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0篇
  5篇
综合类   159篇
农作物   9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原为野生种,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目前,我国泥鳅养殖所需的苗种主要是人工捕捞的野生苗,加上化肥、农药、工业三废等污染,导致泥鳅野生资源锐减,野生苗种资源已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2013年,江苏省宿迁市农科院承担了江苏省水产三新工  相似文献   
12.
棉花野生种、半野生种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异性状,可以直接改良陆地棉品种。通过棉花远缘杂交将野生种的优质基因导入栽培种陆地棉中,从其后代中筛选出目标性状的远缘杂交后代,并运用棉花半配合生殖技术,快速稳定这些后代材料,以克服远杂后代的疯狂分离,进而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琼花和八仙花都是传统名花,北宋以来的诗文多有题咏.其中琼花因极罕见,故号称“天下无双”,它自然枯死或毁于兵火后,人们曾以与其极相似的八仙花作替补.现代植物学专著认为二者为“同物异名”,殊谬.经考证确认,八仙花是忍冬科植物Vibumum macrocephalum Fort.form.keteleeri(Carr.)Re...  相似文献   
14.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12,1(9):21-21
菊花脑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别名菊花叶、路边黄、黄菊仔等。其嫩叶可炒食或做汤,具菊花香气,有清凉解暑的作用。菊花脑原产中国,湖南、贵州、广东等省有野生种。菊花脑是野菊的近缘植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称野菊为"苦薏",  相似文献   
15.
黄秋葵,又名秋葵、咖啡黄葵、毛茄、金秋葵、美人指、羊角豆、洋辣椒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非洲东北部地区,我国也有野生种,一直以来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农村房前屋后均有零星种植。13世纪埃及就有栽培记载,现已成为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及欧洲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野生枇杷种质资源常温离体保存技术体系。[方法] 以枇杷属植物野生枇杷6个种等为试材,研究培养条件光照时间和温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细胞分裂素KT、6-BA和NAA的配比运用,培养基添加物质如蔗糖、AC,以及植株再生与长愈伤组织、长根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的常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结果]枇杷属植物常温离体保存的最佳光照条件为24h?d-1,最佳温度为18 ℃;保存植株的最佳状态为:不长愈伤组织,不生根;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MS KT 1.0 mg?L-1 NAA 0.1 mg?L-1 AC 0.1 g?L-1,在保存第18个月植株存保活率仍为100%。但石斑木?台湾枇杷杂交后代保存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 6-BA 1.0 mg?L-1 NAA0.1mg?L-1。[结论] 该研究有效地建立了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种质资源的常温离体保存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属于华南鲤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 lacepede的高原河流性野生种元江鲤为父本与经人工选育的地方养殖种荷包红鲤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的F1(荷元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菜豆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9,1(7):16-16
菜豆为豆科菜豆属中的栽培种,别名四季豆、芸豆、玉豆等,以嫩荚果和种子供食。菜豆起源于美洲中部和南部。据考古证实大约7000年前,墨西哥的瓦特坎谷地和秘鲁的科莱约·德·瓦伊拉斯印第安人就种植这种蔬菜。显然,这种菜豆是从一个普通野生种分别在两个地区驯化栽培的。分别驯化的结果是在墨西哥形成浅色、小籽粒品种;在秘鲁则形成深色、大籽粒品种。菜豆通过印第安人的迁徙逐渐传播到整个美洲。16世纪的西班牙探险者将菜豆带到欧洲。  相似文献   
19.
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芭蕉属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区域,对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检索INIBAP的多个数据库和相关文献,归纳整理出芭蕉属野生种的分布规律,为野生蕉的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以及品种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经分析,目前已经报道的芭蕉属共有52个野生种,其中真芭蕉组(Eumusa)11个,观赏蕉组(Rhodochlamys)9个,澳蕉组(Australimusa)13个,红花蕉组(Callimusa)18个,不确定组(Incertae sedis)1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和中国均分布有不同的3组芭蕉属野生种,但马来西亚和印度分布的种数最多,各分布有15种,约占总数的29%,可能是芭蕉属野生种的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20.
葡萄银染mRNA差异显示分析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有效的方法之一(Peng and Agthui,1992)。本研究以中国葡萄属野生种的葡萄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进的SDS/酚法(张今今等,2003)提取叶片总RNA,采用优化后的银染差显体系,比较葡萄白粉病病原菌诱导前后6个不同时期的样品,获得了数量适宜、差异显著和重复性好的差异表达cDNA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