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20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22.
23.
养殖鲑鳟鱼类鱼肉着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作为鲑鳟鱼类海水网箱养殖实用技术之一 ,我们所实施的海水养殖鲑鳟鱼类鱼肉着色因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提高养殖生产效益 ,引起企业广泛关注。天然洄游鲑鳟鱼类依赖于来自饵料生物的类胡萝卜素色素虾青素 ,呈现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橙红肉色。要想满足消费者需求 ,养殖洄游鲑鳟鱼类鱼肉必须着色成天色鲑鳟鱼类肉色。因而 ,在洄游鲑鳟鱼类养殖生产中 ,鱼肉着色至关重要。世界主要鲑鳟鱼类养殖国均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并进行大量研究。我们所做尝试也主要依赖于借鉴世界各国 ,尤其是挪威、美国、日本、智利先进经验。由于鱼类不能合成…  相似文献   
24.
细鳞鲑的生态习性及资源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鳞鲑是重要的冷水性淡水名贵养殖经济鱼类,具有极高的食用与商业价值,了解并掌握细鳞鲑的生态特性及其池塘养殖技术,将对开展其大规模人工养殖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自从1970以来,渔业作为提供动物性食品增长最快速的行业,平均每年增长8.9%。自1950年到1990年间渔业捕捞量增加了5倍,但在最近15年间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而世界水产品消费则从1961年的280万吨增长到2001年的963万吨,增长了3倍之多,预计到2015年全球渔业产品的  相似文献   
26.
银鲑的人工养殖,在日本也是七十年代后发展起来的,养殖地点集中在本州的东北部,现已初具规模。银鲑淡水养殖区、主要是在枥木县、和歌山县、新泻县、岩手县、宫城县、北海道更别村和静冈县富士宫,1980年全国产量300多吨。  相似文献   
27.
28.
通过对石川氏哲罗鱼(Hucho ishikawai Mori)和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的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前者在4龄前比省内白鲢的生长速度还快,后者的生长速度接近省内的鲤鱼而远远超过鲫鱼的生长速度,两者确有驯化养殖价值。为开辟养殖鱼类新品种,发展名、特、优养殖生产,充分利用本省的冷水资源,本文提出了该两种鱼的资源保护意见和驯化养殖设想。  相似文献   
29.
于2004年1月26日从北京引进太平洋鲑苗种5000尾,采用水泥池微流水方式进行苗种培育试验,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经过70d的培育,使原来放养规格为平均体长5.8cm,平均体重3.2g,增长到平均体长13.5cm,平均体重35.9g,成活率达98%,饲料效率达74.8%左右。  相似文献   
30.
杨文鸽 《水产学报》2006,30(3):383-389
2003年3月和2004年4月,新疆某养殖场和西安灞桥区某养殖场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相继爆发“败血症”。从具有明显症状的濒死病鱼体表病灶和内脏组织分离得到12株优势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中10株分离菌为致病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认为该病原菌为杀鲑气单胞菌史氏亚种(Aeromonas salmonida subsp.smith)。血清学试验表明各分离菌株具有相同的保护性抗原。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患病狗鱼病灶肌纤维明显肿胀断裂,肌纤维束之间出现间隙;肝胰组织严重坏死,细胞核溶解消失,细胞浆崩解;肾小管绝大部分均已坏死,细胞破裂,胞浆呈红色团块状流失于管腔。脾脏细胞大量坏死,髓质内含铁血黄素沉积。代表菌株EL0304-1药敏试验结果为:对供试24种抗菌药物中的磺胺二甲嘧啶钠、磺胺二甲嚯唑钠等不敏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培氟沙星、新霉素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