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自噬是细胞内蛋白质和细胞器降解与循环利用的一种分解代谢过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等各种生物学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自噬与雄性生殖密切相关,特别是精子发生和睾酮分泌,但自噬对雄性生殖是保护还是损伤,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梳理总结了自噬在精子生成和睾酮分泌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了药物诱导自噬对雄性生殖的影响,为自噬相关疾病的治疗,特别是男性不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见解。  相似文献   
132.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鱼危)(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鱼危)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鱼危)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鱼危) 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3.
自然界中的天然产物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构成成分或生物体内的代谢成分及各种内源性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植物天然产物、动物天然产物和微生物天然产物。天然产物对动物繁殖性状存在调控作用。对于雄性生殖来说,天然产物主要影响精子发生、精子活力及性行为活动,促进雄性动物生殖的天然产物有淫羊藿苷、枸杞多糖、蒺藜皂甙等,而大麻提取物、印楝素等对雄性生殖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雌性生殖来说,天然产物主要影响卵子发生、卵泡发育及胎儿生长发育,茶多酚、白藜芦醇、染料木黄酮、林蛙油等天然产物能促进雌性动物生殖,桔霉素、姜黄素等能抑制雌性动物生殖;天然产物中激素类对于雌性动物繁殖的影响最大,从卵子发生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参与;在妊娠期,母体吸收的天然产物对胎儿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作者主要综述了天然产物对动物繁殖的影响,为天然产物在动物繁殖调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4.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2种主要机制之一。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许多蛋白质和细胞器被降解,UPS在促进精子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精子发生的减数分裂、顶体生物发生和精子成熟等关键阶段,泛素相关成分(包括去泛素化酶)发挥着积极作用。一般来说,UPS功能障碍会阻止精子发生,这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不育。许多UPS成分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调节精子发生。本文综述了精子发生过程中泛素化修饰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5.
白藜芦醇(RSV)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分为反式与顺式两种,因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延缓衰老、抗肿瘤和保护心血管系统等优良的生物学活性,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发掘白藜芦醇作为新型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功能性保健品和药品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本文在分析形成雄性生殖系统障碍原因的基础上,从反式白藜芦醇对睾丸损伤的保护、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精子发生作用的影响及对精子活力的保护等方面归纳总结其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白藜芦醇|雄性生殖障碍|精子发生|睾丸损伤|精子冷冻  相似文献   
136.
本实验旨在探究鸟苷酸交换因子15(ARHGEF15)基因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精子发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色实验检测ARHGEF15蛋白在5日龄和成年(8~9周龄)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模式,并利用Cre-LoxP系统特异性敲除小鼠生精细胞内的ARHGEF15基因。结果显示:在5日龄小鼠睾丸中,ARHGEF15蛋白主要表达于精原细胞的细胞质和/或细胞膜,在成年小鼠睾丸中ARHGEF15蛋白主要定位于支持细胞的细胞核;条件性敲除(cKO)组小鼠睾丸的形态大小、组织学结构、精子的运动性能及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cKO组小鼠的繁育力也不受影响。因此,ARHGEF15基因主要在发育早期小鼠睾丸的生精细胞中表达,敲除生精细胞内的ARHGEF15基因不影响小鼠的繁殖能力和精子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