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4篇
  免费   1039篇
  国内免费   1237篇
林业   1154篇
农学   2409篇
基础科学   400篇
  1992篇
综合类   13867篇
农作物   720篇
水产渔业   4776篇
畜牧兽医   3866篇
园艺   822篇
植物保护   874篇
  2024年   257篇
  2023年   967篇
  2022年   997篇
  2021年   1412篇
  2020年   1447篇
  2019年   1785篇
  2018年   674篇
  2017年   1227篇
  2016年   1772篇
  2015年   1338篇
  2014年   1481篇
  2013年   1525篇
  2012年   2400篇
  2011年   1611篇
  2010年   1193篇
  2009年   1599篇
  2008年   1484篇
  2007年   1492篇
  2006年   1143篇
  2005年   835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388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16篇
  1990年   153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目的  探究饰面刨花板极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VOC)及其中气味特征化合物的释放特性,分析厚度和饰面材料对板材VVOC及气味强度的影响,为人造板VVOC及气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选用不同厚度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刨花板、PVC饰面刨花板和刨花板素板3种板材为实验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觉测量技术(GC-MS/O)对板材释放的VVOC及气味特征化合物进行分析。  结果  两种厚度的3种不同饰面刨花板中,刨花板素板(PB)、三聚氰胺饰面刨花板(MI-PB)、PVC饰面刨花板(PVC-PB)VVOC种类均分别为9种、10种、8种。两种厚度的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均表现为:PB > MI-PB > PVC-PB,18 mm > 8 mm。不同饰面刨花板TVVOC释放浓度大小受厚度影响程度不同,PB受影响最大,MI-PB受影响最小。不同厚度、不同饰面条件下,刨花板各个气味特征化合物释放浓度及气味强度存在差异,且气味强度与释放浓度和气味阈值有关,不同化合物之间不符合“浓度高则气味强度大”的变化规律。饰面刨花板整体气味特征主要由特殊性香味和甜香味决定,辛辣气味作为基本特征气味对整体气味形成起辅助作用。饰面刨花板释放的VVOC主成分是醇、酮;气味强度较高的特征化合物为醇、酮、醚、酯。厚度增大饰面刨花板释放VVOC种类和质量浓度增多,气味特征化合物及气味强度相应增大。  结论  饰面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释放物种类和含量,且本试验中PVC作为饰面材料对刨花板VVOC和气味强度的抑制作用优于三聚氰胺浸渍纸饰面。   相似文献   
942.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 — 2020年在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通过灌浆期喷施和播种期拌种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研究其小麦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7.5、15.0、22.5 g/hm2处理的小麦千粒重、穗粒重均较清水对照提高;折合产量2019年分别为 9 523.0、10 040.0、10 240.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7.04%、12.85%、15.09%。2020年分别为9 433.0、9 653.0、9 745.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3.47%、5.89%、6.89%。2020年进行种子拌种,维大力用量86.58、173.16、259.74 g/100 kg种子处理较不拌种对照千粒重增加4.52%~7.23%;穗粒重增加3.30%~6.04%,折合产量分别为9 818.0、10 138.0、10 137.0 kg/hm2,较不拌种对照分别增产7.70%、11.21%、11.19%。综合产量表现及效益,初步认为维大力在灌浆期15 g/hm2喷雾处理或播种期173.16 g/100 kg种子拌种处理,均具有较好的节本增效作用,可在今后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943.
在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是影响大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大麦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培育抗旱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30份大麦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胁迫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株高、根长、叶长、地上部鲜重、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频次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长、根干重、总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上干重、叶长、根鲜重和株高;相关分析表明,总干重与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叶长和根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地上部鲜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和根鲜重呈不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可代表大麦种质资源抗旱性83.583%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大麦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地上部干重、总干重、叶长、地上部鲜重、根长、根干重、根鲜重,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关联度大小排序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大麦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1级2份、2级13份、3级6份、4级7份、5级2份。除根鲜重、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株高和总干重。苗期抗旱性强的大麦种质资源材料有西藏25和NEVADA,可作为大麦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研究的材料。株高和总干重可作为评价大麦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的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944.
文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根据2014—2019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市场价格变化,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对猕猴桃价格进行分析预测。结果显示,灰色预测模型GM(1,1)适用于猕猴桃价格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全国和这4个省(市)的猕猴桃价格呈现周年波动和下降趋势。在不采取干预措施前提下,预计到2020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平均价格分别为8.96元/kg、11.18元/kg、8.13元/kg、5.21元/kg和8.65元/kg;到2021年,全国、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的猕猴桃平均价格分别为8.99元/kg、11.58元/kg、8.32元/kg、5.31元/kg和9.05元/kg。  相似文献   
945.
借鉴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构建农户农地抵押贷款满意度模型,实证检验开展农地抵押贷款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过高期望是导致满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利率水平、贷款额度、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办理流程的便捷性是影响农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资金满足程度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农户满意的直接表现是继续参与该项业务.最后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6.
以尼罗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对6口池塘(A组:试验组,3口池塘;B组:对照组,3口池塘)罗非鱼生长性能、水质影响和养殖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96 d养殖周期内,鱼-菜共生模式(A组)下罗非鱼的生长速度、成活率、肥满度分别显著提高18.9%、13.3%和37.0%(P<0.05),饲料系数降低10.6%(P<0.05);在水质改良方面,试验组COD、浊度、亚硝酸盐、总氨氮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与对照组(B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池塘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但浮游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显著高于对照池塘(P<0.05).表明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具有提高罗非鱼生长性能、提高养殖池塘浮游生物多样性、改善养殖水质、降低水体污染和增产增值等优点,不失为一种生态健康高效的精准池塘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47.
为了探索香蕉新品种桂蕉9号在广西的适宜种植时间、种植模式,以香蕉主栽品种桂蕉1号为对照,在广西南宁、百色、崇左、钦州、玉林等香蕉主产区蕉园种植桂蕉9号,考察不同种植季节的新植蕉及其宿根蕉的生育期、株高、果实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等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新植桂蕉9号在广西的平均产量为19.8~35.6 kg/株,秋植蕉产量一般为25.0~35.6 kg/株,冬植蕉一般为19.8~23.8 kg/株.秋冬植桂蕉9号的抽蕾时间比桂蕉1号晚7~20 d,生育期比桂蕉1号长15~30 d;春植桂蕉9号的抽蕾时间比桂蕉1号晚20~30 d,果实易受寒害无法正常饱满.新植桂蕉9号株高为190.7~284.0 cm,假茎基围在60.2~86.6 cm,正常发育的果指长度为20.0~24.9 cm,果指粗度在11.3~13.3 cm.可见,新植桂蕉9号表现最好的是秋植蕉,其次是冬植蕉,最差是春植蕉.宿根桂蕉9号单株产量、株高、假茎基围、果指长度、果指粗度等均高于新植蕉.宿根桂蕉9号的株高、果指长度均比宿根桂蕉1号低,假茎基围、果指粗度较宿根桂蕉1号粗;抽蕾与收获时间比宿根桂蕉1号晚7~15 d.病区新植桂蕉9号发病率在5.01%~38.60%之间.其中,轮作后种植桂蕉9号,新植蕉发病率为5.01%~10.35%,宿根蕉发病率0.94%~2.9%;未经轮作直接种植桂蕉9号,新植蕉发病率为13.10%~38.6%,宿根蕉的发病率为3.19%~23.4%.新植一代蕉和宿根蕉果实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桂蕉9号的果实综合品质与主栽品种桂蕉1号相差不明显.建议在广西种植桂蕉9号宜采用秋冬种植;枯萎病区需轮作1年以上其他作物后再种桂蕉9号.  相似文献   
948.
陈芳  苏洋  王迪  夏咏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4):19-25
易地搬迁是实施精准﹞贫方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减贫机制在于显著改善外部资源环境、增加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以及扩大收入来源等,实现贫困家庭的减贫脱贫.以南疆四地州724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匹配得分法(PSM)以及异质性分析来探讨易地搬迁对贫困户的减贫效果.结果表明,易地搬迁对农户减贫具有极显著正向影响(P<0.01).易地搬迁后,不同就业方式对减贫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以纯农业为主的就业方式对减贫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P<0.01);兼业加农业为主的就业方式对减贫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以打工为主的就业方式对减贫有负向影响.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对易地搬迁农户继续加强政策﹞持与引导,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促进收入多元化,实现贫困农户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49.
为探究单翼迷宫式滴灌带坡度、进水压力和铺设长度对灌水均匀度的影响,以3种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为研究对象,以灌水均匀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UL9(34)均匀正交设计试验,比较了3种不同流量的单翼迷宫滴灌带在进水压力、铺设长度和坡度作用下的灌水均匀度的变化规律。经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综合评价,再由SPSS和PPR对试验数据进行数学建模。结果显示,3种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灌水均匀度的外界因素排序均为压力>坡度>长度,相比于SPSS、PPR所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研究成果不仅为灌水均匀度计算与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各学科试验优化设计、高维数据建模分析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50.
冬枣皮薄肉脆,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冬枣病害种类繁多,采用传统人工检查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冬枣的产业化发展.使用传统计算机视觉的冬枣病害识别方法其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选择的特征是否合理,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卷积神经网络(HCNN)的冬枣果实病害识别方法.HCNN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CNN(卷积神经网络)和一个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在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首先将原始冬枣果实病害图像的RGB、HIS和Lab三种图像分别输入HCNN的三个CNN;然后在分类层将三个CNN得到的特征图整合为一个特征向量;最后通过SVM分类器对病害图像进行分类.该方法能够自动地从冬枣果实病害图像中提取到有效的特征,不需要人工设定特征提取方法.在果实病害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一系列实验,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图像不同颜色的特征,能够实现精确、稳定和高效的冬枣果实病害类型识别,为冬枣果实病害防治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