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4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吸附材料,通过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各影响因素下稻秸对K~+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1)在外源K~+浓度较低时(0~40 mg/L),增温可促进稻秸释钾作用来抑制两者间的吸附,相反,将其浓度增至40~1 000 mg/L的范围,增温才有利于稻秸对K~+的吸附。两者间存在多层吸附现象,该过程吸热,难以自发且固、液界面在吸附后混乱度有增加趋势;(2)稻秸表面携有较多含氧官能团,其负电荷随p H值升高而增大,在此过程中,稻秸静电吸附K~+的强度被大幅提升;(3)稻秸对K~+的吸附以化学键为主,Na~+在压缩双电层厚度、削弱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静电作用的能力方面要大于NH_4~+;(4)稻秸与K~+间的最适质量比为5∶2;(5)298 K的温度条件下,稻秸与K~+间的接触时间必须超过420 min才有"净吸附",而较高温度(318 K)下接触时间需大于1 380 min。在描述两者间动力学吸附规律方面,分阶段拟合会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上述规律的阐明可为废弃稻秸与K~+的合理搭载提供科学配方,为下一步研发"富钾稻秸"有机肥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为探明商陆高亲和性K+转运体基因(Pa HAK1)的结构、功能及商陆耐低钾的原因,分析比较了商陆Pa HAK1和拟南芥HAK/KUP/KT家族基因中15个基因编码的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体氨基酸序列、蛋白质结构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HAK基因家族编码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膜上,含有多个跨膜结构且跨膜结构域是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Pa HAK1与At KUP3的跨膜结构十分相似,低钾胁迫下Pa HAK1和At KUP3的高表达与其高亲和钾转运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a HAK1与拟南芥HAK基因家族中At KUP8亲缘关系最近,其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6.98%,推测Pa HAK1还可能通过维持细胞内高水平钾量在水分胁迫下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3.
3种农用腐植酸的钾离子吸附及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湖南烟草专用肥中普遍使用的A、B、c 3种农用腐植酸对钾的饱和吸附、解吸及pH对其吸附和解吸钾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C腐植酸属于钾饱和腐植酸钾盐型,较A、B腐植酸具有更强的解吸活性,阳离子交换量达375.74 cmol/kg,解吸反应进行到60 min时趋于最大解吸量(71.00 mg/g);A、B腐植酸对钾离...  相似文献   
54.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黄瓜抗霜霉病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经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霜霉病的发病程度显著降低,不同的诱导方法产生不同的诱导效果,同种方法下不同的处理浓度所产生的诱导效果也不同。本试验采用灌根、叶面喷施、茎部注射、种子浸泡4种诱导方法,每种诱导方法下又分5个不同的处理浓度。试验结果表明灌根诱导效果最好,叶面喷施诱导效果较好,其次为茎部注射、种子处理,它们的平均相对免疫效果分别达到47.63%、28.9z%、16.95%、14.32%,在每种诱导方法下诱导抗性最佳的处理浓度叶面喷施为1%和1.5%;灌根诱导为1%;茎部注射为2%;种子浸泡为8%。  相似文献   
55.
[目的]钾的精确测定是临床诊断和营养分析的关键,为了解决钾离子的定量检测问题,[方法]本文采用巯基乙胺修饰丝网印刷金电极表面并绑定4-氨基二苯并-18-冠-6的方法,研制出一种电流型传感器。在电压范围为-0.3~0.6V,阶跃次数为1以及脉冲宽度为200s时进行电流计时测定。[结果]结果表明,180s后传感器电流稳定,而且该电流与1×10~(-5)~1×10~(-4) mol·L~(-1)范围内的钾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显著性检验概率p值小于0.000 1,决定系数为0.998 1。[结论]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传感器电极制作过程的表征研究表明,该方法不但可显著改善电极的可逆性及导电性,有利于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而且有利于微型钾离子传感器的制作。  相似文献   
56.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研究了水中K^ 含量与净产氧量的关系,并用电位分析法测定了部分水体中K^ 的含量。结果表明,当K^ 的含量小于0.6-0.8mg/L时,净产氧量随K^ 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因此养殖水体中K^ 的含量不应低于0.8mg/L。  相似文献   
57.
58.
为探讨不同钠替代钾条件下椰子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及Na+、K+含量的变化,在沙培环境中对椰子苗进行钠替代钾试验.结果显示:在Na+、K+总浓度为4 mmol/L的情况下,与100%钾的对照相比,25%的钠替代钾处理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上升;50%、75%处理明显下降,100%处理略有下降;各处理Chla/Chlb比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体趋于平稳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1).随时间的推移,25%、50%处理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相当,趋于平稳,而75%、100%处理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变化.80 d后,各处理的Na+含量随着钠替代钾比例的上升而逐渐增加,较之对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25%、50%、75%的K+含量略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1),且各处理间差异也不显著(P>0.01),100%处理K+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部分钠替代钾处理对椰子苗的叶片光合色素及K+含量没有影响甚至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59.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探究不同籼型杂交稻品种在盐碱地中钠钾离子的积累与产量的关系,并筛选出比较适合江苏盐碱土种植的品种.选取24个杂交籼稻品种,动态测定植株中钠钾离子吸收的变化和干物质质量变化,以及土壤中钠钾离子变化和可溶性盐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植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钠钾离子和可溶性总盐含量,其中钠钾离子含量分别降低...  相似文献   
60.
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实验材料,应用755B型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蜜蜂幼虫、刚出房的工蜂、哺育工蜂及采集蜂的血淋巴中K^ 和Na^ 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的蜜蜂血淋巴中所含K^ 和Na^ 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