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438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57篇
畜牧兽医   10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9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7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鼓鱼、黄腊丁、昂刺等,是一种小型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等内陆水域,它以其肉质细腻、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现在黄颡鱼的饲养试验与人工繁殖已初步取得成功,一些地方已开始人工养殖,因此黄颡鱼的病害防治应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72.
<正>一、鱼类病害的诊断1、现场调查全面了解鱼池中病鱼的各种现象鱼病的发生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鱼病,病鱼在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旦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还有一种情况,病鱼外表变化不大,但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蹿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要么是寄生虫侵袭,要么是水中含有毒物质。若是前者原因,鱼会  相似文献   
73.
报道了蓝鳃太阳鱼(Lipomis macroehius)的外部形态、生活、生长、繁殖习性、食性等生物学特征,以及鱼苗培育、成鱼养殖、鱼病防治技术。分析了该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4.
<正> 据张剑英等(1981)报告,我国福建、山东及天津已发现鲻鱼虫寄生于鲻、梭鱼鳃上,但寄生于中华绒螫蟹幼蟹鳃上尚未见报道。 2001年5月23日唐海县七分场一养殖户送检出自其1.33hm~2的梭鱼、中华绒螯蟹混养池中重7.6g的患病幼蟹,经检查在鳃上除发现大量瓶体虫外,尚发现寄生于鳃上的锱  相似文献   
75.
76.
云霄礁美海区波纹巴非蛤生物学特性及增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Born)]是海产经济贝类,分类地位属于瓣鳃纲、廉蛤科、巴非蛤属,俗称“花蚶”、“油蛤”。贝壳较薄,呈长椭圆形,壳表面有美丽的棕褐色花纹和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生长线。壳缘光滑,贝壳内面中央呈紫红色,小月面细长,披针状。  相似文献   
77.
《科学养鱼》2005,(5):79-79
指环虫系鲤科鱼类中最常见的单殖吸虫,由此类吸虫导致的疾病,通称为指环虫病。国内淡水鱼常见的指环虫有五种:鳃片指环虫、草鱼指环虫、小鞘指环虫、宽基指环虫、大钩指环虫。指环虫虫体较小,长度通常不超过2毫米,前固着器为由头腺结构的头器;后固着器为盘状,内有7对边缘小钩、  相似文献   
78.
中国对虾“黄鳃病”病原菌的回接及其药物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欢  刘军 《水产科学》1995,14(2):3-7
从患黄鳃病的中国对虾的血淋巴液中分离到细菌AE1。经浸染及肌肉注射方法感染的健康对虾,并对发病过程及症状进行观察,证明被感染对虾出现的症状与原发病的虾相同;幼虾死亡率与水体中含菌量密切相关;注射AE1菌的对虾死亡率达100%,经专家鉴定病原菌AE1是鳗弧菌Ⅱ型(Vibrio anguillarum Bergman Ⅱ)。抗菌药物氯霉素等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繁殖及病菌对健康虾的感染。  相似文献   
79.
季铵盐络合碘对鱼类出血病和烂鳃病的防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铵盐络合碘具有季铵盐与碘的双重杀菌作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治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烂鳃病外用药物.季铵盐对菌体有很强的亲和力,通过吸附、溶解菌体胞浆膜,降低病原体的表面张力,增加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重要酶和营养物质的漏失,水渗人菌体,使其破裂或溶解,释放出的碘(I2)则氧化菌体蛋白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中的氨基酸结合而导致蛋白变性和抑制菌体的代谢酶系统,促使病原体崩解死亡.  相似文献   
80.
娄元永  张辉 《齐鲁渔业》2001,18(3):32-33
1995年以来,山东省新泰市网箱养殖建鲤过程中,广泛流行烂鳃病,发病率高,且多次发病,每次发病都造成很大损失。其中1996年10月发病严重的网箱,死亡率达到20%,其后1997~1998年的10月份都发生1次大的病情,损失逐年增大。1998年起在泰安市水利水产局及水产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烂鳃病的发生。1 病原、症状1.1病原据专家诊断,病原体为纤维粘菌科的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1.2症状体色发黑,在水面或网箱四角漫游,不吃食,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