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34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2篇
  53篇
综合类   30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是一种支架蛋白,其在碱基切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检测了XRCC1在卵母细胞和胚胎中的亚细胞定位,并研究了其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以及对随后的胚胎发育和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卵母细胞成熟和受精后胚胎发育过程中,XRCC1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显微注射特异性抗体来阻断XRCC1后,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率和胚胎卵裂率出现显著性下降,同时2细胞胚胎中基因组DNA去甲基化水平异常。这说明XRCC1主要定位于细胞周期间期的细胞核,功能正常的XRCC1有助于减数分裂中小鼠卵母细胞质量的维持和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762.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速革新和发展,甲基化研究持续升温。DNA甲基化修饰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调控细菌基因表达,改变遗传表现的一种方式。真核生物的DNA甲基化修饰在疾病发生、植物生长等领域的应用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对于原核生物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却较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原核生物中细菌的DNA甲基化研究现状,本文对近年致病菌和乳酸菌的甲基转移酶、甲基化组学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DNA甲基化在乳酸菌中的应用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63.
以葫芦砧木甬砧1号及西瓜接穗早佳8424为材料,利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对嫁接及非嫁接的苗期及开花期叶片的甲基化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瓜和葫芦幼苗期叶片的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2.7%和11.0%,它们在开花期的甲基化水平分别较幼苗期提高了1.5和0.5个百分点;嫁接总体上提高了幼苗期和开花期的全甲基化水平,但明显降低了半甲基化水平;嫁接对西瓜接穗甲基化水平的影响大于对砧木的影响;嫁接对开花期DNA甲基化状态改变的影响最大,嫁接导致的甲基化状态改变方式主要为未甲基化与全甲基化状态之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764.
DNA甲基化不会引起DNA序列的改变,可以有效地调控基因,保证其选择分配的准确性,但会对器官的实际发育和生长产生变化。面对机体的实际生命发展进程,需要以有效维护基因组稳定性为标准注重完备机体的生长发育,制定完备的操作机制标准。依据DNA甲基化的实际延展思路,分析家禽优势有效利用方式,探究DNA甲基化操作在家禽遗传发育中的实际操作,并针对DNA甲基化的在牛遗传育种中的实际操作机制进行分析,阐述DNA甲基化在牛遗传繁育中的实际发展现状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765.
表观遗传修饰是一种不依赖于DNA序列变化的可逆、可遗传修饰,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的整个阶段均可发生,是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的动态修饰、X染色体失活、端粒与端粒酶活性变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类型,任一修饰形式的异常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引发体细胞重编程错误导致核移植效率降低。近年来,随着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表观遗传修饰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关键作用机制日益明确。本文通过综述不同类型的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的研究进展,以期在表观遗传修饰层面为提高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效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6.
【目的】克隆水稻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OsJMJ719 基因,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 探究 OsJMJ719 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水稻品种中花 11 为材料,克隆获得 完整的 OsJMJ719 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 OsJMJ719 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 35S:: OsJMJ719-GFP,利用烟草瞬时转化体系和水稻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来观察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并应用实时 荧光定量 PCR 技术分析 OsJMJ719 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 果】OsJMJ719 基因(LOC_Os02g01940)编码区长度为 2 994 bp,编码 997 个氨基酸,OsJMJ719 启动子区域含 有 10 个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 3 个环境胁迫调控相关元件。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OsJMJ719 与沼生菰、粗山羊草、 小麦和大麦中的 JMJ 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JMJ719 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荧光定量结 果显示,OsJMJ719 在种子中表达量较高,且该基因的表达受 ABA、NaCl 和 PEG6000 的诱导,推测其在非生物 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展示了 OsJMJ719 基因的表达蛋白在进化树中的位置及其同源性物种, 揭示了其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中的具体位置、蛋白的结构及特征,以及该基因主要受到哪些外界因素调控,为 进一步研究 OsJMJ719 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67.
本文旨在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S-腺苷高半胱氨酸(SAH)对猪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活力、周期、凋亡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SAH在猪体细胞核移植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使用不同浓度的SAH(0、0.01、0.1、0.5、1mmol/L)处理猪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凋亡,ELISA检测DNA甲基化水平,qRT-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其余各组相比,0.1mmol/LSAH处理猪成纤维细胞24h对细胞活力和凋亡无明显影响,但可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与对照组相比,0.1 mmol/L SAH处理24 h可显著降低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及DNA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21、P27的表达,但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总的来说,0.1 mmol/L SAH处理24 h效果优于其他组,对细胞损伤较小,可通过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相关基因表达来参与调控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768.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对湖羊睾丸间质细胞(leydig cells, LC)的毒性作用。[方法]用200μmol·L-1 ZEA处理湖羊LC 8 h,通过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与细胞增殖和凋亡、氧化应激、m6A甲基化修饰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LC活性和增殖数量极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促凋亡基因表达水平(bax、caspase3,P<0.01;tp53、caspase9,P<0.05)均显著升高,相对应蛋白表达水平(TP53、CASPASE9,P<0.01)极显著升高;抗凋亡基因bcl-2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相对表达水平(cat,P<0.05;gsh-px、sod2,P<0.01)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SOD2,P<0.01)极显著上...  相似文献   
769.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对PolyI:C和Aza-CdR转染猪肾细胞后全基因组差异甲基化峰的分布特征,进而筛选Gene Ontology (GO)特有的差异甲基化基因,分析差异甲基化区域。首先,基于MeDIP-chip技术,采用猪385 K全基因组启动子和CpG岛甲基化芯片,分析3组试验材料(病毒模拟物Poly I:C转染的猪PK15细胞、甲基化酶抑制剂Aza-CdR转染的PK15细胞、无处理的mock细胞),通过Peak DM Value和Peak Score值获得试验组间显著性富集的差异甲基化峰;其次,对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GO注释,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异甲基化基因。最终结合Bisulfite克隆测序和mRNA荧光定量表达试验验证差异甲基化区域DMR。试验初步揭示猪肾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主要分布于5'调控区域。试验在组间比较后,特别是在P vs.C和A vs.C比较中发现DNA甲基化在基因组上的分布特征与CpG岛密度与距离TSS的位置有关,而在近启动子区域(0―+200 bp) DNA甲基化显著影响基因的表达。Poly I:C对PK15作用使得TSS附近200 bp (-200―+500 bp)低甲基化启动子增多,说明Poly I:C与Aza-CdR的作用相似,均具有潜在的去甲基化作用,特别是位于猪14号染色体上BNIP3L基因的10459946―10460615 bp区段共有669 bp Peak Length CG位点发生去甲基化。研究揭示,PolyI:C和Aza-CdR并不是对猪所有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主要针对特有基因的特有启动子,证明这些特有启动子的CpG岛对Poly I:C和Aza-CdR具有特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70.
5-氮杂胞苷是一种DNA甲基化抑制剂,可以通过降低DNA的甲基化水平来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进行表观遗传调控,其在动物与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在植物基因表达调节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报道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对植物DNA甲基化的类型、引发、影响因素和抑制剂的作用进行了概述,重点对5-氮杂胞苷对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的调节和作用效果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水稻、小麦、棉花等重要作物生长发育、逆境适应、育性调节及次生代谢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归纳,可为植物基因表达表观调节研究与应用提出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