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4篇
水产渔业   376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谢炳福  王亚琴  周凡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82-10984
近年来,磷脂(Phospholipids,PL)在仔稚鱼营养生理所发挥的作用引起人们广泛重视。综述了近年来饲料磷脂对仔稚鱼生长表现、消化道、骨骼发育以及脂肪代谢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磷脂在水产苗种饲料中合理添加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2.
选择春季产过卵的2^ 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在网箱中进行隔离培育,秋季从中挑选当年再次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比较春、秋两季的人工繁殖与仔、稚鱼培育效果,并定期观察卵巢及卵细胞的发育情况。实验表明,春季产过卵的同一批大黄鱼雌鱼,有72.1%的个体当年秋季可再次成熟,有58.8%的个体可以再次产卵,证实养殖大黄鱼具有一年“两熟”的性腺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33.
鱼类早期生活史一般可划分为胚胎期、仔鱼期和稚鱼期;但在鱼类早期生活史划分中,由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对鱼类早期生活史发育时期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就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  相似文献   
34.
以初始体长16.61±2.33 mm的半滑舌鳎仔鱼(孵化后第20天)为实验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25d的摄食生长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和0.1%的胰蛋白酶配制3组微颗粒饲料,同时,以活饵料(卤虫)作为对照组,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消化酶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胰蛋白酶组的仔、稚鱼体重明显高于未添加组(P<0.05),但是低于活饵料组(P<O.05),添加胰蛋白酶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成活率的结果显示,活饵料组明显地高于微颗粒饲料组(P<0.05),但是3个微颗粒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分析结果表明,除了碱性磷酸酶以外,不同饵料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没有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外源性消化酶可以显著地提高半滑舌鳎仔、稚鱼的生长,对于体内消化酶的影响却不显著,其中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5.
36.
匙吻鲟人工繁殖F2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于鲟形目匙吻白鲟科匙吻鲟属,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引进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匙吻鲟的性成熟期长,我国最初引进的都是受精卵。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引进的受精卵发育成的F1代幼鱼,现在已相继达到性成熟。匙吻鲟引进我国后,一些单位在苗种培育、成鱼饲养方面作了较多工作,但在全人工繁殖条件下的胚后发育过程未见详细报道。2004年2~5月,在孝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37.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8.
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 ̄20.6mm,日龄20 ̄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 ̄34.1mm,日龄35 ̄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牙鲆稚鱼对几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6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死亡速度、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牙鲆稚鱼对6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净水剂1号>硫酸铜合剂>高锰酸钾。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黄鳍鲷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