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1篇
  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黄秋葵(Hibiscus esculentusL.)别名秋葵、黄蜀葵、咖啡黄葵等,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我国也有野生种。目前在欧洲、非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广泛栽培。黄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称,主食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菜,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也可加工泡菜、罐头。  相似文献   
22.
蔗茅抽穗开花的观察及花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地理来源的蔗茅无性系集中种植后的抽穗斯与原生长地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海拔〈1500m,抽穗斯随海拔升高而延迟;海拔〉1500m,抽穗斯随海拔升高而提早。其花药减粉分裂时的染色体配对构型略有差异,但2N=20未发现变异。蔗茅同一个体不同小穗内的花效数目的变异为0-3枚,其花量适中,花粉发育良好,是甘蔗杂交育种中很有利用价值的优良父本。  相似文献   
23.
24.
内蒙古山楂属植物种质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86-1990年期间的山楂资源考查,查清了内蒙古山楂栽培有110余年的历史,野生种质资源有5个种,栽培品种资源11品种(1985年前)。  相似文献   
25.
亲缘系数及其与品种种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26.
甜瓜     
张德纯 《中国蔬菜》2008,1(7):47-47
甜瓜(melon)学名Cucumis melo L.,是甜瓜属中幼果无刺栽培种,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27.
28.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我国葡萄属12个野生种和变种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的研究。结果如下:绘制了葡萄属的基本酶谱,共分离出35条酶带,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可把供试材料分为三组。综合同工酶谱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认为刺葡萄,秋葡萄、复叶葡萄、瘤枝葡萄和华东葡萄是葡萄属中较原始的类型,山葡萄、燕山葡萄、和麦黄葡萄是较进化的类型,种的分组与进化和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9.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栽培种华南9号(SC9)及其近缘野生种W14的块根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这两个品种块根的蛋白质差异情况,并对差异蛋白质的功能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主要有22个蛋白质出现较大的差异表达,其中16个为已知功能的蛋白质,可分为7类,包括信号传导、核酸代谢和碳与能量代谢等。其中,与碳和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质果胶酶,以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苹果酸合成酶在SC9块根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W14中的。进一步的RT-PCR定量分析发现PME3基因在SC9块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W14中的。  相似文献   
30.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东北红豆杉野生种与栽培种生理指标、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测定红豆杉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光合参数等指标;采用RT-PCR结合RACE技术克隆抗旱相关基因(TcDBTNBTAP2DREBPsaK)。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野生东北红豆杉光合参数,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及相关基因( AP2PsaKTcDBTNBT)均呈下降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如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野生种Pn值约为栽培种的1.69倍,叶绿素含量约为栽培种的2.23倍;而野生种细胞间隙CO2浓度(Ci)、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激酶(GCK)及细胞色素c(Cyt c)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始终高于栽培种,Ci值在持续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2倍,LDH酶活性在第24天后急剧上升为栽培种的1.24倍,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7;而东北红豆杉栽培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脯氨酸、丙二醛、谷胱甘肽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DREB基因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显著高于野生种,栽培种MDA含量干旱胁迫至第48天时,约为栽培种的1.36倍;栽培种谷胱甘肽(GSH)在第32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15倍,而后呈下降趋势,至第48天时,约为野生种的1.14倍,栽培种精氨酸和鸟氨酸转氨酶含量第16天时急剧上升,分别为野生种的1.05倍和1.19倍,而栽培种天冬氨酸含量在第24天达到峰值,约为野生种的1.07倍。综上所述,东北红豆杉通过糖类、氨基酸的显著增加来抵御干旱胁迫,磷酸戊糖途径是红豆杉体内重要的葡萄糖代谢途径之一,能量代谢方面野生东北红豆杉显著优于栽培种,从光合参数分析栽培种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不及野生东北红豆杉,而栽培种干旱胁迫应答的次级代谢产物如类黄酮等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