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98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20篇
综合类   626篇
农作物   89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292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比较液氮研磨样品与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对6种提取橡胶树叶片转化酶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液氮研磨法对转化酶活性影响很大,特别是中性/碱性转化酶和细胞壁结合的酸性转化酶已基本失活,而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丧失也比较严重.利用蛋白抽提液研磨样品,用Hepes-NaOH法提取的可溶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472.44 μmol (glucose)/[g (FW)·h];虽然磷酸-柠檬酸法获得的粗酶液的蛋白含量较低,但其酶活性高达441.61 μmol( glucose)/[g( FW)·h];Tris-HCl法提取的细胞壁结合酸性转化酶的酶活性最高,达35.83 μmol( glucose)/[g(FW)·h].从转化酶的比活力看,磷酸-柠檬酸法最佳,所提取的叮溶性转化酶比活力约为Hepes-NaOH法的4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橡胶树叶片转化酶的提取方法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在牛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贫血、黄胆、发热等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轻者消瘦,怀孕母畜流产,给养牛业造成较大损失。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病牛217头,1例病重者死亡,其余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83.
边连全 《饲料工业》1998,19(2):14-17
仔猪饲粮加酸的效果边连全促生长剂由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长期以来,尤其是单胃动物饲粮中添加抗菌素,使动物的生长潜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近一个时期以来,除抗菌素外,非抗菌素促生长剂的应用越来越多,如酵母类、激素类或相似物质、有机酸类和无机酸类等。本文只就仔...  相似文献   
84.
1.植酸酶的基本性质   (1)植酸酶的发现和分类植酸酶是一类能够催化植酸水解成肌醇和磷酸(或磷酸盐)的磷酸单酯水解酶的总称.1907年植酸酶被发现,在此后人们从植物性物质和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了多种植酸酶和有植酸酶效应的磷酸酶类.这些植物性物质包括麸皮、番茄、豆类植物等,微生物包括青霉菌、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杆菌等.   ……  相似文献   
85.
2.6.2 植酸(phytic acid)植酸又称为肌醇六磷酸,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其中以禾本科和豆科籽实的含量最丰富。植酸磷是植物性饲料中有机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均带负电荷,是一种很强的螫合剂,能牢固地粘合带正电荷的Ca、Zn、Mg、Fe、Cu、Mn等金属离子和蛋白质分子,形成难溶的植酸盐螫合物,其中的矿物元素几乎不能被动物利用,导致一些必需矿物元素(尤其是锌和铁)的生物学效价降低,同时还可阻止蛋白质的降解,降低蛋白质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磷酸活化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条件,探讨了浸渍比、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和活化温度对活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5,活化剂浓度为60%,活化时间为90 min,活化温度为550℃;产品各项吸附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7.
To clarify liquefaction ratios and their construction variations of the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wood in phenol using phosphoric acid as a catalyst, the chemical ingredients of wood such as holocellulose, cellulose and lignin, were measured and extracted according to GB methods. Wit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the product identification of reactant before and after liquefaction in phenol was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of the liquefaction results (acetone soluble parts) were studied by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s of poplar and Chinese fir are almost the same. In poplar, the distribution of cellulose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holocellulose the smallest after liquefaction. For Chinese fir, the distribution of holocellulose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cellulose the smallest. After liquefaction of poplar cellulose, the change bands of FTIR spectrum observed below 1 600 cm^-1, can be attributed to new substitute groups. The same is true for poplar lignin. For Chinese fir, the spectra of liquefaction results of all chemical compositions differ from that of wood meal. This reveals the more activity groups were produced because of the reactions between Chinese fir and pheno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iquefaction ratios of poplar decrease in the following order: holocellulose 〉 lignin 〉 cellulose, and those of Chinese fir in the order: lignin 〉 cellulose 〉 holocellulose.  相似文献   
88.
二氢吡啶的化学名称为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淡黄色结晶物,无毒、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熔点为176℃~183℃,极易氧化,需在避光、干燥条件下保存,我国商品名称为多犊锭、吉卢金等。二氢吡啶在20世纪30年代主要用作动植物油的抗氧化剂。20世纪70年代,发现其具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氢吡啶可抑制生物膜的氧化,提高生物膜  相似文献   
89.
PP333和磷酸尿素对欧李嫩枝扦插生根和成活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PP_(333)和磷酸尿素对欧李嫩枝扦插生根和成活的促进作用宋海萍,李春兰,马桂芬(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近年来美国WiesmanZ等[Hortscience,1989,24(6)]用绿枝插条繁殖桃苗,日本熊代克己等[农业及园艺,1989,...  相似文献   
90.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s,PPTase)是细菌脂肪酸合成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手段构建集胞藻PPTase基因(slr0495)过量表达重组质粒,在集胞藻PCC6803中进行表达研究,并在DNA和RNA水平进行验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不同条件下突变藻株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光照强度为50 μmol ·m-2 · s-1培养条件下,过量表达slr0495基因突变藻株中C12:0、C16:0和C18:0的含量分别为1. 31 mg · g-1、8.07 mg · g-1和1.35 mg · g-1,比野生型藻株分别提高了23.58%、25.31%和13.45%;在温度为20 ℃、50% NaNO3浓度、光照强度为50 μmol · m-2 · s-1培养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藻株中C16:0和C18:0含量分别提高了44.71%和41.51%。以上结果表明,过表达slr0495基因增加了集胞藻PCC6803中长链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且在低温(20 ℃)和缺氮(50% NaNO3)双重胁迫培养条件下中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探究slr0495基因功能以及在逆境中基因产生的应激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微藻高产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