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对长吻鮠鱼苗鱼种培育技术作了初步研究。几年试验共育出鱼苗8万多尾,鱼种1万多尾。鱼苗经25~33天培育,平均全长4.8厘米,体重1.2~2.7克,成活率63.8~99.1%。水蚯蚓是鱼苗阶段的良好饵料,配合饲料也可使用。当年鱼种生长较快,一般体重41~74克,最好的可达90克以上。苗种生长适宜水温为24-28℃。  相似文献   
112.
长江丽棘虫在粗唇Wei肠道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尾粗唇Wei肠内长江丽棘虫种群的研究表明,粗唇Wei体长8.0-12.0cm组长江丽棘虫感染率是88.9%,体长12.1-29.3cm感染率为100%。随着粗唇Wei体长增长,其感染长江丽棘虫的感染强度增大,长江丽棘虫群主要由2.5-6.5mm长度的虫体组成,种群中雌虫显著于雄虫。84.0%的虫体附差在粗唇Wei肠道的前段。长江丽棘虫在不同体长段的宿主中的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3.
谢勇 《重庆水产》2006,(3):17-18
2006年重庆市长寿湖鱼种场在生产中发生了长吻鮠鱼苗暴发性出血病,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经几番用药,终于治好了此病,现将此病的发病过程、防治过程和笔者的分析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14.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20、40、60、80尾/1.5m3)讨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长吻■幼鱼的摄食强度虽有一定影响,但不明显。日摄食率3.86%-4.52%;密度愈大,幼鱼的生长、饲料及蛋白质转化率的下降趋势愈明显。中高密度条件下,长吻■幼鱼摄食强度、生长率及饲料转化率相近。  相似文献   
115.
[目的]解决长吻鮠养殖过程中受精率、孵化率、鱼苗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方法]探讨了盐度和pH对长吻鮠胚胎发育的速度、器官分化、畸形率、死亡率的影响。[结果]盐度越高,长吻鮠胚胎的孵化率和存活率越低,发育速度越慢。原肠胚期和神经胚期是对盐度最敏感的时期。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在6‰以下,最高临界盐度为11‰。氢离子浓度对胚胎的存活率和孵化率有明显的影响,但与胚胎发育速度关系不大。胚胎发育的适宜pH是7,最高临界pH为9,最低临界pH是5。[结论]该研究可为长吻鮠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为了研究低氧胁迫(0.8±0.1) mg/L和复氧(7.3±0.5) mg/L对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鳃组织氧传感蛋白、呼吸代谢、氧化应激、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对长吻鮠进行了低氧胁迫(0、2、4、6 h)和复氧(2、4、6 h)试验,采用qRT-PCR、酶活性测定、H&E染色和TUNEL切片检测等方法,比较和分析了该鱼鳃组织低氧应答基因、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长吻鮠鳃组织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HIF-1α、HIF-2α、PHDs和Vhl)表达量显著升高,复氧后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糖酵解相关酶(PFK、HK和PK)、无氧呼吸酶(LDH)、抗氧化酶(GSH-Px、CAT和SOD)和氧化应激指标(MDA和LPO)活性和含量显著升高,TCA循环相关酶(SDH和MDH)活性显著降低,复氧后多数生理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H&E染色显示低氧胁迫下长吻鮠鳃组织上皮出现了抬升,部分血细胞大量聚集使鳃小片顶端呈棒状,发生线粒体丰富细胞肿胀和增生等变化,在恢复溶氧后低氧引起的这些组织形态变化并未得到...  相似文献   
117.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Gunther),俗称江团、肥沱、鲴鱼,是原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名贵淡水鱼类。其肉质非常细嫩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鱼膘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长吻鮠作为滋补的水产品,在封建社会还是地方官员进贡朝廷的贡品。在七十年代以前,长吻鲍的产量完全靠江河捕捞;由于长期的捕捞过度,资源已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118.
位于涪陵区梓里乡平安村庞家坝的“三峡库区长吻鮠良种繁育基地”,历经16个月的建设和4个月的生产调试,基本完成了项目下达的基建任务,2004年5月13日开始试投产。先后投放长吻鮠、中华倒刺鲃、黄颡鱼、大口鲶、加洲鲈、翘嘴红鮊、团头鲂、单性鲫、叉尾鮰、鲟鱼等十多个名特水产品种的苗种,以及用于生物净化水体的鲢、鳙鱼苗。  相似文献   
119.
长吻鮠属鲶形目,鲿科、鮠属,俗名江团。在我省人工繁殖时间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年鱼种生长时间短、规格小,这给当年鱼种越冬和来年成鱼上市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在长吻鮠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我们决定利用火电厂余热水,对长吻鮠亲鱼进行冬季培育,提早繁殖,同时在长吻能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经过两年实践,我们成功地将长吻鮠繁殖时间提早1个月到1个半月,苗种平均成活率2002年为45%,2003年达94%,并在长吻鮠鱼病防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及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0.
长江口长吻鮠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附近于5、6月间有不少性腺成熟的长吻鮠。捕捞这些性成熟个体,进行人工催产,可以获得鱼苗,此项工作在国内是首次成功。长江口长吻鮠进入生殖年龄的个体,体重为2.50士0.35公斤,体长为60.00士1.41厘米,年龄为4龄。雌亲鱼的卵巢处于Ⅲ~Ⅳ期过冬,春未夏初发育加快,至5月下旬~6月上旬性腺已趋成熟,卵巢成熟系数(GSI)为0.0485±0.0051,卵径2毫米左右,每千克体重怀卵量约为1.5万粒左右,每克卵巢平均含卵336.5±40.3粒。雄亲鱼的精巢GSI约在0.0022。采用鲤鱼垂体(CPG)和LRH-A混合注射,获卵2.0万粒左右;人工授精的受精率为52.3%。在水温22~25℃条件下,经51~59小时孵化出苗。试验证明,从长江口捕获的性成熟亲鱼,可以直接用来催产繁殖鱼苗,从而为开发长吻鮠人工养殖、资源增殖、人工放流,解决了提供苗种的技术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