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73篇
基础科学   91篇
  59篇
综合类   71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1303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宰前运输应激对肉牛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45-2048
30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不运输组)和试验组(运输组),试验组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降低了2.28(P0.05)和1.68个百分点(P0.05);试验组在12 h(P0.01)、24 h(P0.05)的肌肉滴水损失显著升高,但2组间在72 h的肌肉滴水损失差异不显著(P0.05);在45 min时的肌肉剪切力值,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7.11%,差异显著(P0.05),在24,48,72 h时,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12 h的肌肉p H值,试验组比对照组低9.33%,差异显著(P0.05),但在45 min,24,48,72 h的p H值,2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肌肉颜色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肌糖元含量比对照组低24.03%(P0.05),肌肉乳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8.65%(P0.05),而肌肉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2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肉牛经12 h的宰前运输,降低了肉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52.
高桂超 《兽医导刊》2016,(22):58-59
猪肉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用食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猪肉被端上了餐桌,本文详细介绍了关于注水和打胶猪肉的危害及鉴别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旱沙田西瓜注水次数、注水时期、水肥一体化注水肥次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注水次数试验以注水4次西瓜产量最高,注水1~4次的增产幅度为11.9%~29.1%;注水时期以西瓜苗期效果最佳,4个主要生育期注水的增产幅度为12.9%~36.8%;水肥一体化以注水肥3次增产最明显,注水肥1~3次的增产幅度为26.0%~41.2%。  相似文献   
54.
牛肉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食类产品,在众多肉牛产品中,高档牛肉以其超高的品质和蕴含的营养价值与适中的价格最受欢迎.从长远来看,生产高档牛肉,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及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畜牧业的发展,肉牛的育肥与饲养研究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与普通肉牛的饲养相比,高档肉牛的生产对饲养管理有着更加严格的要...  相似文献   
55.
洪学 《科学养鱼》2006,(5):23-23
给鱼池注水是调节鱼池水质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措施。为达到鱼池理想环境条件效果,在注水过程中须掌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西门塔尔牛肉原料肉的理化品质,评价烤制加工后的食用品质和感官品质。[方法]选取体重为5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肉牛10头,屠宰分割后取不同部位牛肉(里脊、外脊、前腿、后腿、眼肉、米龙)。4 ℃排酸72 h后,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部位牛肉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水分含量、pH值以及色泽指标,并对大理石花纹等级进行评分;220 ℃烤制10 min后,对不同部位牛肉进行剪切力和加工损失率测定,并对感官品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不同部位牛肉的脂肪含量、大理石花纹评分、L*值、a*值、剪切力、色泽评分、嫩度评分、多汁性评分、香气评分和总体可接受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不同部位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pH值、b*值、加工损失率、滋味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眼肉中脂肪含量最高(P<0.01),前腿、后腿脂肪含量相同,均为最低(P<0.01);眼肉、外脊的大理石花纹评分显著(P<0.01)高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L*值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里脊、后腿的L*值显著(P<0.05)低于其他部位;外脊和眼肉的a*值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外脊的剪切力显著(P<0.01)低于其他部位;眼肉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显著(P<0.05)高于其他部位,前腿、后腿和米龙的总体可接受性评分相同,均为最低(P<0.05)。[结论]外脊、眼肉的肌内脂肪含量高于其他部位,烤制后产品的嫩度、滋味及总体可接受性较好。眼肉和外脊是西门塔尔牛肉中最适宜加工烤制产品的部位。  相似文献   
57.
【目的】明确不同杂交牛肉的加工特性。【方法】以牦牛肉、黄牛肉、安格斯犏牛肉、黄犏牛肉、黑白花犏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牛肉的剪切力、pH、肉色、蒸煮损失和质构等品质指标,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牦牛肉的剪切力值最大为(9.06±0.55)kg,是黄牛肉的3.09倍。牦牛肉的蒸煮损失最大,黄牛肉的最小,3种犏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黄犏牛肉的L*值最高,黄牛肉的L*值最低;黑白花犏牛肉的a*值和b*值最高;黄牛肉的a*值和b*值最低。黄牛肉的pH最高为(5.69±0.05),牦牛肉的pH值最低为(5.45±0.02),犏牛类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肉和黄牛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显著差异(P<0.05),犏牛肉类的硬度和弹性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聚类分析,5个品种牛肉聚为3类,安格斯犏牛、黄犏牛、黑白花犏牛肉为一类肉,牦牛肉为一类肉,黄牛肉为一类肉。【结论】安格斯犏牛肉、黄犏牛肉、黑白花犏牛肉的加工特性相似,且均优于牦牛肉,但与黄牛肉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58.
以牛肉与羊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通过感官评定对复合肉松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最佳加工条件为:食盐添加量为3%,白糖添加量为5%,白酒添加量为2%,花椒添加量为1.5%。本产品综合了羊肉跟牛肉的营养的价值,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耐贮藏,具有很好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59.
为探索不同干燥方式对宁夏泾源黄牛肉水分分布特性及迁移规律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结合干燥曲线,对中红外联合电加热(MICEH)、中红外(MI)、低温真空(LTV)3种干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加热功率下泾源黄牛肉湿基含水率由72%降至20%以下所需时间分别为330、420和450 m...  相似文献   
60.
为了探究牛肉及副产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确证稳定碳、氮同位素在牛肉加工制品产地溯源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试验通过对牛肉进行不同时间的水煮、烤制和油炸3种处理,其中水煮和烤制加工时间分别为5、10、15、20、25和30 min,油炸加工时间分别为1、2、3、4和5 min;采用元素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A-IRMS)测定脱脂牛肉、粗脂肪及副产物中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脱脂牛肉中δ13C值在水煮、烤制和油炸3种加工方式不同加工时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水煮和烤制后粗脂肪中δ13C值无显著变化,油炸后的牛肉粗脂肪δ13C值主要受植物油的影响,加工方式及加工时间对其无显著影响;水煮脱脂牛肉δ15N值在加工25、30 min时与对照组牛肉存在显著差异,但平均差值仅为0.3‰~0.9‰。牛肉稳定碳、氮同位素在不同加工过程中分馏效应较小,可有效用于牛肉加工半成品及成品的原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