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25篇
农学   44篇
  27篇
综合类   244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徐丽珊  黄帼 《种子》2003,(1):21-22
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益母草种子生物生化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益母草种子为材料,观察了不同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后,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发芽、生长情况等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发现各种程度秋水仙素处理的益母草种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无明显变化;用0.05%-0.5%浓度秋水仙素分别处理益母草种子,酯酶同工酶谱带有增多的现象;并且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12h后,发现用0.2%浓度处理的种子生长较好。结论:说明一定程度秋水仙素处理就改变益母草种子中酶数量;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最有利于提高益母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92.
秋水仙素诱变薄皮甜瓜同源四倍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获得四倍体薄皮甜瓜材料,研究薄皮甜瓜多倍体的特征特性,以二倍体薄皮甜瓜金美为材料,以0.2%、0.4%、0.6%的秋水仙素采用滴苗和浸种2种方法进行诱变四倍体试验,并通过染色体观察和细胞学鉴定对其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滴苗法比浸种法诱变率高,其中以0.4%秋水仙素滴苗诱变率最高,为6.67%;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子叶和真叶长宽比变小,茎增粗,节间变短,花冠变大,果肉变厚,种子增宽,可育性降低,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高;保卫细胞变大,气孔密度变小,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获得了同源四倍体材料。  相似文献   
93.
杜仲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杜仲籽苗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药液处理生长点的诱变方法及茎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测和DNA相对含量测定的倍性鉴定方法,研究了秋水仙素药液浓度,处理时间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诱变率因处理的药液浓度和处理时间而异,除0.05%处理48 h外,其它浓度(0.1%,0.2%,0.4%)均以处理12 h效果最好,变异株率在43.3%~63.3%, 最佳处理组合为0.1%秋水仙素处理生长点12 h, 变异株率和四倍体株率分别为63.3%和36.7%。在获得的148个变异株中,染色体计数表明47株植株为四倍体(2n=4x=68),占31.76%;染色体计数结果进一步被流式细胞仪分析验证。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叶片变厚,叶面积增大,叶形指数减小,保卫细胞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叶绿体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94.
运用压片法对秋水仙素滴注处理后的‘无核丰’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其与花蕾外部形态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2n花粉的比例。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处理后枣小孢子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正常;在减数分裂前期Ⅱ观察到胞质分裂异常现象;中期Ⅱ纺锤体主要有4种类型:平行型、垂直型、八字型和融合型,分别占27.31%、19.35%、45.27%和8.06%;四分体时期观察到二分体、三分体、四分体,分别占6.00%、43.04%、50.96%;定位异常纺锤体八字型与融合型分别与三分体、二分体呈正相关;秋水仙素处理后‘无核丰’枣2n花粉的形成受胞质分裂异常、纺锤体定位异常两种机制控制,因纺锤体定位异常而产生的2n花粉占2n花粉总数的96.97%,遗传上等同于FDR(第1次分裂重组)型配子,因胞质分裂异常产生的2n花粉在遗传上等同于SDR(第2次分裂重组)型配子;秋水仙素处理后‘无核丰’枣2n花粉绝大多数为FDR型,因而在枣有性多倍化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与花蕾外部形态变化具有对应关系,花蕾直径达到1.34 mm时,小孢子母细胞开始进入减数分裂;达到1.68 mm时,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四分体时期;超过1.92 mm时,减数分裂结束,且有大量花粉粒形成。2n花粉诱导最佳的秋水仙素滴注时期为细线期末期,即花蕾直径在1.34~1.42 mm时,诱导后‘无核丰’枣2n花粉发生比例为17.36%。  相似文献   
95.
斑茅是重要糖料作物甘蔗的近缘属植物,是甘蔗抗逆、抗病育种的重要基因源。秋水仙素是目前多倍体育种中最常用及效果最好的化学诱变剂。为探寻秋水仙素对斑茅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以2n=60的斑茅‘云83-183’为材料,研究不同2,4-D浓度、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及培养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7%、固体培养7天,或秋水仙素浓度为0.05%、液体培养0.5天时,愈伤组织皆失去分化能力,说明液体培养时,秋水仙素不但对愈伤组织抑制作用比固体培养更大,而且所用的浓度更低、时间更短;当秋水仙素处理浓度皆为0.03%,固体培养7天或液体培养0.5天时,抗愈率、抗芽率达最大,虽然抗愈率差异不大,皆在88.00%左右,但液体培养的抗芽率仅为6.00%,比固体培养减少了16.22%,说明固体培养比液体培养效果好。斑茅‘云83-183’的最佳2,4-D浓度为2 mg/L,秋水仙素浓度为0.03%,固体培养7天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效果最佳。该试验结果可为今后斑茅染色体加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鉴定秋水仙素诱导后的草木樨的倍性.[方法]以草木樨萌动种子为试材,秋水仙素溶液为处理试剂,进行了秋水仙素诱导草木樨的研究.[结果]用0.2%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木樨能使草木樨诱导加倍,草木樨植株表现出多倍体具有的相应特征,整体显示出巨大性.[结论]草木樨为加倍成功的多倍体.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dentify the ploidy of sweet clover induced by colchicine.[Method]The sweet clover germinating seeds and colchicine solution were used for materials to research colchicine-induced Melilotus.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O.2% colchicine solution could induced double sweet clover which showed corresponding features of polyploidy plants as a whole showed great features. [Conclusion] Sweet clover induced by colchicine was polyploidy.  相似文献   
97.
两种因子对水稻陈年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农业科学》2013,(2):21-26
利用不同紫外线照射时间和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浸种的方法对水稻陈年种子进行处理后,通过测定其萌发率和淀粉酶活性来分析两种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1、紫外线照射2 h以上,可极显著降低种子萌发率,但是0.2%和0.3%浓度秋水仙素则能显著提高萌发率。两种因子不同组合处理均能极显著地促进萌发率,其中3个处理组的萌发率都高达92.22%。有秋水仙素处理并且紫外线照射2 h以上种子的萌发率并不下降。2、不同时间紫外照射都能使萌发中淀粉酶活性极显著地提高。0.2%和0.4%的秋水仙素处理使酶活性显著地提高,0.3%和0.5%浓度处理的效果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两因子分别处理时,秋水仙素处理的效果没有紫外线好。两种因子不同组合的处理中有10个组的酶活性显著提高。大多数处理组酶活性呈现出两个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二天和第五天,所有的处理组均在第一天或第二天达到酶活性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98.
庄云  马尧  陈映 《种子》2013,32(2):48-51
采用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方法,对柴胡种芽和幼苗生长点进行诱导突变,以确定秋水仙素的最佳处理比较和处理时间,并对突变植株进行植物学观察,结果表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柴胡幼苗的突变率较高,相对死亡率较低。诱变植株形态上,处理植株幼苗的前期真叶生长明显受抑制,变异的幼苗不仅第1对真叶出现较迟,株高都显著低于对照株,叶片也较对照厚,但其主茎却较对照株粗壮,其主茎的节间也缩短。  相似文献   
99.
切离处于分蘖盛期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申麦 1号 ,莆 6 0 0 8,闽麦 0 2 )植株的各个分蘖 ,将其基部浸泡于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中 2 4h ,可诱发产生大量性状变异 ,在M2 代 ,对5个性状的考察结果显示 ,4个品种 (系 )处理的株高 ,主穗长 ,千粒重 ,均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 ;主穗粒数和单株有效穗数 ,有 3个品种 (系 )处理产生显著到极显著的变异。选择结果表明 ,这些变异在M1代可进行有效选择 ;有些变异在M2 代就可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0.
以‘紫枝玫瑰’的愈伤组织为诱导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对‘紫枝玫瑰’愈伤组织生长的作用效果,处理时间明显高于处理浓度;在高浓度、短时间的处理组合下,愈伤组织能很快打破抑制作用,恢复生长,如300mg/L与10d、20d的处理组合,适于‘紫枝玫瑰’多倍体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