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54篇
  30篇
综合类   55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70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恒温恒湿恒气流高密度蚕种催青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使蚕种催青全过程不调种、不摇卵,全明感光、全暗保护;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节约了催青成本,同时提高了催青质量,蚕种一日孵化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82.
孙富平 《农家顾问》2008,(10):28-28
蔬菜型甘著的茎尖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不同品种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与普通甘著品种南著88相比,渝菜1号的茎尖产量和新增产值最高,且多酚氧化酶活性低,营养品质优。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高密度(1公顷104948株)栽培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系)的茎尖产量均比低密度(1公顷52474株)栽培条件下高,各品种(系)高密度栽培条件下1公顷的新增产值平均比低密度栽培条件下的高近1.6万元。  相似文献   
83.
梅清 《农家顾问》2007,(6):45-46
黄鳝适应性强,病害少,饲料来源广,容易饲养。用水泥池进行高密度养殖,具有投资少、易管理、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
油桃主干型树形密植栽培.长势快,结果早,产量高,因为只有一个主干向上生长.主干上所生侧枝都是结果枝.没有养分的多余消耗.当年落叶前植株主侧枝均已形成.分布在主干上的侧枝花芽密集.到第2年每株可结果5~10千克.按每667平方米栽植333株计算.667平方米产量1665~3330千克.第3年667平方米产将达到5000千克以上。桃树主干形树还具有通风透光好,果实质量高.田间操作方便的、优点.是当前高效桃园的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5.
实践证明,水稻适当稀植可提高产量。 水稻是高分蘖作物,其分蘖数量因环境条件而差异很大。高密度栽培时,可能不产生分蘖;如果密度较小,每株水稻有足够的空间,再有相应的水肥条件,一般每株水稻可产生十几甚至几十个分蘖。因此,调控分蘖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6.
稻田养殖优点甚多:第一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是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节省农药,减少了粮食污染。  相似文献   
87.
88.
89.
金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的半常绿小灌木,因其嫩梢金黄、耐修剪、耐干旱,常与红花檵木、杜鹃、龙柏等搭配装饰花坛和绿化带。常因采用高密度栽植而使虫害发生较重,致使新稍生长缓慢或不发新枝,长势衰弱甚至死亡。金叶女贞常见的、危害较重的害虫有:康氏粉蚧、女贞潜叶跳甲、黄环绢须野螟。  相似文献   
90.
姜礼燔  朱伟 《内陆水产》2006,31(8):45-45
最近10年,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极其迅速,养殖水面扩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但由于实施了高密度饲养及过度投饵、施肥,再加上池塘老化和受工业废水污染等多种原因.致使鱼虾病害发生年趋严重,特别表现在各主要渔区的大面积病虫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早在60年代初,笔者与长江所有关专家的协作下,研究应用了第一代敌百虫治理蚤病、指环虫病获成功,之后产生第二代B型灭虫灵,第三代灭虫精.第四代灭虫1号。但由于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与寄生虫细胞内相应受体结合的亲合力降低.药物敏感性减弱,随之减效或失效。这此引起国内外有关养殖专家的极大关注,并力求探索克服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