科学》1999,18(2):15-17
报告了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电厂冷却海水进行九孔鲍人工育苗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孔鲍在繁殖匀性及其育苗技术工艺条件等方面与我国以往的皱纹盘鲍常规育苗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利用余热水在大连地区进行九孔鲍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6.
铅、镉、汞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水温14 ̄16℃的条件下,分别用铅、汞、镉溶液对皱纹盘鲍幼鲍(6月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汞〉镉〉铅。汞对幼鲍24,48,96h的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64,0.123mg/L。镉对幼鲍24,48,96h的LC50分别为8.68,7.10,4.60mg/L。铅浓度达到10mg/L时,水中出现沉淀,幼鲍96h无死亡现象。幼鲍对汞中毒和镉中毒的反应现象不  相似文献   
97.
2种底栖硅藻饲养杂色鲍幼体和稚贝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羽纹藻(Pinnularia sp.)、简单双眉藻(Amprhoraexigua)、羽纹藻和简单双眉藻混合(混合组)作为饵料,以自然海区采集的硅藻作对照,研究其对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幼体和稚贝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确定人工分离的2种硅藻的饵料效果。结果表明,2种底栖硅藻在杂色鲍育苗中具有一定的饵料价值。饵料种类对不同规格杂色鲍的成活率和生长影响显著,并且2个观测指标的结果相同。幼体羽纹藻组、简单双眉藻、混合组3组间的成活率、生长无显著差异,但都明显比对照组低;稚贝简单双眉藻、混合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羽纹藻组显著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98.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国际市场对鲍的需求量巨增,目前,世界市场鲍的缺口量在万t以上,市场前景广阔,因此,鲍的人工养殖在我国得以迅猛发展,海上筏式养鲍备受养殖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9.
在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模拟研究了杂色鲍(Hallotis diversicolor Reeve)与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Liui)生态混合养殖效果,分析了2种海藻对养殖水体中氮盐、磷盐的控制作用以及杂色鲍、2种海藻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鲍鱼与这两种大型海藻混合养殖,可明显提高鲍鱼的成活率,降低养殖水体中氮、磷盐含量,从而改善鲍鱼养殖环境。单种养殖的鲍鱼病死率是混养病死率的1.92倍。低密度混合养殖时,鲍鱼生长率较高。鲍鱼混合养殖水体中的氮盐、磷盐含量均明显低于单种养殖的,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比灰叶马尾藻具有更强的吸收氮盐与磷盐能力。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提高鮑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型香精,以鲍蒸煮液美拉德反应产物为基料,感官评定为指标,在单因素及L_9(3~4)正交试验基础上,确立了口感和海鲜风味俱佳的鲍复合调味品最佳配方为:盐添加量35%、味精添加量40%、玉米淀粉添加量9%、鲍风味基料添加量为6%、白砂糖添加量4%、麦芽糊精添加量3%、呈味核苷酸二钠(I+G)添加量1.5%、酵母抽提物添加量1.5%。研究了不同的造粒方式和干燥方法对颗粒产品吸湿性、溶解性、流动性、质构特性及感官评定的影响;相关理化、性能指标为:完全溶解于90~100℃热水中的时间需要72 s,且分散良好、溶液微浑浊、无沉淀,鲜味足;堆密度为(0.61±0.01)g/cm~3,硬度为(3 642±122.198)g,吸湿性为(9.35±0.01)%,临界湿度值为60%,休止角为33.0°,总体可接受度为(7.81±0.12)分。研究结果表明,旋转造粒和流化床干燥的产品质量最佳,吸湿性比较小,溶解性、流动性和质地性都比较好,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