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31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蚕滞育卵长期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调查了不同温度保存的9个原种及2对杂交种的滞育性及多元醇量的变化,对长期保存卵进行了养蚕试验。结果表明:5℃保存卵在产卵100日后滞育开始解除,150日左右孵化率达到最高峰,200日后急剧下降。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1℃保存卵在产卵后180日左右开始解除滞育,原种在200-300日之间孵化率最高,300日后显著降低,而杂交种产卵后450日孵化率仍在80%以上。-1.5℃保存卵在产卵后500日仍呈滞育状态,但转入5℃保存80日后可获得孵化能力,到产卵后700日孵化率大致在60%左右。不同温度保存卵滞育的解除,与卵内山梨醇及甘油量的减少呈相同趋势。养蚕结果表明,用1℃保存410日以及-1.5℃保存700日的杂交种,除孵化率比当年生产的冷藏浸酸种低外,其它饲育成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2.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害虫,近年来研究证明,吉林省发生的亚洲玉米螟存在化性差异,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在繁殖力、抗寒性、滞育后发育历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羽化激素(EH)是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神经肽激素。本文研究了家蚕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羽化激素基因(Eh)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5DD非滞育卵诱发环境下,催青期胚胎的Eh基因mRNA一直处于很低水平;而在25LL滞育卵诱发环境或20LD滞育卵与非滞育卵同时出现的诱发条件下,能够检测到Eh的高水平表达,提示胚胎期可能已经开始合成EH。其中25LL蚕卵Eh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20LD区,并在积温高于1 440℃.h(反转期)后,Eh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这与在此阶段的蚕卵胚胎对滞育诱导环境温度和光照节律更加敏感相一致。在胚后幼虫至成虫期维持催青期的15DD或25LL环境中,1-4龄幼虫在食桑期Eh基因继续了胚胎后期25LL中高表达的现象,但5龄幼虫至成虫期出现15DD环境Eh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25LL区的现象。胚后改用25℃自然光照环境保护,25LL区的子代滞育性卵和15DD区的子代非滞育性卵中,表现出15DD环境Eh基因表达水平高于25LL区的现象,在卵龄48h后更加明显。结果表明亲代卵的孵化温度与光周期在决定子代卵的滞育性同时,显著影响整个世代Eh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4.
在实验室内,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测定了美国白蛾越夏蛹的发育与温度和光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80%、光周期LD12∶12条件下,25,28,30℃饲喂化蛹的美国白蛾,蛹滞育率分别为35.48%,42.71%,0,蛹的死亡率分别为25.81%,14.58%,8.91%.30℃的饲养条件下不能解除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蛹,在全暗条件下滞育蛹可解除滞育,但蛹期明显加长.  相似文献   
75.
家蚕滞育卵浸酸后易溶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明浸酸解除家蚕卵滞育的关联蛋白,可为改进和提高蚕种的人工孵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经2.5℃冷藏45 d的家蚕品种"7.湘×9.芙"滞育卵为材料,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比较浸酸与未浸酸蚕卵易溶性蛋白的差异变化。在未浸酸蚕卵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523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1个;浸酸卵共检测到526个蛋白质斑点,其中特异性蛋白质斑点44个。浸酸与未浸酸蚕卵能相互匹配的蛋白质斑点有482对,匹配率91.897%。经对比分析,浸酸活化后的蚕卵蛋白出现了一些特异性的蛋白质斑点,或某些蛋白质斑点在含量上出现了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76.
家蚕滞育卵中辅酶Ⅰ和辅酶Ⅱ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苹果酸脱氢酶(MDH)和柠檬酸合酶(CS)串联反应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催化葡萄糖-6-磷酸(G-6-P)脱氢反应,分别测定了家蚕滞育发动、即时浸酸和低温冷藏处理蚕卵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含量。滞育发动时蚕卵NAD+含量显著下降,而即时浸酸和低温冷藏处理使蚕卵NAD+含量显著提高。蚕卵中的NADP+在滞育发动前大量积累,滞育发动时下降,即时浸酸处理后NADP+含量显著提高,在低温冷藏早期其含量进一步提高,低温冷藏处理后期又显著下降。分析上述结果认为,家蚕滞育卵中NAD+和NADP+含量的变化分别与呼吸耗氧量和糖元-山梨醇相互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7.
滞育是绝大多数昆虫为了在不利于自身生存的极端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而进行的一种生理过程,是昆虫与环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熊蜂滞育过程属于成虫生殖滞育,其滞育进程可能受保幼激素水平、热激蛋白表达以及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但其具体的滞育调节机制尚未清楚。本文从昆虫滞育的相关假说、熊蜂滞育进程以及熊蜂滞育机制调控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熊蜂工厂化繁育中滞育技术的突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方法是柞蚕"一化二放"秋柞蚕制种的唯一措施,探明柞蚕蛹感光解除滞育的规律,可为柞蚕种质资源鉴定、保存、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9.
春制秋用种长期冷藏(90日以上)后进行不同时间的浸酸试验,调查蚕种的孵化率。结果表明:浸酸时间在常规浸酸时间(华系6分钟,日系6.5分钟)范围之内,其孵化率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表明在浸酸之前,长期低温冷藏的蚕种,其滞育性逐步被解除,浸酸时间可适当缩短。  相似文献   
80.
棉钤虫某些生物学特性与滞育诱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那导滞育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历期及性别与蛹滞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三龄后幼虫历期越长蛹滞育率越高,而雌、雄蛹间滞育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