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2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海蜇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习性出发,对山东沿海的水温、盐度、饵料生物、海蜇增殖放流的苗种来源、回捕率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放流数量、规格、地点、方法和时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省海蜇池塘养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海蜇池塘养殖现状辽宁省海蜇池塘养殖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当时锦州娘娘宫乡的一个虾场,在粗放养虾过程中,养虾池自然纳潮进入了海蜇,同时在沿岸人为抓了一部分海蜇入池,当年14hm2虾池收获海蜇6000~7000kg,开了养虾池塘成功养殖海蜇的先河。由于海蜇的人工育苗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已成熟,近年来人们面临着海蜇自然资源量正逐渐的衰退,海蜇价格的不断攀升,人工苗种、池塘养殖海蜇已成为市场的选择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近两年海蜇池塘养殖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2年全省海蜇养殖面积已达5000hm2左右,海蜇育苗水体3000~4000m3,种苗…  相似文献   
13.
海蜇原种保存培育技术是使海蜇保持正常遗传性状,以达到物种性状稳定效果。它包括了原种培育技术、产卵孵化技术、螅状体培育保存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及质量管理等。经过保存培育的亲本具有许多优良性状,表现出较高的生物学价值,为海蜇的苗种繁育、增养殖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该试验在基地已获得成功,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09,(7):29-30
5月末,鲁昌4193号渔船缓缓驶出潍河人海口,将3000万头优质海蜇幼苗投放到一望无际的莱州湾中。这是潍坊市今年首次大规模投放海蜇幼苗。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的海蜇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宝铃 《海洋渔业》1985,7(3):140-140
<正> 1983年12月初我经泰国曼谷、新加坡到达印度尼西亚首都西爪哇的雅加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东南亚科技办事处召开的“海岸带传统管理及资源研讨会”。会议期间教科文东南亚办事处官员哈格(J.R.E.Harger)博士在其寓所举行宴会后,放映了中爪哇波尼格若大学水产系拍摄的“中爪哇北部水母渔业”的15分钟录象片。此片系统的介绍了印尼水母资源的利用。宴会后,我请在该大学水产系任客座教授的英国纽卡塞大学维洛贝(N.Willou-  相似文献   
16.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足囊繁殖的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适宜的环境因子是海蜇螅状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足囊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但足囊形成并非需要不良环境因子诱导,足囊繁殖是海蜇螅状体一种正常的无性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海蜇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描述了辽东湾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的生长特征。它与鱼虾类的生长特征不同,没有渐近值,到9月10日后个体收缩。我们用高次方程描绘了辽东湾海蜇的一般生长型。根据海蜇的一般生长型,研究了海蜇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业户的青睐。但是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2003年春季笔者在龙口市海蜇育苗中,进行了海蜇与鱼类网箱混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沿海池塘养殖海蜇,在渤海湾滨州沿海,已成为继海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后的又一大亮点。我们经过二三年的反复试验养殖,发现五种外界因素对海蜇生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营养条件对海蜇螅状体形成足囊及足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平 《水产学报》1990,14(3):206-211
用卤虫(Artemia)无节动体作为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螅状幼体的饵料,按不同投饵频次划分为7个营养水平,考察不同营养水平对海蜇螅状体形成足囊及足囊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条件不仅对螅状体形成足囊的数量有直接影响,而且对足囊萌发也有明显的间接影响。在具备丰富的营养条件下,螅状体形成足囊活跃,个体大,易于萌发;缺乏营养则抑制足囊形成,即使形成足囊,个体也小,不萌发或萌发率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