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7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1205篇
林业   467篇
农学   743篇
基础科学   61篇
  477篇
综合类   5457篇
农作物   478篇
水产渔业   956篇
畜牧兽医   5904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209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704篇
  2013年   621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998篇
  2010年   843篇
  2009年   918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373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近日,印度海得拉巴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CCMB)的水牛基因组成功地完成了DNA标记。这是印度科学家水牛基因组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93.
柑桔寒风害是一种与冻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气象灾害,寒风对柑桔的为害主要是较大的风速和低温:而冻害是由于0℃以下的低温引起柑桔细胞组织受冻,其主要原因是植物细胞冰晶形成使生物膜破坏和蛋白质变性而产生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本试验以5月龄公兔为试验动物,去除睾丸被膜及血管,分离出完整的曲精细管后 用0.5%胰蛋白酶和0.1%胶原酶消化并进行低渗处理,将制成的细胞悬液植入25 cm2的培 养瓶,于38.7℃、5%CO2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经1:3Hanks超纯水低渗处理后,离体支持 细胞纯度和活率分别达到72.04%和84.5%,显著提高了离体支持细胞的获取量和活率。  相似文献   
995.
枇杷防冻丰产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锦涛 《浙江柑橘》2002,19(2):35-36
枇杷是衢江区除柑橘外的主要栽培水果品种,全区有300余公顷的栽培面积,集中分布在衢北的周家乡和杜泽镇,其中最大连片种植的面积近千亩。是当地农民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但是,由于枇杷花期长、花期处于冬季低温时期,且开花时易受低温冻害(-3℃即出现冻害)。故在我区栽培枇杷,常因冻害而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枇杷产业  相似文献   
996.
应用电镜技术快速检测培养细胞中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镜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培养细胞中的支原体污染。通过高速离心浓缩样品,负染色后电镜观察,可在30min内做出判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997.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镍化合物对蚕豆和冬小麦根端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镍不同程度地引起蚕豆和冬小麦细胞的损伤。在15μg/ml浓度下,镍化合物可诱导蚕豆根端细胞核变形,液泡内有凝聚物断续性附着于液泡膜内侧。在相同浓度下,硫酸镍对冬小麦根端细胞内部结构影响较小。在80μg/ml浓度下,冬小麦细胞液泡有凝聚性变化,质壁有轻度分离。而蚕豆在此浓度处理下,核固缩,核膜崩解,细胞内部电子密度明显升高,结构呈凝聚状,欠清晰,液泡出现凝聚性变化,质壁出现重度分离。以上结果意味着镍化合物对蚕豆的损伤程度要高于对冬小麦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98.
本文详尽讨论了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现状,内容包括稻属分类现状,野生稻的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研究,以及野生稻资源的遗传评价和利用。文中主要论述野生稻资源的研究和利用的最新进展,但对早期的工作也进行于归纳和整理。给出了稻属种名变迁录,提出了稻属公认的23个种的最新检索表,按拉丁文学名字母顺序列出了稻属种名及文献中出现过的同名,对野生稻种染色体组的确定及相互关系,核型和单体并附加系等细胞遗传学研究内容,和对野生稻的同功酶分析、胚乳贮藏蛋白分析、叶绿体分子标记(RFLP,RuBp)等生物化学研究内容,以及对野生稻的组织培养、花粉萌发、种子休眠和耐盐性等生理学研究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给出了已鉴定出的各个野生种的各个经济性状,总结了利用野生稻资源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此外,对各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和细胞周期动力学为指标,以较长期(4~13年)生活在砷污染区的黄牛和水牛为对象,对砷在动物体内慢性蓄积所诱发细胞遗传学效应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砷污染区黄牛和水牛SCE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参照有关评价标准,可判为弱阳性,提示在当地污染水平下,黄牛和水牛都诱发了一定程度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对细胞周期动力学的观察结果表明,砷对黄牛和水牛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本试验还报告了正常黄牛和水牛外周血液淋巴细胞SCE的自发频率以及培养72小时各期细胞的正常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