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1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镉对中间球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的镉能激活海胆性腺SOD、CAT和GPx的活性,但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3种酶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各试验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镉能引起海胆性腺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2.
【目的】明确海洋细菌N-LY-1菌株的抑菌、促生作用及其促生机理,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为该菌株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以前期从江苏连云港海域鲈鱼肠道内分离获得的海洋细菌N-LY-1菌株为材料,采用平板对峙法、牛津杯法及室内盆栽试验测定N-LY-1菌株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其对黄瓜的促生防病作用;通过测定N-LY-1菌株的解磷、解钾、固氮作用以及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能力,探明菌株的促生长作用机理;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N-LY-1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供试的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带宽度均大于5.00 mm,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中,其无菌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带宽度在16.00 mm以上;其发酵液能促进黄瓜幼苗生长,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81.5%;该菌具有固氮和解有机磷作用,能产生IAA和铁载体。结合菌落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NLY-1菌株鉴定为海胆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echinoides)。【结论】N-LY-1菌株是一株具有较强抑菌、防病及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海胆鞘氨醇单胞菌;固氮、解有机磷及产IAA和铁载体是该菌株的促生作用机制。N-LY-1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为农用微生物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3.
为了研究南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74.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及子一代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的繁殖时间有差异。但通过筛选能够同时得到自然成熟的精卵,在比正常海胆自交精子量高20-40倍的精子作用下,中间球海胆为母本,光棘球海胆为父本,杂交受精率为47.1%,而反交的受精率为1.9%,正反交受精率均低于自交组。在适宜的水温,光照及饵料等培养条件下,两杂交组均能够生长,附着变态,并且变态时间与母本相近。  相似文献   
75.
5种经济海胆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棘球海胆、中间球海胆、马粪海胆,海刺猬和紫海胆线粒体DNA 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395 bp的可信片段。通过ClustalX 1.83和Mega 3.0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到118个碱基变异,其中简约信息位点为33个。应用Mega 3.0计算各种间的相对遗传距离,以糙海参为外类群,得到NJ系统树和MP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000次循环检验。结果表明,马粪海胆与光棘球海胆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为中间球海胆,而紫海胆、海刺猬与这3种海胆的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76.
中间球海胆与光棘球海胆杂交子一代的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通过海胆杂交子一代与两亲本的中间育成、海上筏式养殖的生长对比,表明海胆杂交子一代具有杂交优势,养殖成活率比其母本高10%,且生长快、生殖腺指数高、颜色鲜艳。大连长海县獐子岛杂交海胆达5cm时间比大连凌水养殖的母本中间球海胆提前7个月。  相似文献   
77.
大连紫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廖承义  邱铁凯 《水产学报》1987,11(4):277-283
本文报道了有关海胆人工育苗的方法,并对大连紫海胆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变态作了详细描述。大连紫海胆的幼虫可分为,棱柱幼虫、二腕长腕幼虫、四腕长腕幼虫、六腕长腕幼虫和八腕长腕幼虫五个时期。在山东省荣城浬岛海区,大连紫海胆的育苗时间为7—8月。在水温为23—24℃时,自受精卵发育至变态成幼海胆的时间大约需要19—20天。幼虫的饵料以角毛藻为最佳,而幼海胆的饵料早期为底栖硅藻,后期以石药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78.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9.
筏式养殖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3月~ 1999年 5月间调查了筏式养殖体系中中间球海胆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 ,海胆的个体大小及性别不同 ,生殖腺成熟期及生殖腺指数变化略有不同。A组 (壳径 3 5~ 5 0cm)海胆的成熟期为 6~ 10月 ,B组 (壳径 5 0~ 6 5cm)为 5~ 10月。壳径大的海胆生殖腺成熟早且成熟期长。雄性较雌性生殖腺发育较快 ,成熟较早 ,成熟期保持时间长。 10月底至 11月初生殖腺指数急剧降低 ,此时为繁殖高峰期。雄性个体的生殖腺指数在 3~10月间略高 ,其余时间无明显性别差异。除排放期和恢复期外 ,A组的生殖腺指数均略低于同期B组  相似文献   
80.
红海湾位于北纬22&;#176;33~22&;#176;50;东经114&;#176;52′~115&;#176;34′,10m等深线以浅海域面积有3万ha。散布有菜屿岛、龟龄岛、江牡岛、芒屿岛等数十个岛屿及干出礁。岸线长度35.47Km,岸相以岩礁生境为主。海水年平均温度为22.3℃,海水盐度变化范围在23~34之间。礁栖生物种类多,主要经济种类有杂色鲍、蝾螺、紫海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