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林业   39篇
农学   157篇
基础科学   6篇
  75篇
综合类   847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317篇
畜牧兽医   1325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5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应用种特异引物PCR(Species-specific PCR, SS-PCR)技术,基于mt DNA COⅠ线粒体基因系列,设计了1对能够准确鉴定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correcta(Bezzi)的种特异性引物FR447和FF463-486,选用番石榴实蝇作为阳性对照,以杨桃实蝇B.carambolae Drew&Hancock等其他19种实蝇作为阴性对照,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结果表明:仅番石榴实蝇能够在约645 bp位置扩增出1条清晰且单一的目的条带。将本实验建立的SS-PCR鉴定方法应用在实际检疫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
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H 8.9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结合尿素抑制和热稳定性实验,对25种脊椎动物不同组织中LDH同工酶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草鱼、鲫鱼、带鱼和(鱼免)鱼不同组织中除了有A、B亚基组合而成的LDH同工酶分布外,在草鱼肝、肾脏中检出向阳极慢速迁移的F_4同工酶带。同时在带鱼眼球中检出向阳极快速迁移的E_4同工酶带。海洋底栖的木叶鲽几种组织以A_4同工酶形式存在。从两栖到哺乳动物,除了具有特殊电泳行为的无斑雨蛙、乌龟、鳖、鸡和乌鸦外,其它动物不同组织中存在着由A、B亚基以四聚体组合而成五种LDH同工酶分布的酶带;在哺乳动物睾丸组织中检出C_4同工酶,褐家鼠和雪兔的C_4同工酶分布在LDH_4和LDH_5之间,而刺猬的C_4酶带分布在LDH_5之后,是慢速向阳极迁移的酶带。比较分析了脊椎动物中不同纲的种类LDH同工酶分布特征。认为LDH同工酶谱的变化与脊椎动物系统发生之间不存在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93.
中草药对建鲤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用添加中草药的鲤配合饲料饲喂建鲤(Cyprinnus var.Jian)后,测定了建鲤非特异性免疫指标。饲喂药饵Ⅰ 10、15、30 d后,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27±3.45、39±6.04和 38±4.81,溶菌酶活力分别为 0.013±0.0017、0.018±0.0053和 0.021±0.0037;饲喂药饵 Ⅱ 10、15、30 d后,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30±2.23、87±8.57和82±7.42,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015±0.0020、0.044±0.0017和0.033±0.0011;而对照组NBT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8±2.18、27±4.05和29±3.56,溶菌酶活力分别为0.013±0.0010、0.012±0.0031和0.015±0.0046。结果表明,饲喂药饵Ⅱ 15、30d后的NBT阳性细胞数和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而,本配方的中草药按质量分数为1.0%的量加入到饲料中,既能明显提高建鲤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数量,又能提高其溶菌酶的活力,从而明显提高建鲤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94.
为了对比硝化型和异养型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运行效果,实验在硝化组和异养组中养殖吉富罗非(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51天,对比研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消化酶活以及水体和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两组罗非鱼的成活率和增重率等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异养组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显著高于硝化组。硝化组罗非鱼肠道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异养组,异养组的蛋白酶显著高于硝化组。罗非鱼肠道占比前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其中变形菌门是各组中最主要的菌群。硝化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异养型水中占比前4的优势门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是是水体和肠道中最主要的潜在致病菌而Diplorickettsiaceae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均保持在较低水平。水体和肠道中除梭菌属(Clostridium)外其余潜在致病菌如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含量水平硝化型组均高于异养型组。  相似文献   
95.
杨梅根瘤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株细枝木麻黄、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和四川桤木的共生Frankia菌株为对照,研究12株杨梅根瘤内生菌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类群、细胞壁类型、营养源利用、固氮酶、宿主特异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多腔孢囊、泡囊等典型的Frankia结构,杨梅菌株FMrl6、FMr43和木麻黄菌株FCe64、FCe33还具有串珠状生殖菌丝.多数杨梅菌株在有氮培养基中能形成泡囊,固氮活性差异显著.细胞壁类型多为Ⅲ型,菌株FMrl6为Ⅱ型.生理类群有A、B和AB 3种,同一株杨梅根瘤内有B和AB 2种生理类群的菌株共存.菌株能良好利用丙酸钠、丙酮酸钠、乙酸钠、吐温和酪蛋白,部分菌株利用硝态氮、铵态氮和牛肉膏,利用糖类差,不利用蛋白胨和尿素,不使明胶液化,不分解纤维素,不产生硫化氢,不利用苯丙氨酸.杨梅根瘤内生菌可使原宿主结瘤,能感染沙枣和四川桤木,但不侵染木麻黄结瘤,这为菌株的选择应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6.
禽流感(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一种发生于禽类的病毒性传染病。笔者以杂交瘤技术研制抗AIV共同抗原的特异单克隆抗体,旨在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快速检测AIV,以便为A型AIV的快速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植物根系分泌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要介绍了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数量;综合论述了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根系特定分泌物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讨论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因素和根系分泌的部位及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扩散的范围.并阐明了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养分的活化及吸收、异株克生的关系,以及与土壤固氮微生物及连作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杨晶  王满生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8):123-128
[目的]为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近十年来期刊论文的发表状况,进而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方法]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总库为统计源,精确检索了研究所科技人员在2008-2017年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并从论文发文量、文章主题、研究层次、学科分布、基金支持、发表期刊和关键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年研究所科技人员共发表中文类学术论文584篇,这些论文的发表主要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经费的资助。此外,统计分析还发现,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中国麻业科学》等专业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大量与苎麻、红麻和亚麻等麻类作物紧密关联的自然科学类论文,且研究内容涉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品种选育、饲料化利用等诸多方面。[结论]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论文的发表数量可观,但缺乏高质量论文(如CSCD收录论文),这说明研究所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潜力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9.
100.
为提高马铃薯品种(系)地上部分糖苷生物碱(SGAs)的含量,增强其抗逆性并改良块茎的品质。克隆了马铃薯茄啶鼠李糖基转移酶基因(sgt3)cDNA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基因启动子(rbcS P);对sgt3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不具有叶绿体转运肽、线粒体导肽和分泌信号肽序列,推测可能位于细胞质;将克隆的sgt3 cDNA片段及rbcS重组到pCEPSP载体上,构建了具有草甘膦抗性标记的绿色组织特异表达sgt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马铃薯品种‘陇薯3号’和‘夏波蒂’进行转化,共获得了12株抗草甘膦的阳性转基因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的目的基因表达水平和SGAs含量分析发现,地上部sgt3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未转化植株提高1.3~3.0倍,SGAs含量增加20%~37%,而转基因植株的块茎中SGAs含量变化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培育枝、叶中高SGAs而块茎中低SGAs的马铃薯抗性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