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64篇
畜牧兽医   29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1.
[目的]明确五倍子(Rhus chinenis)、石榴皮(Folium sennae)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2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溶藻弧菌的作用,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37±0.14)mm,MIC和MBC均为6.25 mg/m L;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37±0.06)mm,MIC和MBC分别为12.50、25.00 mg/m L。当药物浓度在1.56 mg/m L及以上时,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6.25 mg/m L及以上时,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和石榴皮对溶藻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肠炎病是目前大菱鲆养殖行业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感染率高,传播迅速。[方法]从山东半岛3个不同的养殖厂肠炎病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致病菌,对其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研究。[结果]从发病大麦鲆体内共分离到了株优势细菌。理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这3株菌中有2株分别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表型特征非常相似,另1株细菌被证实为非弧菌属的细菌,具体定种尚需进一步研究。分析这2株弧菌属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从发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菌株的2株细菌被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  相似文献   
113.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最为严重的水产动物致病菌之一,准确即时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控制该菌传播的关键所在.通过量子点(QDs)标记副溶血弧菌鞭毛蛋白抗体(Ab),利用生物免疫传感器技术实现副溶血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QDs-Ab的荧光通过加入氧化石墨烯(G0)产生淬灭,构建了捕获目标细菌的探针,氧化石墨烯最适淬灭浓度为60 ng/ml.细菌捕获探针中加入副溶血弧菌后,能够检测到重新恢复强度的绿色荧光.副溶血弧菌的检出限达到104 CFU/mL.针对副溶血弧菌设计的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选取灿烂弧菌、溶藻胶弧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能明显引起荧光强度的改变,而试验组却能显著提高荧光强度.该研究建立的基于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在细菌的早期诊断中有良好的应用潜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农药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和斑马鱼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多菌灵杀菌剂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该杀菌剂农业生产应用中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结果]22%多菌灵杀菌剂对青海弧菌Q67的EC_(50)为7.70 mg/L,pEC_(50)为2.11;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8.53、8.39、8.07和7.64 mg/L;斑马鱼的安全浓度为0.76 mg/L。[结论]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断22%多菌灵杀菌剂对斑马鱼的毒性属中毒。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建立一种能扩增dnaJ基因全长的PCR检测方法,为弧菌的快速筛查及种类鉴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弧菌dnaJ基因为靶基因,在其首尾的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经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建立能扩增弧菌接近全长dnaJ基因的PCR检测方法,并通过特异性试验、灵敏度试验和临床应用评价等验证其适用性.[结果]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50.0 μL:2×F8 FastLong PCR MasterMix 25.0 μL,上、下游引物(20 μmol/L)各2.0 μL,DNA模板5.0 μL,灭菌水补足至50.0 μL.扩增程序:94℃预变性3 min;94℃ 10 s,55℃ 15 s,72℃ 15 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5 min.该PCR检测方法对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霍乱弧菌和栖黑海弧菌等8种弧菌属细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弧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2CFU/mL.应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51株分离自海水样品的弧菌和32株分离自对虾样品的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阳性,其中,海水样品中包括有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哈氏弧菌和栖黑海弧菌,对虾样品中包括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河流弧菌和哈氏弧菌;经测序及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种间菌株的dnaJ基因序列相似度为79.5%~92.8%,种内菌株间的dnaJ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8.2%~99.9%.[结论]基于dnaJ基因建立的弧菌PCR检测方法能扩增出弧菌接近全长dnaJ基因,具有快速便捷、灵敏准确、适应性好等优点,结合测序技术,可为弧菌快速筛查及种类鉴定提供更全面和更准确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腐皮病是绿海龟(Chelonia mydas)龟苗培育中的常见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确定病因及治疗方法,从病龟鳍状肢的腐皮组织中分离病原菌。【方法】从症状明显的稚龟四肢病灶中分离纯化得到疑似病原菌,编号CMRT91026,开展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相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该菌能在TCBS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呈黄色,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1%NaCl葡萄糖磷酸盐胨水、蔗糖、甘露糖和赖氨酸脱羧酶上的生化特性均显示阳性,并且在3%~10%NaCl胨水均能生长;与NCBI上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同源性达100%。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恩诺沙星、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吡肟和头孢曲松敏感;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妥布霉素、大观霉素、诺氟沙星和氨曲南呈中介;对新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15种药物有耐药性。【结论】该菌株鉴定为溶藻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四环素类药物(如米诺环素)及头孢类(如头孢曲松)等药物较为敏感。试验结果为绿海龟稚龟溶藻弧菌病的诊断及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7.
[目的]分析WDS基因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应对不同病原感染时的表达变化,以揭示WDS在动物体除生殖外其他生理活动中的功能作用.[方法]采用RACE-PCR克隆凡纳滨对虾WDS基因(LvWDS)cDNA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vWDS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不同病原感染后的表达变化.[结果]LvWDS基因(GenBank登录号MH330316)cDNA序列全长188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978 bp,5'端非编码区(5'UTR)183 bp,3'端非编码区(3'UTR)719 bp,编码325个氨基酸.LvWDS氨基酸序列含有7个WD40重复序列(保守结构域),与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WDS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基于WDS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LvWDS与拟穴青蟹WDS的亲缘关系最近.LvWDS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精囊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血细胞、鳃和肠道等免疫组织中处于较高表达水平,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最低.经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感染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鳃和肠道组织中LvWD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发生变化.[结论]WDS进化十分保守,其在不同物种中的功能稳定.LvWDS除了在凡纳滨对虾生殖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可能还与免疫相关,在凡纳滨对虾抗病免疫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8.
采用肠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2种方法,对从3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分析;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5株副溶血性弧菌REP-PCR指纹图聚谱共分为3大类,其中底泥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海水中的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虾样品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ERIC-PCR指纹谱型也聚类为3大类,在海水和底泥中的优势谱型均为Ⅰ类型,但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多样性较海水中丰富,虾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表明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型不同,进而推测不同类型谱型的菌株耐冷特性不同.  相似文献   
119.
为了研究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与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2009年3月到11月从广东阳西某牡蛎养殖场采集牡蛎样品检测其副溶血弧菌的感染情况,并检测水体温度、盐度、pH和溶解氧。实验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检出率为94.38%。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正相关,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总量呈负相关,pH和溶解氧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相关性不明显。对水温和盐度与副溶血弧菌总量的对数进行回归分析,水温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 0.093?T-0.685(R2=0.336);盐度和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199 0.116?S-0.004?S2(R2=0.217);水温和盐度对副溶血弧菌浓度的拟合回归方程为:lgVP=-1.941 0.116?T 0.058?S-0.001?S2(R2=0.414)。研究结果可为牡蛎养殖过程中副溶血弧菌的风险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0.
<正>弧菌性肝炎又名弯曲杆菌性肝炎,自然情况下可感染鸡、火鸡、鸭、鹅等,其中以幼雏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关于不同日龄鸡发生弧菌性肝炎的临床病例报道较多,对于鸭弧菌性肝炎的报道比较少见,可能是因为鸭发病后往往呈现慢性经过,以零星死亡为主,带菌鸭和正常鸭在临床表现上基本无区别。同时,鸭弧菌性肝炎发病后往往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