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2篇
农学   81篇
  5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以花生栽培品种豫花15为母本分别与野生种A. correntina和A. macedoi杂交,以栽培品种间杂交组合豫花15×白沙1016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花生杂种胚胎发育进程,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花生杂种胚胎内源激素含量, 分析胚胎发育进程与胚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3个杂交组合的下针率无明显差异,表明栽培种与2个野生种杂交不存在受精前障碍;与对照相比,豫花15×A. correntina表现杂交可亲和,其胚胎发育中激素含量的变化与对照组合基本一致;而豫花15×A. macedoi杂交授粉后12 d内胚胎发育基本正常,17~27 d发育缓慢,之后珠被迅速向内增生抑制了胚的进一步发育并最终败育,在同一时期的杂种胚胎中,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二氢玉米素核苷(ZR+DHZR)等促进生长的激素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脱落酸与某一促进生长激素或3类促进生长激素之和的比值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推测可能是激素代谢的失衡导致种间杂种胚胎的败育。用IAA、激动素(KT)单独或混合处理不亲和组合豫花15×A. macedoi杂交授粉后的果针基部表明,外施促进生长的激素能够明显增加胚珠的长度,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推测。  相似文献   
82.
挖掘利用近缘野生种质 加强花生种质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花生近缘野生种研究的现状及在花生种质创新中的应用,论述了未来花生野生种质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的HS142引物在亲本中芝14中能清晰的扩增出2条特异性条带(约460和500 bp),在野芝3号则扩增出1条特异性条带(约380 bp)。然后对12个后代进行鉴定,其中有10个杂种F1植株同时具有3条父、母本特异条带,另2株仅出现母本或父本带为假杂种。以高抗种质野芝3号为母本的种间杂交P_3×P_1、P_3×P_2后代染病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35和6.65 cm,反交组合后代的病斑长度分别为9.90和8.90 cm;所有杂交组合的后代对茎点枯病抗性均高于其栽培种亲本(P_1 14.30 cm和P_2 11.46 cm),但低于野生种亲本(P_3 4.80 cm)。【结论】通过种间杂交结合幼胚培养可以筛选出茎点枯病抗性明显高于芝麻栽培亲本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84.
基于前期基因芯片结果,RT-PCR获得栽培品种番茄M82和近缘野生种潘那利的一个WRKY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SlWRKY41和SpWRKY41.序列分析表明,番茄WRKY41基因长为1011bp,编码336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含有5'-N端WRKYGQK核心结构域和CX_7CX_(23)HX_1C锌指结构,具有WRKY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同源分析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WRKY类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且在普通栽培番茄品种M82和野生种潘那利中,只有5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进化树分析表明,WRKY41在番茄中属于第Ⅲ类WRKY蛋白,这类蛋白为植物所特有.表达分析结果表明,WRKY41在普通栽培番茄品种M82和野生种潘那利中,不仅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存在差异,而且在逆境(干旱和氧化逆境)和一些调节因子(SA、GA、乙烯)的处理下也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在野生种潘那利中能够迅速响应相关调节因子(SA、GA、乙烯),推测WRKY41在番茄抗逆响应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Sp WRKY41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改良普通栽培种抗逆性的候选基因.通过构建超量表达载体,成功地将SpWRKY41转化到番茄M82中,以期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提高番茄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85.
欧洲李(PrunusdomcsticaL.),属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在我国新疆有其野生种分布,是一种比较珍稀的树种。近年来,随着国外欧洲李优良品种引入南疆,以伽师县和和硕县为主的欧洲李种植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6.
小木通别名川木通、蓑衣藤。毛莨科、铁线莲属。原产于我国,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生于海拔700~2000m的山坡林边、灌木丛中、悬岩边、溪流旁.常攀援于树上。在我国只有野生种。常绿木质藤本。叶对生,革质,卵状椭圆形至宽披针形。  相似文献   
87.
根据植物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EC1.1.1.49)氨基酸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甜瓜属野生种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G6PDH基因cDNA片段;随后基于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PCR方法筛选野生种BAC文库,获得2个BAC阳性单克隆。测序后获得了G6PDH基因全序列及其上游启动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JQ771576。序列分析显示:G6PDH基因全长约6.5 kb,由15个外显子和14个内含子组成;内含子序列均符合5’-gt-ag-3’结构。外显子拼接后获得了G6PD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序列,序列全长1 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与黄瓜基因组网站公布的G6PDH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71%和99.03%。野生种G6PDH氨基酸序列N端缺少转运肽序列,确定为野生种胞质G6PDH。氨基酸序列与烟草、马铃薯、荷兰芹、猕猴桃、拟南芥、大豆、小麦、玉米、葡萄、杨树等植物胞质G6PDH同源性高达77%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甜瓜属胞质G6PDH与茄科植物最先聚类,植物胞质G6PDH在分子进化水平上与物种进化相符。启动子结构分析表明:序列含有启动子基本元件TATA-box、CAAT-box,还含有丰富的光响应元件,与环境胁迫响应相关的不同顺式作用元件,促进高水平转录的5UTR Py-rich stretch元件和提高表达的CAT-box元件等。  相似文献   
88.
《中国蔬菜》2013,1(9):24-25
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在茄子嫁接栽培上的应用研究李楠洋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0)茄子近缘野生种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 Sw.)具有良好的抗病、抗逆性,作为砧木在茄果类蔬菜嫁接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显示出良好的抗病增产效  相似文献   
89.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野生红莲原产地。白洋淀野生红莲作为华北地区原生的水生花卉,近年来在水生花卉市场上被炒得风生水起。在白洋淀野生红莲主产区的安新县寨南村,有个叫做李金龙年轻人,敢想敢干,水生花卉经营更是如鱼得水。李金龙不善言辞,浑身散发着淀里渔民的淳朴劲儿,全然不  相似文献   
90.
WRKY基因家族是一类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大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调控因子家族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植物WRKY家族的分析鉴定报告,但关于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中WRKY家族的报告却很少。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甘薯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Ipomoea trifida(Kunth)G.Don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在三浅裂野牵牛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82个WRKY转录因子,其中81个不均匀分布在基因组的15条染色体上,第5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10个基因),第8和15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少(2个基因);蛋白分子大小在116~710个氨基酸之间,等电点为4.85~10.33不等;按照保守结构域分类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组,Ⅱ组包含Ⅱa、Ⅱb、Ⅱc、Ⅱd和Ⅱe五个亚组,其中Ⅰ组有15个ItWRKY基因、Ⅱa组4个、Ⅱb组11个、Ⅱc组23个、Ⅱd组7个Ⅱe组10个、Ⅲ组12个;82个ItWRKY基因中有8个基因的核心结构域WRKYGQK发生了单个氨基酸变化(WRKYGKK)。ItWRKY基因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表达且在不同胁迫下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表明ItWRKY基因参与了三浅裂野牵牛对胁迫的响应。本研究为甘薯WRKY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了参考作用,进一步为甘薯的分子育种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