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1.
利用透射电镜(TEM)技术观察了魁蚶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魁蚶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形成等过程,在精子形成中的主要细胞学事件包括顶体的发育、核形态变化及尾部的形成等。此过程中,前顶体颗粒聚集、融合,形成顶体囊,然后发育为圆锥形顶体;核的形态由圆形或卵圆形变为鼓形,核内染色质由团块状到颗粒状,再到高电子密度均质;线粒体聚集、融合、体积变大,迁移至核的后端,参与精子中段的形成。成熟精子由头部、中段及尾部组成,头部由顶体及核构成,中段由5个线粒体围绕远端中心粒组成,尾部为细长的鞭毛。研究亮点:魁蚶为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目前对其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未见研究报道。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魁蚶精子发生过程中精子顶体的形成、核的形态建成等主要细胞学事件,探明了魁蚶精子属原生型,顶体物质的合成始于初级精母细胞时期,细胞核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不大等问题,为蚶科精子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猪睾丸内精子发生与精液质量受高温影响,但相关分子机制的报道尚未给出完整定论。利用9头14月龄性成熟长白公猪随机建立3组热应激模型,每组3头,分别为对照组、环境热应激组、局部热应激组,其中,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室温(20~25℃)圈养在猪舍中,每天正常给水、喂食;环境热应激组每日将猪饲养在37~40℃猪舍中3 h,结束后赶回室温猪舍,连续处理7 d;局部热应激组的猪用自制的可控温加热垫覆盖在左侧睾丸阴囊表面(42℃加热1 h)。各组猪睾丸处理结束后,迅速将猪睾丸组织摘取,一部分组织切成1.5 cm3的3小块置于Bouin液固定,用于石蜡组织切片的制作;剩余部分冻存于液氮,用于总RNA、总蛋白的提取。Fas,FasL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m RNA与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生殖细胞的定位。研究旨在探索环境高温和阴囊局部热刺激导致的死亡受体Fas及其配体FasL表达与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qRT-PCR检验结果显示,Fas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环境热应激组升高、局部加热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环境加热组中FasL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局部加热组显著升高。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as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环境加热组与局部加热组均升高,其中,局部加热组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FasL蛋白在环境加热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局部加热组显著升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as免疫反应阳性物主要定位在各级生精细胞,热应激导致其阳性表达增强,且局部加热组表达量最高;FasL主要定位在支持细胞、精母细胞以及圆形精子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局部加热导致其表达量升高,环境加热导致其表达量降低。结果说明,局部热刺激条件下,支持细胞FasL的表达量升高,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邻近生精细胞膜上的膜受体Fas,引发细胞凋亡;环境热应激组未见FasL的升高,可能是因为以不依赖于细胞凋亡通路Fas/FasL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精原干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是永久分化成精子细胞的克隆源, 既可以自我更新生成新的干细胞,又可以增殖分化形成各阶段的生精细胞直至成熟的精子. 由于精原干细胞可以进行体外培养、转基因操作、异体或异种移植重塑精子发生,以及可以 冷冻保存,所以在雄性不育治疗、转基因动物生产、遗传资源保护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 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SSCs的分离富积是对其研究与应用的必要前提条件.然而,SSCs在 睾丸中所占比例极低,选择有效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富积的SSCs就成为推动其研究的关键 步骤.近年来,随着SSCs移植功能试验的建立,有关SSCs的分离纯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雄貉生殖细胞,支持细胞的细胞学变化及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貉生精细胞的细胞结构和精子发生与其它哺乳动物相似,从精子细胞经过四个阶段的变态而形成分化完善的精子,支持细胞内微管参与生精上皮的构筑,精子细胞的运动和释放,在附睾内随着精子的迁移,胞质脂滴逐渐减少,同时在附睾内有假顶体反应精子。  相似文献   
15.
单环刺螠精巢年周期发育及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精巢的形态结构及其年周期发育,并利用超微技术观察了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的精巢呈条带状,位于虫体尾部,两端通过肌束分别与呼吸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精巢由生精细胞团与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位于精巢中央,精原细胞团分布于结缔组织外周,精母细胞团散布于结缔组织内,各级精母细胞脱离精巢落入体腔液中,历经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形成精子脱离细胞团进入肾管。根据精巢的组织学特征,将单环刺螠的精巢年周期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精巢和体腔液中精子发生各时期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顶体发生以及尾部的形成。本研究揭示了单环刺螠的精巢发育特点、精子发生历经的场所和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17β-雌二醇(E2)影响鲻(Mugil cephalus)早期精巢的精子发生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饲喂含15 mg/kg和50 mg/kg 17β-雌二醇的饲料60 d,以不添加17β-雌二醇的饲喂组为对照.结果表明,幼鲻投喂含E2饲料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巢均属早期精巢,胞囊中原始的精原细胞占优势,Sertoli细胞紧贴精原细胞.投喂含E2饲料后1个月,低剂虽组(15 mg/kg)的4尾幼鲻均出现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多于高剂量组(50 mg/kg),对照组精巢未见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说明E2能够诱发精原细胞的分裂.实验结束后投喂E2组精巢发育处在小生长期,可见精巢中有初级精母细胞存在于精小叶中,而埘照组刚刚出现精原细胞的发育分化.用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早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和sertoli细胞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这为E2诱发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为证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生活史最后一步一产后鳗的命运,本研究模拟产后的日本鳗鲡继续在海水中养殖,观察其存活率及繁育情况.结果表明,产后鳗在海水中停食约18 d后,体能得到恢复,部分亲鱼开始出现摄食,1个月左右全部恢复摄食,经244 d养殖,雌、雄鳗体质量增加,存活率达94.6%.随后,给产后鳗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匀浆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激发其退化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重新发育(与当年银鳗作对照).通过性腺组织切片观察产后鳗和对照鳗性腺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及其差异,发现产后鳗起初性腺发育比当年银鳗差,但经多次注射激素后,产后鳗性腺成熟与当年银鳗同步,证明产后鳗生殖细胞对激素的敏感件高.应用17α,20β-双羟孕酮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3)使催熟的产后鳗和对照鳗均产卵和排精,并孵化出仔鱼,从而有力地证明,鳗鲡产后虽体质弱,但待体能恢复后能够继续生存和繁殖.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产后鳗作为今后鳗鲡人工繁殖亲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电镜技术,研究了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精子发生、成熟精子的形态以及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征。多刺裸腹溞雄性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输精管和1个生殖孔。精巢壁薄,由电子密度不同的2层结缔组织膜组成。生殖孔位于尾爪底部,其周围无类似交媾器等其他附属结构。多刺裸腹溞的精子发生经历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4个主要时期。精原细胞呈椭圆形,核染色质较分散,细胞质中分布着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精母细胞由于挤压呈多角形,细胞核为椭圆形,核基质和染色质分别位于细胞核的一侧,细胞质中存在少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呈片层状。精子细胞向精子分化,形态上纵向拉长,细胞核也纵向伸长;细胞质中线粒体数量增多,个体增大,且部分线粒体内嵴溶解,形成空泡状的衍生物;内质网大量发生。成熟精子弯曲成棒形,细胞核变小,呈圆形,位于精子的中央。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精子外表面光滑无附属结构。在整个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双层核膜结构完整且清晰。此外在精巢中还存在巨大细胞。  相似文献   
19.
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引起基因可遗传变化的机制,包括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的调控及DNA特定碱基结构的修饰,它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机体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从而确保精子具有正常的功能。冷冻过程会造成精子不可逆的损伤,这些冷冻损伤可能与精子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对精子发生及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P450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调控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对小鼠睾丸和附睾发育及精子发生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分为0.001、0.002、0.004、0.006、0.008、0.010 mg/kg来曲唑剂量组,连续灌服3 d,在停药后的第9、15和30天检测小鼠睾丸和附睾的发育及精子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率无显著差异;②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灌服后的第15天睾丸系数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附睾系数无显著差异;④在第15和30天,0.006-0.010 mg/kg来曲唑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密度显著减少(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使用的来曲唑浓度,对小鼠体重增长率及睾丸和附睾的发育率无显著影响或影响很小,但是超过0.006 mg/kg浓度时抑制精子的发生,说明一定程度抑制P450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合成,能够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