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78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7篇
  12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53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61.
[目的]明确贵州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的分布和遗传进化情况,为该病毒的基因功能及其与宿主植物互作关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反转录PCR(RT-PCR)对采自贵州贵阳、遵义、黔西和大方的疑似ChiVMV辣椒样品进行扩增并测序;运用DNAMAN和MEGA对ChiVMV CP基因和和3'-UTR进行序列拼接及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从39份疑似ChiVMV辣椒样品中检测出7份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7.95%.将贵州ChiVMV株系的部分CP基因和3'-UTR序列在NCBI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来源于四川辣椒上的ChiVMV株系的同源性最高,为99%,与我国其他省份ChiVMV株系同源性大于90%;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贵州株系与四川和云南株系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贵州ChiVMV株系存在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662.
对秋四脉绵蚜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4月初至5月中旬,在室外定时定点观察榆树上虫瘿的发生发展情况,在室内解剖镜下观察虫瘿中有翅孤雌蚜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秋四脉绵蚜1年发生有多种形态,于4月初干母在榆树上产生虫瘿,5月初至5月中旬虫瘿破裂产生有翅孤雌蚜,迁飞到禾本科植物上,9月末有翅性母再次飞回到榆树上产卵越冬。其在不同形态下分别对榆树和禾本科植物有严重的危害。可根据其生物学特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663.
移栽五脉山黧豆根茎长度与成苗率和生物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揭示五脉山黧豆根茎无性繁育规律,进行了人工切段不同长度根茎移栽与成苗率和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由1 cm增加到5 cm,成苗率不但由8.0%增加到84.0%,而且显著地提高了成苗势,生根粉有进一步明显增加成苗率和成苗势作用;春天田间干旱条件下,移栽根茎长度在5~20 cm时,虽然成苗率主要受覆土深度的影响,而与根茎长短无关,但移栽根茎长度与地上地下各组分生物量间存在着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由不同生境条件下极其明显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形态变化,表明了对适宜环境生长的可塑性响应.  相似文献   
664.
利用6个茄科物种的35个公开基因组数据进行了茄科基因组内源性病毒元件(endogenous viralelement,EVE)的挖掘。结果发现,主要来源于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等共17种疑似的植物EVE。其中,烟草脉明病毒(tobacco vein clearing virus,TVCV)序列以大片段的形式普遍存于几乎所有收集的茄科植物基因组中,含量大约在0.01%~0.32%,片段平均长度范围为500~2 300 bp,序列数量范围为200~5 000条。以马铃薯DM1-3基因组为例分析这些TVCV内源序列的分布和组成,发现内源性TVCV序列在马铃薯DM 1-3的12条染色体上分散排布,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57条序列;这些内源病毒序列与TVCV基因组比对,虽然它们无法覆盖TVCV完整基因组序列,但是能够覆盖完整的编码区。进一步通过RT-PCR和原位杂交定位,验证了TVCV在马铃薯材料中的存在和分布。  相似文献   
665.
为明确采集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的疑似为双生病毒侵染并表现叶片黄脉症状薇甘菊的病原物及其基因组分子特征,利用双生病毒DNA-A通用引物SPG1/SPG2和特异性引物WGJ-F/WGJ-R扩增获得病毒基因组,利用β卫星通用引物检测卫星病毒,使用Vector NTI Advance 11.5.1软件进行序列拼接,运用MEGA 7.0和RDP 3.44软件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和重组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薇甘菊叶片黄脉症状的病原物为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Ageratum yellow vein China virus,AYVCNV),该分离物命名为AYVCNV_WGJ,GenBank登录号为MK880139,但未扩增得到β卫星。该病毒DNA-A基因组全长为2 755 bp,含有6个开放阅读框。AYVCNV-WGJ分离物与AYVCNV鳢肠Eclipta prostrata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MN218667)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0.1%,其中AC4编码的蛋白变异较大。重组结果分析显示AYVCNV_WGJ分离物是由AYVCNV-Tomato分离物(GenBank登录号KU954388)和1个未知病毒(GenBank登录号EU487047)重组得到,重组区域为其基因组2 046~2 612 bp区域。  相似文献   
666.
为明确李树上新纪录害虫北亚脉扁蜂Neurotoma sibirica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记述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亚脉扁蜂在吉林省吉林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下5~15 cm深的土层中做土室越冬。每年4月中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中旬为成虫盛期,成虫产卵从5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单雌产卵量为13~43粒,卵期5~9 d。6月上旬为北亚脉扁蜂幼虫为害盛期,幼虫为6龄或7龄,幼虫期14~21 d,6月中、下旬老熟幼虫陆续入土越冬。北亚脉扁蜂幼虫在李、紫叶李、杏、榆叶梅4种寄主上均可完成发育,在自然条件下李树受害率可达100%,紫叶李树受害率为40%,杏树受害率为20%。北亚脉扁蜂天敌有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斯马蜂Polistes snelleni、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2种姬蜂及1种病原菌。  相似文献   
667.
为了提高麸皮中总阿魏酸的释放量,进而研发出具有替抗功能的麸皮发酵饲料,试验对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比较分析了不同溶剂对总阿魏酸的提取效果,检测了不同的总阿魏酸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好食脉孢菌发酵麸皮产总阿魏酸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在14 m L液体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93.90 mg,尿素31.20 mg,Mg2+1.60 mg。在100 m L烧杯中加入10 g麸皮和14 m L液体培养基,接种好食脉孢菌孢子悬液1.00 mL,混匀,30℃发酵72 h后总阿魏酸的释放量为(1.18±0.02)mg/g,是未优化的2.9倍。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发酵麸皮中总阿魏酸提取量达到(1.42±0.04)mg/g。用75%乙醇提取的总阿魏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而用乙酸乙酯提取的总阿魏酸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68.
为探究间型脉孢菌培养物对三黄鸡盲肠菌群的影响,以玉米粉、麸皮、玉米芯粉等固体基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间型脉孢菌JY-05211固体发酵产孢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间型脉孢菌JY-05211最优产孢条件为:玉米芯粉65%、玉米粉5%、麸皮23.5%、硫酸铵5%、氢氧化钙1.5%、料液比1:1、培养温度34℃、接种量1.0%、培养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7.87×109个·g-1。间型脉孢菌培养物可显著提高三黄鸡盲肠Sob指数和Shannon指数(P<0.05),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P<0.05)。饲喂1%间型脉孢菌培养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组普雷沃氏菌属UCG-001、欧陆森氏菌属和副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巨单胞菌属显著降低(P<0.05)。三黄鸡盲肠代谢功能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萜类和多酮类代谢等...  相似文献   
669.
高压共轨喷油器喷射特性实验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控制参数:共轨压力、喷油脉宽条件下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喷射特性研究。通过实验数据总结了电磁式喷油器喷油量、喷油率、针阀开启延迟与关闭延迟、喷油持续期等喷射特性。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的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与实测喷油器喷油率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共轨系统喷射过程中喷油器内液力过程和针阀运动特性,得到了高压共轨喷油器喷射特性随共轨压力和喷油脉宽的变化机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6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