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14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41.
信息荟萃     
《中国农村科技》2003,(11):49-51
生态奶业获得认同 9月19日至22日,首届中国奶牛养殖经验交流研讨班在北京举行。专家在研讨班上倡导“中国奶牛养殖走生态化之路”的新思路受到与会者的广泛赞同。 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生态奶业内涵、生态奶业发展模式、生态奶业对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班上,与会者还就国际奶业市场走势及其对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42.
青蛤的移苗与养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蛤Cyclinasinensis(Gmelin)俗称黑蛤、圆蛤、铁蛤、牛眼蛤、墨蛤、石头螺等 ,在我国沿海都有分布。有关青蛤繁殖和生长的研究 ,孙晋廷和关福田[1 ] ,曾志南和李复雪[2 ] ,于业绍等[3] ,于业绍和王慧[4] ,于业绍和周琳[5] 先后都有过报导。在浙江省玉环县沿海 ,进行海涂埕田养殖和池塘育肥 ,以及养殖环境和青蛤体内的细菌分析等研究还属首次 ,本文阐述该项试验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区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的玉环县 ,北纬 2 8°1′~ 2 8°9′ ,东经 1 2 1°3′~ 1 2 1°3 2′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具有明…  相似文献   
43.
报道了在大规格青蛤苗种培育过程中,放养方式、密度、底质、饵料等因素与青蛤稚贝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规格为10~300万粒/kg的青蛤苗,在底质适宜的池塘、海涂进行培养,都能获得很好效果,培养3~11个月,稚贝可增重几十倍或上百倍;在水温实验中,8~33℃的范围内稚贝存活率为100%,33℃时稚贝的壳长增长率最大,达175%;在海水比重实验中,海水比重为1.015~1.020两组生长最好,壳长增长率分别达89%、96%;饵料实验中得出投喂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櫣eueriLemmermann)培养青蛤稚贝效果最好,其次是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ParkOA 3011)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Tseng,Chenetzhangsp.nov.);在不同底质培养中,青蛤苗种存活率都是100%,其中以泥砂质的底质为最佳。  相似文献   
44.
青蛤 (Cyclinasinensis)俗称铁蛤 ,因刚采集的贝壳呈铁色而得名 ,是黄海、渤海沿岸常见品种 ,在辽、冀、鲁、江、浙、闽省地都有分布 ,多生活在近高潮区及中潮区的泥沙中 ,并多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栖息。青蛤肉不但味道鲜美 ,而且营养丰富 ,是脍炙人口的营养美食。蛤肉不仅是上乘佳肴 ,而且还可入药。近代 ,国际上利用海产贝类提取药物也有很大进展 ,据称具有开胃增欲、滋润五脏、止渴解烦、软坚散肿等功能[1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鲜活水产品倍受青睐 ,加之活体水产品出口量的增加 ,因而水产品的保活运输技术已成…  相似文献   
45.
利用转录组测序获得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nterleukin-1 receptor-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基因的序列信息,利用巢式及荧光定量PCR克隆并分析了Cs IRAK-4基因在青蛤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在鳗弧菌的胁迫下检测了Cs IRAK-4基因在青蛤血淋巴中的时序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s IRAK-4基因的序列全长共2 687 bp,其开放阅读框长1 926 bp,共编码641个氨基酸,Cs IRAK-4基因在青蛤的血淋巴、肝脏、外套膜、闭壳肌、性腺和鳃中均表达,其中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青蛤在鳗弧菌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在3 h即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证明该基因所表达的产物是青蛤重要的免疫信号通路蛋白。  相似文献   
46.
姚国兴  陈爱华 《海洋渔业》2005,27(3):261-264
2003年冬季,采用塑料大棚培育青蛤种苗。通过试验比较,试验池的水温比对照池水温平均高8.86℃,种苗生长速度比对照池种苗生长速度快2~5倍;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种苗生长的速度加快,月平均生长速度较对照池快6倍以上。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投放同规格的青蛤种苗,低密度组的生长速度比高密度组的生长速度快1.5倍左右。结果表明,冬季采用塑料大棚,投放适宜的密度,可使青蛤种苗提前2个多月达到规格要求,缩短培育周期,为贝类种苗培育提供了新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47.
王秀云  何振平  刘志强 《水产科学》2007,26(12):682-683
利用冬季闲置的虾池,将滩涂上养殖的青蛤集中到池内进行暂养,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青蛤代谢作用缓慢,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在春节前后青蛤售价较高时,破冰捞取青蛤,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48.
青蛤人工育苗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青蛤[Cylina sinensis(Gmelin)]是生活于潮间带的埋栖型双壳贝类,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肉鲜味美、营养全面、生长快、单产高,是我国颇具发展前途的贝类养殖新品种。乐亭县浅海滩涂广阔,底质肥沃,水质良好,适于青蛤生长的潮间滩面有15万多亩。为了适应青蛤大面积增养殖的需要,解决苗种来源问题,1991年我们调查研究了青蛤的繁殖习性,并进行了人工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49.
池塘底质为泥沙底,面积0.667~1.334hm^2,深1.5~2.0m。进水、排水方便。池底平整,向排水口端略有倾斜。在亲贝排卵前1周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待毒性消失后进水30~40cm备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