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16篇
基础科学   6篇
  44篇
综合类   700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301篇
畜牧兽医   614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线粒体呼吸链是实现氧化磷酸化的分子机构,被广泛证实是活性氧产生的主要来源,活性氧的积累会造成细胞氧化应激,因此为了阐明不同海拔地区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差异,试验从高(海拔4 200 m)、中(海拔3 200 m)、低(海拔1 900 m)海拔地区随机选择临床健康成年雄性牦牛各5头(分别分为高、中、低海拔组),屠宰后取骨骼肌采用比色法测定5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和抗氧化关键酶的活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Ⅴ活性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高海拔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Ⅰ、Ⅲ、Ⅳ活性与中、低海拔组牦牛差异显著(P<0.05);低海拔组牦牛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Ⅱ、Ⅴ活性与中、高海拔组牦牛差异显著(P<0.05)。随着海拔的升高,牦牛骨骼肌中羟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逐渐下降,且各组间显著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升高后降低,中海拔组牦牛骨骼肌显著高于低海拔组和高海拔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下降...  相似文献   
32.
植物线粒体蛋白质组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研究线粒体蛋白质有利于探索CMS产生机理.本文综述了CMS相关的线粒体蛋白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PPR(peatatricopeptide repeats)基因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对CMS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33.
对两个玉米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生  徐尚忠 《作物学报》1993,19(2):156-164
本文从普通遗传学、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水平对玉米雄花不育系—元徐cms—小黄和恩二激cms—大黄进行了综合性的分类研究。大田的育性反应表明,这两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花粉染色的观察发现F1可育花粉与败育花粉基本上呈1:1分离。用小斑病T小种接种,这两个不育系不表现专化感染。通过mtDNA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辅酶Q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介导电子从复合物I和复合物II传递到复合物III。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辅酶Q在其他方面的功能逐渐被发现,促进了其作为药品和保健品的广泛应用。对于辅酶Q的生物合成途径,从低等到高等真核生物都是高度保守的,以在简单真核生物酵母中的研究尤为清晰。辅酶Q的生物合成包含多个步骤,多数参与基因已被发现,但有些基因功能还未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辅酶Q生物合成的最新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5.
西普达是世科姆公司推出的杀菌兼保健的全面型杀菌剂,4月2日,世科姆公司与济南禾雨农药有限公司在济南联合召开山东网络大客户交流会,将该产品全面推向山东市场。该产品有效成分为进口嘧菌酯,为20%水分散粒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来阻止其能量合成,是一  相似文献   
36.
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极其重要的一个大型遗址,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地点.本研究利用古DNA技术,从15个陶寺遗址出土黄牛个体样本中得到13个真实可靠的线粒体DNA高可变区序列,均为普通牛,其中12个序列属于T3世系,1个属于T4世系.从mtDNA世系分布上看,陶寺T3世系古代黄牛起源于近东地区,少量T4个体可能来自东北亚地区.12个T3世系的序列分属4个单倍型H1-H4,其中H1和H2在现代黄牛中有着广泛分布,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古代黄牛基因存在遗传连续性,对现代黄牛具有很大的遗传贡献;但H3和H4仅为陶寺古代黄牛所独有,没有现代黄牛分享该单倍型,也反映部分陶寺遗址古代黄牛的基因并没有完全遗传下来.  相似文献   
37.
盐胁迫下刺槐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四倍体刺槐的耐盐机制,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为材料,分别在盐胁迫处理前、处理10 d、处理20 d时进行叶片取材,比较了二者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叶片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种盐胁迫下,二倍体刺槐细胞色素Cyt c/b的比值和SOD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而四倍体刺槐呈上升趋势;二者的H2O2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盐胁迫处理前,二者叶片细胞中线粒体均表现结构完整、基质均匀、被膜清晰、嵴均匀分布且结构完整等特点。在NaCl处理10 d时,二倍体刺槐叶片细胞中部分线粒体出现变形、中空、膜模糊、嵴不均匀分布等现象;在NaCl处理20 d时,线粒体受损情况进一步加重。而Na2SO4胁迫下叶片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更为严重。四倍体刺槐在NaCl和Na2SO4处理时,线粒体受损情况差异较大,其中Na2SO4对四倍体刺槐叶片线粒体超微结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8.
对陇东地方牛种及其与秦川牛和南德温牛杂交群体共计113个个体线粒体D-loop区461 b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该区域A+T含量(64.2%)明显高于G+C含量(35.8%),表现出明显的碱基偏倚;3个群体核苷酸变异率介于0.42%和3.27%之间,陇东牛和南德温牛杂交群体核苷酸变异率最高;核苷酸变异类型以转换为主,转换占核苷酸多态位点的90.94%,其次为颠换,占4.59%,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碱基替换偏倚;3个群体核苷酸岐异度介于0.008 95和0.029 06之间,遗传距离介于0.000 15和0.008 36之间,陇东地方牛及其与秦川牛的杂交群体核苷酸歧异度和遗传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39.
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能量形成场所,也是各种损伤最为敏感的细胞器之一,所以无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最早期阶段在细胞核病理改变出现之前,线粒体膜电位就已下降,膜电位消失亦是线粒体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线粒体跨膜电位一旦崩溃,则细胞凋亡不可逆转;线粒体膜内外的各种物质进出线粒体的通道被称之为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孔(mitochondrial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其开放状态指示着线粒体正常功能的发挥与否;铜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  相似文献   
40.
7种长蠹科昆虫的线粒体DNA ND4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蠹科昆虫严重危害林木和仓贮物品。该文应用非损伤性DNA测序技术测定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长蠹科害虫的线粒体DNA ND4基因的部分序列。在获得的204bp的序列中,7种昆虫的序列变异丰富,多数变异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上。将实验结果与形态学特征比较分析,探讨7个种的形态差异与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昆虫不仅在外形特征上存在差异,而且在ND4基因序列上的差异程度也很显著,平均为21.94%。这为分类鉴定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