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21.
钠钾离子在菠菜生长中交互与拮抗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的钠,钾施用量对菠菜生长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钠钾离子对菠菜生长具有明显的交互和拮抗作用,钠可部分满足菠菜对钾的要求,但钠和钾的不足和过量也不利地菠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22.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类型土壤对K^+的吸附特征,探讨了溶液K^+浓度,PH值及离子强度对土壤吸附K^+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对K^+的吸附量随溶液中K^+浓度升高而增加,支持电解质的阳离子可同时被吸附,对K^+吸附的机制有电性作用和矿物对K^=的选择性吸附;(2)pH值升高,K^+的吸附量增加,在供试pH范围内,增幅为21.3%-40.2%,单位pH变化对K^+吸附量的影响为0.59  相似文献   
23.
采用K+浓度分别为50、200和800 μmol/L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商陆和水稻,观测商陆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比较商陆和水稻的K+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最大吸收速率(Imax)和钾离子吸收最低临界浓度值(Cmin).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商陆能正常生长,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株高和根冠比等的差异不显著;在低...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钾离子在作物抗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小麦品种铭贤169为材料,对其1叶1心期的幼苗接种条锈病菌,分别在接菌前24 h、接菌后24 h和接菌后3、7 d对其喷洒1.75、3.50、5.25、7.00 mmol/L氯化钾,接菌12 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接菌前24 h喷氯化钾的处理小麦幼苗的病情指数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接菌后24 h,3.50、5.25、7.00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比对照低18.73%-25.25%,对条锈病的防效为30.30%-40.69%;接菌后3 d,1.75、3.50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对条锈病的防效为17.14%-18.57%;接菌后7 d,1.75、3.50、5.25 mmol/L氯化钾处理的小麦幼苗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对条锈病的防效为20.25%-39.48%。[结论]钾离子抑制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浓度为1.75-5.25mmol/L。  相似文献   
25.
解钾菌解钾效率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慢生根瘤菌S-15和类芽胞杆菌S-17作为供试菌株,采用细胞破碎、NH4OAc浸提、H2O2溶液消煮及不作任何前处理等4种方法,利用火焰光度计检测解钾菌发酵液中K+含量,并计算解钾菌在培养基中的解钾效率。结果表明,配制的3种钾系列标准溶液所绘制的钾标准曲线较为接近,R2分别高达0.994 4、0.9997、0.999 8。采用H2O2消煮后所测得的K+浓度最高,2株解钾菌的解钾效率分别达到101.1%、125.1%,与其他处理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用H2O2溶液处理所得到的解钾率更能真实反映解钾菌的解钾作用。  相似文献   
26.
设计并运用两段培养基方法研究了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根系间钾和钙的转移.结果证实这2种牧草混生时,根系生长在一起,可以通过“根-根接触”和“外流-再吸收”等方式进行养分转移.介质中钾浓度为0.1mmol/L 时,2种牧草钾转移量差别不大;钾浓度为1.0mmol/L 时,白三叶草接受转移的钾高于多年生黑麦草.介质中钙浓度1.0~5.0mmol/L 时,白叶三草接受转移的钙量都高于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27.
我们周围存在着静电场。一般情况下,地球表面的场强约为-130伏/米。植物就是在这个静电场下进行生长发育,若改变环境的静电场也必然影响到植物的生命活动^[1]。Alerma—^t hews(1903)发现电场能引起原生质或细胞的极化作用,并观察到自然界的电场能影响生物的生长。尔后许多生物学家相继开展了生物电场和外电场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在干旱条件下,玉米茎或下位叶内的K~+向上位叶转移,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浓度显著增加,尤以抗旱型杂交种最为显著。在正常供水或干旱条件下,抗旱型杂交种根系含K~+量显著高于敏感型杂交种。作者认为,游离脯氨酸的积累量和根系的含K~+量可能是筛选抗旱型玉米品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重组脂蛋白体中K^ 运输蛋白对K^ 的转运特征。当外界pH值为7.5时,ATPase和K^ 转运的相对活力最高。加入10μmol/L钒酸钠,抑制50% ATPase活力和K^ 转运,表明对钒酸钠敏感;同时,由该运输蛋白参与的K^ 跨膜运输受外界ATP和K^ 浓度影响,其Km值分别为60μmol/L和14μmol/L,表明专一性亲和ATP和K^ ,与膜两侧电势梯度无关。  相似文献   
30.
【目的】水稻栽培区土壤的盐、碱化日趋严重,植物体内Na+、K+浓度及Na+/K+是植物耐盐、碱性重要指标。在盐、碱胁迫条件下检测水稻苗期地上部和根部的Na+、K+浓度及Na+/K+的QTL位点,为水稻的耐盐、碱性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东农425与耐盐、碱水稻品种长白10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利用102对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约1 915.05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8.77 c M;在140 mmol·L-1 Na Cl盐胁迫和0.15%Na2CO3碱胁迫处理条件下,对水稻苗期地上部和根部的Na+、K+浓度及Na+/K+等性状进行测定,利用SPSS v19.0对各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QTL Ici Mapping v3.3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定位。【结果】盐、碱胁迫条件下,亲本及RIL群体地上部Na+、K+浓度均高于地下部Na+、K+浓度,各性状在RIL群体中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符合QTL定位要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条件下,地上部Na+与K+及根部Na+与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种胁迫条件下的各性状相关性不显著。盐、碱胁迫条件下共检测到15个与Na+、K+浓度和Na+/K+相关的QTL,2种条件下所检测到的QTL位于不同染色体区域。在盐胁迫下共检测到5个QTL,包括1个与地上部K+浓度相关QTL,位于第8染色体的RM1308—RM281区间内,贡献率为6.83%;3个与根部Na+浓度相关QTL,位于第3和第8染色体上,其中q SRNC3-1贡献率最大,为16.41%;1个与根部K+浓度相关QTL,贡献率为3.52%;未检测到与地上部Na+浓度、Na+/K+及根部Na+/K+相关的QTL。在碱胁迫下共检测到10个QTL,包括1个与地上部Na+浓度相关的QTL,位于第2染色体的RM1347—RM48区间内,贡献率为14.41%;1个与地上部K+浓度相关QTL,位于第2染色体的RM1255—RM213区间内;3个与地上部Na+/K+相关QTL,分别位于第2、7、10染色体上,其中q ASNK2贡献率最大,为7.57%;1个与根部Na+浓度相关QTL,位于第3染色体的RM293—RM232区间内,贡献率为13.71%;2个与根部K+含量相关QTL,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的RM5—RM9和第2染色体的RM12865—RM12941区间内;2个与根部Na+/K+相关QTL,分别位于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其中q ARNK3贡献率较大,为10.48%。通过比较图谱发现,本研究中的大部分QTL与以往不同群体中影响耐盐、碱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在同一或相邻的染色体区域,另外在碱胁迫下所检测到的q ASKC2和q ARKC2在前人研究中未见报道,可能存在新的耐碱性位点。【结论】在盐、碱胁迫条件下,Na+、K+的吸收和运输均是平行而独立的过程,且根部对Na+和K+的吸收与向地上部运输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Na+、K+浓度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