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20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为预防和治疗在美洲红点鲑中暴发嗜水气单胞菌病提供实验依据。从患病美洲红点鲑的鳃及肠等病灶部位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回归试验均出现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并分离到革兰染色和生理生化特性结果与原菌株相同的细菌。结果表明,该菌为短杆状,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菌,与D-葡糖酸、丙二酸和葡萄糖等反应呈阳性,而与黏菌素、七叶苷和L-阿拉伯糖等反应呈阴性,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唑啉等药物表现出耐药,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本试验首次从美洲红点鲑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并得到16种高度敏感的药物,同时阐明了嗜水气单胞菌在美洲红点鲑中的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72.
秦岭细鳞鲑种质特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本文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综述了秦岭细鳞鲑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以及种群变异等种质特性.并依据秦岭细鳞鲑生存状况和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73.
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模型和生活史类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特殊VBGF生长模型对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进行拟合。经检验表明;特殊VBGF生长模型可较好地反映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应用r-k选择型理论,根据主要生态学参数判断出鸭绿江花羔红点鲑的生活史类型属r-选择型。  相似文献   
74.
黄权 《水产学报》1998,22(1):1-8
花羔红点鲑的鳞片年累特征为疏密一切割混合型。体长和体重关系密切,属均匀性生长类型。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对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摄食季节为夏秋两季,但可终年摄食。雌雄鱼几乎2+龄达到性成熟,产卵期为10 ̄11月,绝对繁殖力为280 ̄500粒,每年产一次卵,属秋季产卵类型。产卵场底质为石砾,水深50 ̄70cm,水流速度1.5 ̄2.0m/s,水温一般为5 ̄8℃。  相似文献   
75.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7-38
2007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的)突破300万t大关增至300.5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推算产量,下同),但2008年减至291.3万t,而2009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再次突破300万t大关增至309.2万t(创历史新高),然而,2010年又减至273.7万t,比2009年的减少11.5%,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82.1万t(占30%),养殖产量为191.5万t(占70%),表明现下世界鲑鳟总产量中,养殖的鲑鳟鱼起着重要作用。以下介绍2010年世界捕捞鲑鳟鱼产量、主要国家捕捞产量和各鱼种产量。  相似文献   
76.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8-39
2010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为273.7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推算产量,下同),其中,捕捞的鲑鳟鱼产量为82.1万t(占30%),养殖的鲑鳟鱼产量为191.5万t(占70%)。以下介绍世界养殖鲑鳟鱼产量、各鱼种养殖产量、主要国家的养殖鱼种。  相似文献   
77.
加拿大位于美洲的北半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国土面积为998.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面积仅次俄罗斯的第二大国家,海岸线长20000公里,2008年的渔业总产量为93.7万t,主要捕捞对象有鳕科鱼类、鲆鲽鱼类、鲑鳟鱼类、鲱鱼类、大型蟹类、龙虾等。  相似文献   
78.
太湖新银(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以下简称银鱼)原名太湖短吻银鱼,又叫小银鱼,面条鱼,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胡瓜鱼亚目(Osmeroidei)银鱼科(Salangidae)新银鱼属。  相似文献   
79.
小瓜虫病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类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寄生病,以病鱼体表或鳃呈现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80.
刺激隐核虫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隐核虫病,俗称海水小瓜虫病或海水白点病,是由刺激隐核虫寄生引起海水硬骨鱼类的一种致死性寄生虫病,以病鱼皮肤、鳃和眼出现大量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二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属于前口目(Prorodontida)隐核虫科(Cryptocaryonidae)隐核虫属(Cryptocaryon)成员。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