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32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笔者根据近几年从事海蜇室内试养和池塘养殖的经验,就其塘养高产技术总结如下。1 池塘状况 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池塘进行整修改造、清淤筑坡,坡比一般在1:3以上。池塘面积不限,一般单池在1ha以上,或仿自然生态。养殖后期,池水深度要求达到1.8m以上。  相似文献   
42.
1 混养池的选择和技术要求 海蜇与对虾混养一般选择30亩以上直接纳潮的养虾池或盐厂一级蓄水池,盐度20-26之间,最低水位要达到1.5m以上,进排水方便,池壁陡峭,池底平坦较硬,无杂草。在下风头和不陡峭池坡内侧60cm水深处要设置合股线机织无结节(网目2cm)的挡网网墙,高于水面20cm。  相似文献   
43.
44.
利用育苗设施开展海蜇人工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成  王权 《齐鲁渔业》2002,19(11):14-14
海蜇在生物学上,隶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科。在天然海蜇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潍坊市水产研究所于2001~2002年2年间,对海蜇采取捕捞前期自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的办法,利用海水育苗结束后闲置的育苗设施进行人工养殖探索,并取得成功。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 养殖设施、设备的选择 大中型海水育苗室、沉淀池、水质调配池及必需的水泵、小型增氧机、换水管、水温计、盐度计、手抄网等配套设备。2科学管理措施2.1 水质调控 海蜇对水温、盐度、溶解氧、氨氮等理化因子要求不高,可粗养粗放,不需使用抗生素和采取增氧措施,但对水环境剧变极其敏感,容易造成碎死,在室外养殖池中常因一夜暴雨或温度剧升造成绝产或减产。  相似文献   
45.
李晓霞 《科学养鱼》2003,(10):30-30
一、池塘海蜇养殖回捕率低的原因 1.养殖池塘选择不规范。一是池塘水质差,单个池塘面积不合理,池面积太小或太浅。二是养殖多年的旧池塘,淤泥厚,坡比小,清塘不彻底,敌害生物多;有的池中已养花蛤、文蛤或竹蛏等,养殖户为了眼前利益,难以进行彻底晒滩、清塘、消毒;有的是连片垦区虾池,现已承包到户,养殖品种不一,规格不同,思想不统一,加之池渗漏严重,造成晒滩不彻底,外堤中沟进排水污染严重。三是进出水条件差,有的垦区虾池小  相似文献   
46.
王广成  王权 《齐鲁渔业》2003,20(9):11-11
海蜇因生长快、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而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但由于受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限制,室外养殖成功率普遍较低,且因海蜇生长适温范围为15~30℃,养殖时间仅限于夏秋季,货源短缺,价格过高。而利用蔬菜大棚养殖海蜇,可一年四季进行生产,使鲜活成蜇源源不断供应市场,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7.
《水产科学》2005,24(6):41-41
为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恢复和增加我省辽宁湾场海蜇资源,促进渔民增收,按照省领导的指示,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认真研究辽东湾海蜇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厅领导带队到浙江、山东省考察学习,认真总结近年来我省试验性海蜇增殖放流的经验教训,并召开了由省内外专家参加的论证会,经过反复比较、充分论证,最终决定在辽东湾海域全面开展海蜇资源大规模增殖放流。  相似文献   
48.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自上世纪90年代,对海蜇人工育苗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世纪初海蜇自然产量下降,出口效益高,价格上涨迅猛,因而池塘养殖发展迅速,2002年山东省海蜇养殖面积达667hm^2(万亩),2003年迅速发展到2667hm^2(4万亩)。由于海蜇池塘养殖技术尚未完善,成功率只在30%左右,养殖效果高低悬殊,有些池塘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有的绝产或赔本,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49.
姚守信 《海洋渔业》1988,10(1):32-32
<正> 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海蜇人工孵化放流试验,首次在辽宁省东沟县获得成功,1200万个螅状体海蜇幼体顺利地放入黄海北部渔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继1983年首次解决了海蜇生命起源理论,取得了世界同类先进的学术水平以后,于1987年8月18日在辽宁省东沟县黄土坎海洋渔业  相似文献   
50.
盛夏已到,海蜇生产的旺季已经来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