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4.3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主要症状:皮肤、鳍条、鳃上可见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虫体。用指甲轻刮可以将白点刮落基本可以确认。  相似文献   
32.
据专家介绍,对刚刚被孔雀石绿浸泡过的鱼,普通消费者可用肉眼辨别:一是看鱼鳞的创伤是否着色。受创伤的鱼经过浓度大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发绿,严重的呈现青草绿色。二是看鱼的鳍条。正常情况下,鱼的鳍条应是白色,而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的鱼,鳍条易着色。三是若发现通体色泽发亮的鱼应警惕。  相似文献   
33.
对7种鲤针类(草鱼、青鱼、鲢鱼、镛鱼、团头鲂、鲤鱼、银鲫)采用剪断鳍软条的方法作标志,约2个月伤口处形成一节瘤状突起。根据组织学观察,瘤状空是一个坚硬的骨头,鱼经614天饲养,该标志性硬突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34.
鳍和鳔对鱼类游泳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鲫鱼各鳍条分别剪掉后与正常鱼的行为差异及鲫鱼前鳔室被破坏后鲫鱼行为能力的改变。讨论了各鳍条对鱼类游泳的作用、不同鱼类鳍条之间作用影响的差别及鱼类对失去鳍条和鳔后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5.
1.鱼种挑选。应选择鱼背、尾部肉厚,身体健壮,色泽鲜艳,鳞片、鳍条完整无损,体表没有伤痕和寄生虫,在网箱中游动活跃,逆水性强,密集于箱的一处,头向下,尾朝上抢水的鱼种。  相似文献   
36.
鲤鱼鳍条细胞的原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鲤鱼鳍条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摸索出最佳的培养条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取一小块鳍条组织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CO2等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观察。培养48 h可见组织块周围有细胞迁出,并形成生长晕,培养1周可形成单层细胞,主要由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成纤维样细胞组成。本研究初步确立了鲤鱼的鳍条细胞培养条件为:培养基为M199,培养温度为25~27 ℃,pH为7.2~7.6,CO2浓度为5%,原代培养血清浓度为15%~20%,连续培养12 d后可得到纯化的鳍条细胞。  相似文献   
37.
成训妍 《新农村》2008,(7):24-24
病鱼身体两侧肌肉、鳍基部,特别是臀鳍基部充血,剥开充血皮肤,肌肉呈点状充血,全身肌肉呈深红色,为出血病;体表局部发炎充血,鳞片脱落,鳍条末端腐烂,鳍条开裂,为赤皮病;肛门红肿、发炎、充血,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圆形或椭圆形红斑,为打印病;部分鳞片及胸鳍基部发炎红肿,  相似文献   
38.
耳石微化学被广泛应用于鱼类洄游生态学研究,但耳石的摘取难免会造成鱼的死亡和损伤,故寻找可以快捷、非致死地替代耳石进行微化学分析的材料很有意义。为此,本研究比较了刀鲚(Coilia nasus)胸鳍条和耳石微化学的相似性特征。耳石的锶钙比值(Sr/Ca)和Sr含量图谱分型结果分别很好地对应了所研究的洄游型、淡水定居型和陆封型的典型个体。胸鳍条微化学结果显示,湖鲚和短颌鲚2类个体呈现出稳定的低Sr/Ca值?(1.38±0.52)~(2.04±0.74)和(1.40±0.32)~(1.81±0.66)?与刀鲚胸鳍条生活史第一阶段的特征相吻合?(2.06±0.64)~(2.26±0.29)?,这些均反映了淡水生境“指纹”的特征。刀鲚胸鳍条Sr含量图谱和耳石相似,自核心至边缘可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面分布图上自核心至边缘的蓝色、绿色、蓝色之间微化学“指纹”的变化。由此可见,刀鲚胸鳍条可以作为耳石的非致死、低损伤的代替材料,用于刀鲚洄游习性、生境履历等研究。同时,由于胸鳍条具有取样和前处理的优势,在其他鱼类资源或标志放流评价研究时,可以考虑以胸鳍条代替耳石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9.
张庆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7,24(10):46-46
鲤赤皮病的症状: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或腹部最明显,各鳍基部或整个鳍条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条间组织常被破坏。鲤赤皮病的诊断:根据外表症状即可诊断。该病病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