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林业   429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496篇
  245篇
综合类   1235篇
农作物   68篇
水产渔业   844篇
畜牧兽医   234篇
园艺   438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6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型碾米机是农村加工稻谷的主要机械。小型碾米机在使用过程中,有两个调整:一是米刀的调整;二是进、出口闸刀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2.
从水利部获悉,过去5年我国累计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625亿元,相当于1949-2000年的水利投入总量。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说,因投入力度加大,目前以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建设为代表的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一大批控制性枢纽工程相继建成,我国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水资源调控能力全面提高。同时,全国620座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小型城市中,有240座城市达到设防标准,防洪自保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3.
以秭归、兴山、巴东、夷陵4县(区)和神农架南坡813 km2的地域为研究对象,在推广、应用、转化“鄂西山地长江上干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营建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海拔高度的不同,划分了4个垂直气候带。通过对坡度的调查,根据气候带、坡度、立地条件等因子,划分了防护林类型,建立了4种防护林模式类别,在模式类别的基础上建立了11个防护林模式类型,在模式类型的基础上建立了33个模式种类,总结出33个模式种类的关键技术,并建立了模式分类体系,找出了模式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了一款便携可拆式小型旋耕机挡泥板结构,将之前整体固定式结构改成可拆式。当土壤黏度高时,高黏度土壤堆积于挡泥板处,由于输出额定转矩一定,高黏度的泥土阻碍旋耕刀旋转,直至其停机,该机能快速将挡泥板拆卸并及时清除在挡泥板上的高黏度土壤,有效改善挡泥板堵泥问题,提高除泥效果和整机的工作性能,广泛适用于高黏度土壤耕地作业。  相似文献   
105.
人工切开青贮裹包圆草捆,尤其是举高处破开外覆膜费时费力,因此需要研制一种灵活的切包机具。利用电脑辅助设计功能,依照草捆包外形尺寸设计出适配的切包机。  相似文献   
106.
长江经济带面临水生态环境污染制约下的农业发展困境,水环境约束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成为平衡耕地利用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键手段,对于探索生态可持续的耕地利用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灰水足迹为视角,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马尔可夫链模型探明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平均灰水足迹值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5年后下降态势更为明显。在空间上呈现为“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灰水足迹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粮食主产区省份。2)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持续下降,效率均值处于0.5~0.8之间,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呈现高值区域多沿水系分布的特点。3)长江经济带市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以研究时段演变趋势来看,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演进存在路径依赖,难以实现“跨越式”提升。因受到邻域背景影响,在空间上易显现出“俱乐部收敛”现象,“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分布更为常见。可在农业生产重点区域采用差异化精准农业模式,需重视区域间动态协同发展,完善联防联治的面源污染防控机制,积极引导耕地利用生态效率高值区域逐步形成集中连片,同时对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低效区提供财政与政策支持。研究结果可为各地区探索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农业生产活动中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7.
为探明鄱阳湖与洪泽湖短颌鲚的种群遗传分化情况,利用形态度量学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序列,研究鄱阳湖的都昌、瑞洪及洪泽湖的高良涧、临淮4个水域短颌鲚种群的遗传分化。短颌鲚26个性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都昌种群与瑞洪种群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与临淮种群、高良涧种群相聚;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65.12%;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都昌种群、瑞洪种群、高良涧种群与临淮种群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1.40%、80.00%、84.60%和82.50%。上述形态分析表明,同一湖区内部种群的形态差异较小,而不同湖区间的种群存在较大的形态差异。Cytb序列遗传分析显示,60条序列共有33个单倍型;基因多态性(Hd)总计为0.957±0.013,核苷酸多态性(Pi)总计为0.00462±0.00047;4个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0362~0.60873,基因流为0.16069~68.81077;中性检验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Tajima′s D值、Fu′s Fs值均为负数;单倍型分布以及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选择最优模型对水体中总磷浓度进行预测,为准确、实时、高效检测水资源状况提供支持。 [方法] 以2021年在长江中下游武汉—安徽地区采集的水质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采集到的长江光谱数据进行最大最小归一化和均值中心化两种预处理操作以便统一数据的范围和均值点,并使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技术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进行降维操作。选取方差解释率为99.6%下的6个特征向量进行后续预测模型的训练,接着在原有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更新公式和遗传—模拟退火变异思想,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使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中的超参数组合进行寻优,对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使用输出的结果进行预测模型的训练,最后使用测试集数据进行总磷浓度的预测。 [结果] 提出了一种结合光谱降维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水体总磷含量预测模型。通过和当前预测性能较好的几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精度的比较发现,该试验模型对长江水体总磷浓度进行预测时决定系数(R2)为0.973 920,均方根差(RMSE)为0.003 012,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02 105。 [结论] 使用光谱数据结合降维技术、粒子群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算法融合模型检测水体总磷浓度可行性强,精确度高,且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9.
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香蕉秸秆粉碎机具缠绕造成秸秆粉碎率不达标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粉碎过程中,粉碎定刀与高速运转中的Y型甩刀对香蕉秸秆形成三点支撑,进而实现秸秆粉碎与避免秸秆缠绕。其中,Y型甩刀由2个L型刀片组合的Y型粉碎刀与甩刀构成。确定了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动定刀排列组合方式及香蕉秸秆粉碎过程受力分析,明确了影响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粉碎刀辊转速以及Y型甩刀折弯角。以前进速度、刀辊转速和甩刀折弯角为试验因素,以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和抛撒不均匀度为评价指标,进行三水平三因素正交田间试验,确定优化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1.85 m/s,刀辊转速1 500 r/min,Y型甩刀片折弯角140°,此时香蕉秸秆粉碎合格率为95.1%,抛撒不均匀度为14.6%,满足香蕉秸秆粉碎作业性能要求。与已有秸秆粉碎机进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研究研制的定甩刀防缠式香蕉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粉碎合格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防缠性能更优。该机具的研制对解决蕉区秸秆粉碎还田关键技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0.
圆盘切割式蓖麻采摘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有蓖麻收获装备采摘损失率较高、对低矮植株收获适应性差的问题,该研究结合蓖麻植株的生理特性,设计一种圆盘切割式蓖麻采摘装置。该装置配套于水稻或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双圆盘刀对蓖麻植株进行切割分离,再经过收割机的清选完成蓖麻收获。通过对装置关键部件的受力及作业原理分析,设计其关键结构参数。并以割茬高度差和采摘损失率为评价指标,以刀盘结构、刀盘转速、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在保证割茬高度差的前提下,以采摘损失率为主要指标,利用综合平衡法确定较优参数组合。田间验证试验表明:刀盘结构类型为波浪形,刀盘转速为600 r/min,前进速度为1.1 m/s时,平均割茬高度差为0.85 mm、平均采摘损失率为3.13%,切割过程平稳、损失率低,对种植农艺适应性好,满足蓖麻收获的田间作业要求。该研究可为蓖麻收获装备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