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59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5篇
  37篇
综合类   647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293篇
园艺   72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弯翅蠊亚科Panesthiinae (蜚蠊目:硕蠊总科)为一类钻蛀朽木生活的木食性蜚蠊(wood-feeding cockroaches),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主要分布在澳洲、马来-印尼群岛以及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该亚科分类学研究多数为早期的形态学研究,近年有少数新种利用现代分子技术进行研究.NCBI网站共提交了弯翅蠊亚科59个分类单元,194条核苷酸序列.该亚科分子系统发育学方面已有较丰富的研究,主要用于推断属间和种间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同时根据这些分子证据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推断弯翅蠊亚科昆虫的种群扩散和生物入侵时间和方式,侧面猜测地理历史事件.另外,分子研究报道了一些弯翅蠊亚科体内的内共生物,并深入进行了协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新技术方法在弯翅蠊亚科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2.
83.
芦笋茎枯病菌的鉴定及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为准确鉴定其致病菌和探明不同区域菌株的分化程度,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区(rDNA ITS)序列比对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比较五省份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ITS序列上的差异,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茎枯病的致病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Phomopsis asparagi。海南省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培养5天后的平均直径为8.5 cm;培养14天后,江西省菌株由白色变为淡绿色,其它各省菌株由白色变为灰白色,海南省菌株的菌落呈现同心轮纹状;福建省菌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器较多,平均60个/皿;五省菌株在1~238 bp和298~591 bp的ITS区段存在差异性碱基,其中河北省菌株的差异性碱基数最多;五省菌株大致聚为2个组群,河北省菌株单独聚为1个组群,其它省份菌株聚为1个组群,天门冬拟茎点霉P.asparagi与叶下珠生拟茎点霉P.phyllanthicola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84.
以黄花软紫草(Arnebia guttata Bunge)和双柱紫草(Coldenia procumbens L.)为外类群,用PAUP*4.0 对鹤虱属(Lappula Moench)13个代表种的核糖体ITS和叶绿体rpS16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对获得的序列矩阵进行分析,得到一致性进化树。拓扑结构显示,Lappula为单系类群,前人对该属属下阶元的划分带有一定的人为主观性,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其系统发育关系。结合形态学特征,得出该属植物大致沿着花由小型到大型,果实由同型到异型,小坚果边缘有瘤或刺到具翅这样的路线演化的。  相似文献   
85.
好氧氨氧化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氧氨氧化对于水体氮平衡、土壤肥力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发现的氨氧化古菌,是除了氨氧化细菌外,驱动好氧氨氧化的微生物类群。为深入了解好氧氨氧化微生物,介绍了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系统发育及其生态分布,概述了其环境影响因子及其对氨氧化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86.
从海南乐东的感病番木瓜叶片上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外壳蛋白基因组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该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扩增片段长867个核苷酸.相似性分析表明,该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的47株PRSV和1株畸形花叶病毒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在62.41% ~94.71%之间.运用CLUSTALX和MEGA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番木瓜PRSV病毒大致可分为美洲-澳洲类群和东亚-东南亚类群2大类,后者又可分为SB1、SB2、SB3等3个亚类.乐东毒株和已报到的畸形花叶病毒PaMLV病毒都属于PRSV.不过乐东毒株属于SB1亚类,而PaMLV属于SB2亚类.乐东毒株(JQ318029)和另一海南毒株(HQ424465)属于SB1亚簇,信心指数分别达到89%、83%、96%.不过乐东毒株与越南北部的4种毒株(AF506875、FN808408、AJ875115、U14742)的同源性更高,说明导致乐东畸形花叶病的毒株可能来自越南,而不是由海南本地毒株变异而来.  相似文献   
87.
5个绵羊群体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卫星DNA标记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滩羊等5个绵羊群体(125只个体)的5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5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个绵羊群体中共发现78个等位基因,其中在甘肃高山细毛羊肃南县群体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57个),滩羊最少(43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分析表明:在研究的5个绵羊群体中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滩羊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DA遗传距离和DS遗传距离构建的邻接(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天祝县群体和肃南县群体与藏羊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一类;而滩羊与小尾寒羊的遗传距离较近,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88.
于瑶  张汉尧  杜建伟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49-4550,4565
提取分布于云南高原湿地的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样品的DNA,采用ITS序列扩增通用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从GenBank搜索并下载水葱属其他种类的ITS序列,并通过BioEdit、ClustalX 2.02和MEGA 4x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揭示了水葱属14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并确定了样品在种间的位置以及和其他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89.
以密叶挺叶苔为外类群,利用ClustalX2.0和MEGA4.1软件对10种苔藓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10种苔藓植物的trnL-F序列长度在434~487 bp之间,排序后总长度为505 bp,其中变异位点127个,信息位点81个。遗传距离在0.007~0.207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22。利用MP法建立的系统树显示,10种苔藓植物可分为两组,其中4种丛藓科苔藓聚为一组,3种青藓科和3种灰藓科苔藓聚为一组。序列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结果基本一致,表明trnL-F序列可用于苔藓植物的亲缘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90.
对我国口岸截获的5种乳白蚁及黄胸散白蚁的ITS区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并测序,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乳白蚁rDNA-ITS基因序列长度约900 bp,CG碱基含量为62.3%,明显高于AT含量(37.7%).同巢群3种不同品级的乳白蚁(工蚁、兵蚁、有翅成虫)ITS序列没有遗传分歧.乳白蚁属内不同种间的同源性为94.3%~98.7%,同种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同源性均大于99%.大家白蚁C.curvignathus和塞庞乳白蚁C.sepangensis关系最近,婆罗乳白蚁C.travians与其他种进化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