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5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709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水温(22±1)℃下,采用实验室内三角烧瓶中添加铁螯合剂(Fe-EDTA)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3、5、7、9μmol·L-1)铁对小兴凯湖浮游植物自然群落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铁量较高的湖泊中(总Fe含量本底值为4μmol·L-1),当加入EDTA铁浓度为3μmol·L-1、5μmol·L-1、7μmol·L-1和9μmol·L-1时,第4d和6d浮游植物的丰度达高峰,随着铁浓度的增加浮游植物能继续生长,但生长受到抑制。铁浓度的升高,促进蓝藻大量生长,但其生长有效限制了绿藻。当施EDTA铁浓度达到9μmol·L-1时,硅藻和绿藻生长最旺盛,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992.
刘华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1):163-167
浮游植物是水库水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和食物链的基础,其数量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决定水库水生态平衡。通过对鹤地水库浮游植物和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浮游植物数量、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为保护水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显示:水库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除夏季生物量1,2号样点之间差异不显著外,各季节各采样点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并且是夏季多,冬季少,受水温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环境因子中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全磷呈正相关,其中与水温、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透明度、全氮、氨氮、硝态氮呈负相关,其中与透明度、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可见,鹤地水库主要是氮污染。因此,强调控制库区周边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过量排放对维持水库生态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3.
丽水市2013年7—8月高温热害对茶叶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了解高温干旱对茶叶的影响,更好地开展茶叶气象服务,根据2013年丽水市9个县(市、区)气象观测站夏季7—8月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雨日、日照、平均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在与常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丽水高温、干旱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其对茶叶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7—8月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降水量、雨日显著偏少,且以7月降水偏少最为显著;日照强,土壤墒情差,集中在7月下旬—8月中旬。空间分布上,高温干旱存在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气温高,降水少,旱情重,南部的庆元等地高温强度弱,旱情程度低。对茶叶有影响的高温热害日数,以丽水最多,程度也最强,有3次达到重度高温热害指标,其次缙云、云和、松阳的高温热害程度也较强。高温干旱对茶叶的影响,以松阳影响最大,损失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浮游植物现状及其珍珠养殖适应性,为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区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3~12月按季度对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进行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分布和优势种群.[结果]新村湾珍珠贝养殖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2属72种,全部属于硅藻门.春季以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为优势种,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骨条藻属(Skeletonema)为次优势种;夏季以骨条藻属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为优势种;秋季以海链藻属为优势种;冬季则以菱形藻属(Nitzschia)和圆筛藻属为优势种.新村湾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总细胞数变化规律为:夏季(92749个/L)>春季(86758个/L)>秋季(59719个/L)>冬季(42220个/L).不同站位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为2.71~2.93,均匀度指数为0.48~0.58.[结论]新村湾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在规划马氏珠母贝养殖区时,必须以浮游植物状态为参照,遏制养殖区水体的富营养化趋势,以避免赤潮发生.  相似文献   
995.
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亲鱼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和昼夜变化。结果表明,达氏鲟亲鱼池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垂直分布极不均匀;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垂直分布也有显著的差异,一般表层高于中层,中层显著高于底层;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月度变动也较大,年均值为(4.08±2.14)g/(m2·d),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8.19 g/(m2·d),最低值出现在1月,为0.25 g/(m2·d)。水柱耗氧量的垂直分布则相对比较均匀,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1.0~2.5 mg/L。从昼夜分布看,不同时间段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率差别十分明显,10∶00-16∶00为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产时段,但各时段池塘水柱耗氧量的差异并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光照强度、水温、透明度是决定达氏鲟亲鱼培育池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生态因子;采用分段挂瓶法的测定值要显著高于24 h连续挂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三峡水库175 m蓄水前后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1月三峡水库175 m蓄水期前后,在香溪河库湾沿程布点和采样,监测分析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蓄水期前后香溪河库湾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42属,主要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密度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浮游植物成分空间差异不显著,时间上则由绿藻向硅藻演替;营养物质、光热条件等环境因子时间差异明显,空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香溪河库湾水质,蓄水期前后库湾水质较好,为中污染状态。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位、表底温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ρ(SiO2-3-Si)、真光层深度/混合层深度(Zeu/Zmix)、水位日变幅、硝酸盐氮浓度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97.
于2013年春季(3月)和秋季(8月)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64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5种(属),占39.1%;其次是绿藻门19种(属),占29.7%;蓝藻门12种(属),占18.8%;金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属,分别占4.6%;裸藻门和隐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1.6%。浮游植物优势种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星杆藻(Asterion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席藻(Phormidium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锥囊藻(Dinobryon sp)、衣藻(Chlamydomon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实球藻(Pandorina sp)13种,其中硅藻门7种,占优势种类的53.8%。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较明显,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2季均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平均密度25.33×104个/L,平均生物量0.0732 mg/L,硅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70.7%和77.9%,为优势种群。浮游植物现存量表现为秋季(8月)高于春季(3月)。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2.21,Pielou指数平均值0.73,Marggalef指数平均值0.66,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Shannon-Wiener指数、Marggalef指数秋季(8月)略高于春季(3月),Pielou指数春季(3月)高于秋季(8月)。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种类分布较为均匀,水体属贫营养型,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998.
2012年7月和10月对白云湖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养殖池塘浮游植物数量及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浮游植物数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数量与亚硝态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水温、硝态氮、总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盐含量、藻类现存量、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中华鳖养殖池塘浮游植物数量的四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9.
为研究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风电场建设工程所引起的周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于2012年6月、9月以及2013年6月对该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0属61种,浮游植物类群以硅藻为主,主要优势种为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受浮游植物增殖周期、采样时间以及降雨、沿岸海洋环流等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年际差异。风电场工程建设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是短期的、可逆的,表现为工程期间浮游植物物种数和细胞丰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作业期结束,浮游植物群落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00.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