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泥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扬敏  高如承 《经济动物学报》2009,13(3):168-170,182
对泥蚶营养成分和泥蚶的药用价值(泥蚶提取物一海生素,泥蚶多肽的抗肿瘤作用,泥蚶不同组织的抗氧化与抗菌作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泥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2.
魁蚶血细胞分类及其免疫功能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借助显微观察和鳗弧菌免疫刺激等手段,首次对魁蚶血细胞进行分类及免疫功能分析.魁蚶血细胞可分为3大类: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红细胞发育过程大致经历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4个阶段.白细胞分为: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巨核细胞.嗜酸性、嗜中性、嗜碱性细胞和血栓细胞均参与血液的凝固;红细胞、白细胞均有吞噬病原菌能力,红细胞具有被动吞噬作用和免疫吸附作用,白细胞具有主动吞噬作用,嗜酸性和嗜中性细胞是吞噬病原菌的主体,嗜碱性细胞具有吞噬大颗粒异物的作用,魁蚶感染病原菌后白细胞增多并表现炎症.研究表明,魁蚶血细胞在应对外界的免疫刺激时,能作出系统免疫应答,且血细胞免疫分工明确,以抵御外界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73.
魁蚶苗种的潜沙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魁蚶苗种的壳长将其分为6组:0.50cm组、1.00cm组、1.50cm组、2.00cm组、2.50cm组、3.00cm组,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不同规格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苗种的潜沙行为及潜沙能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魁蚶潜沙行为分为准备期、潜沙期及结束期,其中潜沙期主要包括伸出斧足、竖壳、潜沙3个主要动作;不同规格的魁蚶苗种,其潜沙能力差异明显。壳长为0.50cm的组,潜沙准备时间(8.5min)、潜沙时间最长(24min),潜沙率最低(10%);壳长为1.50—3.00cm时,魁蚶的潜沙准备时间和潜沙时间明显缩短,潜沙率提升至90%以上;壳长为1.50cm组的魁蚶完成潜沙的时间最短,在10min之内能够完成潜沙过程。  相似文献   
74.
4种海洋贝类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集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水体中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体中Cu浓度在某个浓度点时,贝类体内的Cu含量反而有个低点。这一低点对于泥蚶为0.025 mg/L、对于菲律宾蛤仔和单齿螺为0.035 mg/L,缢蛏并不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5 d时,贝类体内Cu含量明显降低,在5~10 d后Cu含量又继续增加。同时,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重金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75.
为优化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混合养殖体系,利用围隔法研究了泥蚶与凡纳滨对虾的适宜混养比例及泥蚶的适宜养殖密度。比例优化试验中,设置泥蚶密度分别为750、1 150和2 250 kg/hm2,虾苗密度均为1.7×105ind/hm2,泥蚶与对虾的个数比分别为1.84(A组)、2.75(B组)和5.50(C组)。在泥蚶和对虾的优化比例(4:1)下,设计泥蚶密度梯度,分别为50 ind/m2(L组)、75 ind/m2(M组)和100 ind/m2(H组)。结果显示,B组水体氨氮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而A组硝酸盐氮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其它水化学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B组对虾产量显著高于A组(P0.05),各处理组的收益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依次为B组A组C组。泥蚶密度试验中,M组泥蚶的规格、存活率和日均生长速率均高于L和H组,水化学指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混合收益最佳的条件是:泥蚶和凡纳滨对虾的个数比为4∶1,泥蚶的养殖密度为75 ind/m2。  相似文献   
76.
根据魁栗板栗对气候的要求,分析了分宜县种植的利弊条件,及降水在不同区域、不同月份分布的特点,尤其是暴雨出现的频率及其危害,结合魁栗主要生育期所需气候条件等,区划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非适宜区.建议分宜规模发展魁栗板栗应选有利地形建园,并做好防涝和病虫害防治等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77.
对虾、泥蚶池塘混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池塘选择 1.1 池塘条件 对虾与泥蚶混养,应选择排灌方便、能配备水泵、能正常纳潮使用、池塘涂面平缓、背风向阳、塘底平整的池塘,面积以5~10亩(667m2,下同)为宜.  相似文献   
78.
79.
魁红李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国外引进的种质材料中筛选出的红色、大果、中早熟李优良品种。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65.0g;果实全红;果肉黄色,肉质细脆,汁多,甜酸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高于对照品种玫瑰皇后李3.6个百分点,品质上等。在山东泰安露地栽培果实7月下旬成熟,早于玫瑰皇后李7天左右。树姿开张,干性中强,早实丰产。苗木栽植第2年开花株率65%,第3年平均株产12.4kg,折合666.7m~2产量1026.4kg;第4年平均株产30.5kg,折合666.7m~2产量2531.5kg,高于玫瑰皇后李。适应性广,抗旱、耐瘠薄。简介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0.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肉味鲜美、蚶血鲜红,蚶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蚶壳可入药,有“消血块,化痰积”之功效。泥蚶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文登市五垒岛湾和埠口湾自古就是其天然的繁衍场地,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资源遭到破坏,产量锐减,为了恢复和发展文登市泥蚶产业,文登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实施了泥蚶综合养殖。现将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