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2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光对海蜇浮浪幼虫变态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水母,主要产于我国沿海。近几年来,浙江、山东和辽宁等省已开展人工增殖海蜇资源的研究工作。浮浪幼虫至螅状幼体阶段的变态是海蜇生活史多次变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增殖工作的第一步是培育出大量螅状幼体。研究影响浮浪幼虫变态率的环境条件,有助于海蜇苗种人工培育中提高单位水体螅状幼体的育成量。  相似文献   
32.
学会活动     
《水产科学》1982,(1):i001-i001
“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讨论会”于八月召开;年内召开“海蜇专题学术讨论会”;第三季度召开海洋捕捞专业学术会议;第四季度召开“节约能源讨论会”;渔业统计培训班即将开学。  相似文献   
33.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增殖放流的回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近海渔场海蜇放流经过1988-1993年、2004年在海洋岛渔场和2002年在辽东湾各渔场的增殖试验与2005-2006年的生产性增殖放流,探索了放流海域选择、放流时间和放流规格,跟踪监测技术,回捕效果检验等相关技术。笔者就海蜇增殖放流情况作系统回顾,并对其大规模发展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34.
王广成  王权 《海洋渔业》2002,24(4):182-182,177
海蜇为我国沿海大型水生生物,具有生长快、适应范围广、耐低氧,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是具鲜明特色的名优新养殖换代品种。在海洋资源日益匮乏,不能满足市场大量需求的情况下,山东省潍坊市水产研究所于2001—2002年的两年间,对海蛰采取捕捞前期自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的办法,利用海水育苗结束后闲置的育苗设施进行人工养殖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成功。现将其探索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5.
在200m^3水体培育出海蜇16触手螅状体600万个,关键技术在于育苗用水严格砂滤防止藻类和固着纤毛虫进入;育苗池中防止裸露的钢筋铁管严禁重金属离子污染;亲蜇成熟度好;采苗器严格消毒;4触手期保证适口饵料供应;防止高温季节螅状体与饵料一起死亡。另外,根据上年的经验,今年春这些螅状体要想生产出更多的幼蜇需掌握以下关键技术:培养大规格的螅状体;控光控温诱导横裂生殖集中释放碟状体;光线控制在500—1000lx;保持水质新鲜。  相似文献   
36.
重金属对海蜇螅状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螅状体阶段在海蜇的一个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时间最长,即从十月初到翌年五月。在这段时间里,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螅状体的存活;保持螅状体能够正常生存,是在人工增殖海蜇资源中提高海蜇幼水母出苗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7.
莱州湾海蜇放流增殖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使人工培育的越冬螅状体比自然海域螅状体释放蝶状体的时间提前30~40d,继而培育成5~10mm的幼水母进行放流。用幼水母伞径之差异探讨海蜇放流增殖效果,是目前国内首次报道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一、池塘的基本条件 海蜇与对虾适宜盐度范围为18~28,在此范围内,盐度越低生长越好。因此养殖池塘最好选择无污染,盐度较低且有淡水注入的海区。养殖面积50~100亩比较适宜,水深1.5~2米,岸边坡度越陡越好,池塘四周距堤岸0.5米处设置围网,清除池塘四周杂物。高标准池塘的好处:第一可以减少海蜇靠岸抢滩造成的体表磨损或死亡;第二风浪较大和光照太强时海蜇都要下潜,而且海蜇个体越大下潜越深,如果水浅,海蜇势必强行卜潜,造成海蜇蜇体磨损:  相似文献   
39.
海蜇因其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限制,一则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二则因海蜇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故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两季,货源短缺,价格过高。鉴于此,利用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与海蜇养殖结合,可一年四季进行生产,使鲜活成蜇源源不断供应市场,能创造  相似文献   
40.
长江口定置张网渔业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祥  张雪生 《水产学报》1985,9(2):185-198
本文报导了1982年和1988年长江口(E121°10′~122°15′;N31°00′~31°42′)定置张网渔业调查情况。调查表明: (1)长江口定置张网包括深水张网、高仓张网、插网、挑网四种渔具。作业范围主要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水深8米以内的四个区域;①自崇明岛北四滧河口到佘山西北一带;②由白龙港至老港以及九段沙、铜沙一带;③从浏河口外到宝钢码头之间;④长兴、横沙两岛的南、北港水道和吴淞口外。作业期一般从2月至11月。 (2)渔获物种类组成共有61种,分属鱼类、甲壳类、水母类,头足类和哺乳类。其中主要经济种类有:长颌鲚、凤鲚、前颌间银鱼、安氏白虾、中华绒螯蟹和海蜇。 (3)据崇明、宝山、川沙和上海四县,1971年—1982年资料统计:年平均投网数达 4189顶。年平均渔获量为7.6万担,其中毛鲚约占43.4%。 鉴于长江口渔业资源因遭受酷渔滥捕、水质污染、渔场浅滩局部变迁和航道拓宽等因素的影响而开始衰退,建议结合渔民生计,尽快制定对定置张网采取限制、调整等“繁保”管理措施,使渔业资源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