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7篇
综合类   149篇
水产渔业   693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3种工业废水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Gf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1.24%—1,76%)。以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体积分数)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42.
牙鲆养殖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牙鲆一个养殖群体的30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微卫星标记比其他标记具有更高的多态性,10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在4~10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23~5.82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960,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的平均值为0.1774。  相似文献   
43.
田永胜 《水产学报》2006,30(4):433-443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 ℃,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 h 57 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 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 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 d)、变态期(出膜后25~30 d)和变态后生长期(出膜30 d以后)4个时期。对16~17 ℃、18~19 ℃、20 ℃和22~23 ℃4个温度环境下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胚胎宜于在16~20 ℃的水温下发育,鱼苗在22~24 ℃孵化出膜后2~3 d大量死亡。对18~19 ℃、20 ℃、22 ℃、和24 ℃ 4个温度下稚鱼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变态期稚鱼在22~24 ℃水温下饲养时变态和生长速度较18~19 ℃快。  相似文献   
44.
王波 《齐鲁渔业》2003,20(4):10-10
大西洋牙鲆学名犬齿牙鲆(Paraliehthys dentatus),俗称夏季鲆(Summer flounder)、巨齿牙鲆(Large-toothflounder),原产于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在农业部948项目办公室的资助下,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共同承担了“犬齿牙鲆种质和育苗技术引进”项目。2002年9月12日由海洋局一所毛兴华研究员,从美国首次引进了大西洋牙鲆鱼苗5000尾,开始了驯化和养殖试验。经过1个  相似文献   
45.
底栖鱼类牙鲆增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牙鲆分布在萨哈林海沿岸及南中国海之间,在日本沿岸,从北海道到九州广阔的海域,牙鲆已成为沿岸渔业的重要对象。在1951年到1986年的36年里,日本的牙鲆年渔获量从6200吨增加到11200吨,其变动比较少。近年来,年渔获量为7000吨,低于平均数,但近6年来连续增加,1986年为8357吨。牙鲆体长可达约1米,是海洋生物中的高层次  相似文献   
46.
唐博  李密生  李警波  吴菲 《河北渔业》2020,(7):38-40,62
为改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中水质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基于多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远程水质监测系统。系统底层硬件为STM32F103RCT6单片机模块,集合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完成养殖池内的数据采集工作,采用LoRa技术作为无线传输模块,数据由传输模块到达上位机,实现水质数据的采集,系统可以完成实时监测和历史数据查询,为养殖户节省大量人工和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47.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一个包括鱼池、沉淀池、硝化滤器和大型海藻滤器的循环养殖系统长期运行的水质状况及养殖牙鲆的生长状况。报道了该系统中的牙鲆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情况,建立了牙鲆体重(抽样平均湿重)与生长时间的回归方程:W=4.654 e0.0181 t。同时监测系统中的NH4 -N、NO2--N、NO3--N、PO43--P浓度,其NH4 -N在实验时间内一直保持在0.4 mg/L以下,NO2--N低于0.2 mg/L以下,NO3--N、PO43--P在开始时有一定积累,后来有下降趋势。实验表明,该循环养殖系统可以满足牙鲆工厂化循环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牙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不同地区、不同养殖环境下引发疾病的主要病原,流行规律,发病因子,从而为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法、减少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漠斑牙鲆淡水池塘网箱养殖试验,掌握了该品种的生活习性,探索出漠斑牙鲆内陆地区淡水养殖模式,总结出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25m~2网箱总产漠斑牙鲆102.9 kg,平均单产4.12 kg/m~2,平均规格为306.25 g/尾,成活率达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