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2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3篇
  44篇
综合类   838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518篇
畜牧兽医   36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在荷城、西安、更楼三个镇(街道)选定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管理技术水平较高的鳜鱼场和罗非鱼场。主要试验场地池塘总面积18.4亩,分3个试验场:张学名优示范场、西安塘肚鳜鱼场和更楼平塘罗非鱼场。每个试验组设2口同一主要养殖品种的塘:其中1口使用“金葵子”水质改良剂试验塘(简称金葵子塘)和1口对照塘。试验品种有红罗非鱼和鳜鱼。试验时间为2003年10月到2004年6月,共8个月。  相似文献   
992.
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肝代谢功能的影响,实验配制等蛋白、等脂肪含量的8种不同糖水平(10%、15%、20%、25%、30%、35%、40%和45%)饲料,每个糖水平设3个重复,饲养周期49 d,结果显示:(1)饲料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糖水平为35%时,罗非鱼增重最快;饲料糖水平为40%时饲料系数最低.(2)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鱼体肌糖原、粗脂肪含量逐渐升高,鱼体肝糖原含量先增加后下降.(3)饲料糖水平对各组鱼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清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总蛋白和总胆汁酸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而鱼体肝酯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则是先上升后下降.(4)饲料糖水平35%时,肝脏组织出现少量细胞脂滴空泡状现象;饲料糖水平40%和45%时,肝脏组织切片有明显的细胞脂滴空泡状、核偏移和细胞质消失现象.肝脏脂滴空泡状面积率与组织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与肝脏组织的脂肪肝病变程度成正比.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苗种饲料以29.10%~ 35.00%的糖水平较利于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及后期的脂肪肝病预防.  相似文献   
993.
《科学养鱼》2005,(1):42-43
罗非鱼虽然原产非洲,但是经过引种试验之后,早在1957年,它就已经在我国大量生长,并且以生产成本低、生产量大等优势大量出口,发展到目前,罗非鱼也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种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近年来,很多养殖户还搞起了非常严格的无公害健康养殖。在这方面,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付佩胜(以下简称老付)就是当地养殖户佩服的老师之一。第一,渔场和水质老付:要生产无公害的鱼,在选址时,鱼场首先土质要求没有重金属之类的超标,再一个是水源要符合国家淡水渔业用水标准。在这方面,只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应的规定就不难做到。另…  相似文献   
994.
2002-2004年,笔者利用10个温室大棚,以地下热水作为保温能源,连续两个冬季开展罗非鱼鱼种越冬养殖,在生产资料价格上升的不利情况下,通过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取得了平均产量3200千克/亩,平均利润8000元/亩,平均规格75~135克/尾的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高寒山区鲤鱼和罗非鱼稻田养殖不同模式的分析比较,研究了鲤鱼和罗非鱼分别单养以及不同比例混养模式的产量、饲料系数和经济效益等。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养殖模式,A组(鲤鱼350尾/亩,15亩=1 hm~2,下同)的总收入为1 22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25;B组(罗非鱼350尾/亩)总收入为1 3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1.72。采用混养模式,E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00尾+鲤鱼150尾)的总收入为2 013元/亩,利润为1 632元/亩,产出投入比为4.28,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F组(每亩放养罗非鱼250尾+鲤鱼100尾)的总收入为1 666元/亩,利润为1 257元/亩,产出投入比为3.07;D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50尾+鲤鱼200尾),总收入为1 760元/亩,利润为1 308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89;C组(每亩放养罗非鱼100尾+鲤鱼250尾)总收入在混养组中最低,为1 507元/亩,利润为1 084元/亩,产出投入比为2.56。在所有试验组中,产出投入比最低的是单养罗非鱼组(1.72),最高的是混养E组(4.28),产出投入比从高到低依次为E组F组D组C组A组B组。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吉富罗非鱼不同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影响,对跑道式流水槽养殖、池塘高密度养殖、池塘低密度养殖和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等4种吉富罗非鱼养殖模式的水质情况进行了为期16周的跟踪检测。试验结果:4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的溶解氧为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跑道式流水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为跑道式流水槽组池塘高密度养殖组池塘低密度养殖组罗非鱼-水浮莲共生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果表明,在池塘高密度养殖吉富罗非鱼时,采用罗非鱼-水浮莲共生模式能显著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实现生态养殖。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水体盐度和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营养组成和肉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0、8和16共3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投喂中脂(6%)和高脂(12%)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0±0.2) g的尼罗罗非鱼8周,并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肉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中脂饲料投喂下,与对照组(盐度为0)和高盐组(盐度为16)相比,中盐组(盐度为8)的尼罗罗非鱼具有最大终末体质量、躯壳比、脂体比、肌肉蛋白质含量、肌肉氨基酸和乳酸含量和总产肉率,但其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肌肉p H值显著降低;而中脂高盐组的尼罗罗非鱼其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总脂、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血清乳酸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较高,但全鱼和肌肉水分、全鱼灰分、产肉率和肌肉离心失水率降低。在高脂饲料投喂下,随着盐度的上升,其终末体质量、成活率和脂体比降低,但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增大。其中,高脂中盐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盐组的全鱼灰分、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谷草转氨酶活性、肌肉总脂、肌肉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鱼总脂、肝糖原、产肉率、肌肉离心失水率和pH值显著降低。而不论在淡水还是盐水养殖情况下,与中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尼罗罗非鱼均显示出更高的脂肪积累量和肌肉乳酸含量,以及更低的成活率和产肉率。尤其在高盐度水体中,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肌肉脂肪和乳酸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成活率、饲料系数和产肉率的负面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在中脂饲料投喂下,适宜的盐度(盐度8)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并提高肌肉品质,然而,在高盐度水体中使用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与肉质则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究不同杂交方式奥尼罗非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对埃及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与"夏奥1号"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co aureus)正反交子代奥尼罗非鱼群体开展体质量(BW)与全长(TL)、体长(SL)、头长(HL)、体高(BD)、尾柄长(CPL)、尾柄高(CPD)、体厚(BWD)共7个形态性状测定与分析,判断影响奥尼罗非鱼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并建立体质量多元回归方程;采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复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正反交奥尼罗非鱼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交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体高和尾柄高3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54.286+9.016XTL+10.065XBD+17.884XCPD;反交雌性奥尼罗非鱼群体全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92.582+7.415XTL+8.727XBD;反交雄性奥尼罗非鱼群体体长和体高2个性状对体质量产生主要影响,回归方程为YBW=-120.299+8.661XSL+16.590XBD。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TS、BDS、CDS、BWS和HS形态特征,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BS和CLS形态特征,对PCA1和PCA2作散点图可将正交雄鱼与反交雌鱼有效区分。研究表明,不同杂交方式、不同性别的奥尼罗非鱼影响体质量的形态特征均存在差别,在亲鱼挑选及子代选育工作中,建议采用多性状综合选育的方式,以提高选育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_9~F_(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累进,"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世代F_9~F_(20)的生长速度、体重变异系数并没有呈现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是在世代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过12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选育系F_(20)的生长速度比F_8提高了25.23%~69.34%,平均每代获得的相对遗传进展为2.00%~5.29%,不同世代的选育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后期连续12代的混合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获得了持续的遗传进展,由此推测,对"新吉富"罗非鱼的选育工作尚未达到选育极限,选育系F_(20)仍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00.
在老挝万象开展"桂非1号"罗非鱼养殖示范试验,在当地气候、水温等自然生态情况下,研究了"桂非1号"罗非鱼苗种培育存活率、成鱼养殖的存活率及池塘产量等,提出了"桂非1号"罗非鱼良种在当地高产稳产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