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5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462篇
林业   609篇
农学   598篇
基础科学   68篇
  250篇
综合类   3949篇
农作物   491篇
水产渔业   939篇
畜牧兽医   1590篇
园艺   640篇
植物保护   599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94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95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17篇
  1973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51.
枝干番杏组织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枝干番杏的带叶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灭菌方法的灭菌效果,及不同激素浓度对丛生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枝干番杏组织培养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芽诱导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8.325 mg·L~(-1)+NAA 16.65 mg·L~(-1)。芽丛生继代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4 mg·L~(-1)+NAA 9.6 mg·L~(-1),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1.2 mg·L~(-1)+NAA 4.8 mg·L~(-1)。枝干番杏的离体快繁体系有望用在番杏科其他植物的组培中。  相似文献   
952.
为了有效提高矮紫杉种子萌发率,以矮紫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GA_3、培养基、培养温度为正交试验的3因素,进行了种子的后熟处理,后取体胚接种于MS+AC 0.5 g·L~(-1)+琼脂7 g·L~(-1)+蔗糖30 g·L~(-1)上培养,研究后熟处理对矮紫杉种子体胚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GA_3、培养基、培养温度对矮紫杉体胚的诱导影响显著,其中GA_3是主要因素,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次之;矮紫杉体胚萌发前,种子后熟处理的最佳方式是将消毒好的种子接到MS+蔗糖30 g·L~(-1)+GA_3 1.0 mg·L~(-1)+加医用脱脂棉3.5 g·10 mL~(-1)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白天23℃10 h、夜间13℃14 h的条件下培养,萌发率可达94.44%。  相似文献   
953.
为开展油棕油脂代谢调控相关基因鉴定研究,以油棕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 desaturase gene,PDS)作为报告基因,探索以病毒载体TRV为载体在油棕胚状体上应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的可能性,并对油棕胚状体VIGS体系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以EHA105为菌种、侵染菌液OD600=0.5、侵染时间5 min、乙酰丁香酮(AS)质量浓度20 mg/L、共培养48 h、侵染后培养时间为12 d能取得最佳的基因沉默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后的VIGS体系对油棕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gene,DGAT)进行沉默,取得了预期的基因沉默效果。  相似文献   
954.
为了解稻瘟菌无毒基因AvrPii在水稻病原菌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免疫反应(PTI)抗病分子信号调控中的功能,对AvrPii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结构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AvrPii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幵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AvrPii蛋白由70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 500,等电点为6.0,总平均亲水性值为–0.159;AvrPii蛋白包含1个信号肽、1个跨膜结构域和2个基序为LxAR和CxxCxxxxxxxxxxxH的保守结构域;利用农杆菌侵染转化法,获得AvrPii基因全长序列和不含信号肽AvrPiinsp的转基因株系13个,PCR扩增和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结果表明,AvrPii和AvrPiinsp基因已成功转入受体品种日本晴幵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955.
本文就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的技法作出全面总结,具体内容包括诱导恢复原则、诱导恢复技法和严格质量监管等,以期为加速相关技法的推广应用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6.
用‘红胜利’红掌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培养基对‘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壮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柄是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外植体,适宜‘红胜利’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6-BA 1mg/L+2,4-D 0.2mg/L,诱导率达到77.8%;分化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6-BA 1.5mg/L+NAA 0.2mg/L+水解酪蛋白0.5g/L,分化率达到100%;增殖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KT 2mg/L+ NAA 0.2mg/L,增殖系数达到:4.27±0.35。壮苗培养基为: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椰汁10%。壮苗后接入1/2MS(MS的大量元素减半)+NAA 0.2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957.
该试验以银杏幼胚作为外植体,以0.1%HgCl2 溶液作为消毒剂,设置消毒时间为 6min、8min、10min 三个配比,采用4 种不同配比的诱导培养基配方对银杏幼胚进行诱导培养研 究。通过比较不同消毒时间下银杏幼胚的成活率、萌发率、污染率,及不同诱导培养基上银杏幼 胚萌发成苗的生长状态,最后结果得出:幼胚使用0.1%HgCl2 消毒8min 最佳;MS+1.0 mg· L-1 6-BA+1.0mg·L-1 NAA 配方最有利于银杏幼胚诱导。  相似文献   
958.
利用随机森林法协同SIF和反射率光谱监测小麦条锈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小麦受到条锈病菌侵染后,作物的光合能力及色素含量等均会发生变化,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对作物光合生理的变化比较敏感,而反射率光谱则受作物生化参数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小麦条锈病的遥感探测精度,该文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等机器学习算法开展了协同冠层SIF和反射率微分光谱指数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研究。首先利用3FLD(three bands fraunhofer line discrimination)算法提取了冠层SIF数据,然后结合对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敏感的11种反射率微分光谱指数分别基于RF和后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反射率微分光谱指数与冠层SIF协同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RF算法构建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预测模型优于BP神经网络算法,3个样本组中RF模型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估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决定系数R2平均为0.92,比BP神经网络模型(R2的平均值为0.83)提高了1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为0.08,比同组BP神经网络模型(RMSE的平均值为0.12)减少了33%,RF算法更适合于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在反射率微分光谱指数中加入冠层SIF数据后,RF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均有所改善,其中RF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平均R2提高了4%,平均RMSE减少了22%,BP神经网络模型估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平均R2提高了14%,平均RMSE减少了28%,综合利用冠层SIF和反射率微分光谱指数能够改善小麦条锈病病情严重度的遥感探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实现作物健康状况大面积高精度遥感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59.
番茄热激因子基因SlHsfC1受低温诱导表达, 但是否具有耐寒功能尚不清楚. 本研究分析了番茄SlHsfC1基因在低温、 高温、 水淹和盐胁迫下的表达特性, 以及该基因过表达对转基因植株耐寒性的影响; 初步证实该基因受到低温、 高温、 水淹和盐胁迫时可诱导表达, 过表达能增强转基因番茄植株的耐寒性. 该结果为今后揭示该...  相似文献   
960.
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m niger)、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青霉(Penicillium sp.)及灰色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真菌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处理,研究其对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4种真菌诱导子中,以黑曲霉诱导子的诱导效果最好,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第14天加入100mg/L的黑曲霉诱导子,引入后第6天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含量比对照高2.25倍。黑曲霉诱导子对虎杖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积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