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143篇
农学   2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66篇
综合类   1693篇
农作物   166篇
水产渔业   1189篇
畜牧兽医   443篇
园艺   476篇
植物保护   37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仇潜如 《淡水渔业》1973,(12):33-34
很多世纪以来渔民就开始了对鳗的捕捞。但谁也不知道成鳗的去向。在何处产卵。又从何处回来。谁也未见过鳗的卵:而在欧洲沿岸可以见到幼鳗。非洲北部偶然也能发现。  相似文献   
102.
松树枯梢病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艳  叶建仁 《林业科学》2003,39(4):67-72
研究表明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健康梢上整年都能分离到松枯梢病菌,其中在火炬松上的得菌率为15%—37.7%,且大多数月份高于20%;湿地松上的得菌率稍低于火炬松,为7.5%~29.1%;短叶松梢上的得菌率是13.8%—57.1%,月份之间的差异较大;马尾松得菌率最低,为9.7%—22.4%,多数分离得菌率低于20%。健康梢的不同部位得菌率有一定差异,枝和新梢较高,芽稍低,叶最低。在1年中,健康梢上得菌率有3个高峰期,即4—5月、7—8月和10—11月,是潜伏侵染的的主要时期。将健康芽和梢进行诱发培养,lOd后组织块上及周围产生松枯梢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得菌情况与常规分离相似。在当年孢子散发之前,对健康梢套袋隔离试验,发现套袋梢仍会发病,说明在发病的春梢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潜伏侵染的松枯梢病菌造成的。从而证明松枯梢病菌在火炬松、湿地松、短叶松和马尾松上普遍存在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103.
弯杆菌病原名“弧菌病”,是由弯杆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罹患的传染病。羊弯杆菌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暂时性不育、流产等症状。1病原引起动物和人类疾病的弯杆菌主要是胎儿弯杆菌和空肠弯杆菌。胎儿变杆菌又分为两个亚种:胎儿弯杆菌胎儿亚种和胎儿弯杆菌性病亚种。两种弯杆菌分类上均属于弯杆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的细长弯曲杆菌。菌体呈"S"形、撇形或鸥形,但在老龄培养物中可呈球形或螺旋状长丝(由多个S形菌体形成的链)。本菌运动力活泼,为微需氧菌,在10%二氧化碳环境中生长良好,鲜血或血清培养基有利于初代分离培养。2诊断要点2.1流行特…  相似文献   
104.
1蛭弧菌的作用机制蛭弧菌与其它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不太一样,蛭弧菌首先与宿主细胞激烈碰撞,没有鞭毛的一端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菌体高速转动并释放各种酶,使宿主细胞壁形成小孔,蛭弧菌由此进入宿主体内,接着蛭弧菌失去鞭毛,迅速复制DNA,然后菌体延伸进行均等二分裂形成子代并从宿主细胞体内释放出来,最终导致宿主细胞解体,整个增殖裂解过程在几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5.
副溶血弧菌基因分型和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baemolyticus,V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导致患者腹泻、肠痉挛、恶心、呕吐、发烧等典型胃肠炎反应。1998年以来的资料显示,副溶血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的发生规模及人群暴露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为了便于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食品中微生物检测及医院感染监控,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分型与诊断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分型率和分辨率佳的优点,逐渐取代传统的表型分型技术,在微生物的分型与诊断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与检测方法上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6.
草霉灰霉病先侵染小果,然后沿果梗蔓延至花序,使整个花序干腐枯死;果实染病后,果面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块,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产生暗灰色霉层,香味消失。生长期感病的果实,采收后继续腐烂。草莓灰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在被害植株上潜伏,条件适宜时形成孢子,随风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07.
陈策 《果农之友》2006,(3):43-45
编者按:果树病害包括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即生理性病害,营养失调症是生理性病害中的一大类.根据学科基础和研究方法,营养失调症一向是果树营养学和栽培学研究范畴.近年来,在北方果产区,苹果、梨、桃果实钙营养失调症发生普遍,所致损失相当严重,而且,由于钙营养失调诱发侵染性病害的问题引人注目,富士苹果缺钙果实贮藏期链格孢侵染和桃果缺钙症导致根霉软腐病和褐腐病加重便是明显事例.这就提醒果树工作者须对钙营养问题有所了解.现将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果树病虫害防治专家陈策研究员近几年阅读相关文献的笔记加以整理,并结合他的工作实践撰写的这篇专题讲座予以发表,以供果农朋友参考. 果树营养是指果树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加以同化利用,成为组成树体的原料,或供生命活动之所需.凡具有这两方面作用的物质,即称为营养物质或养料.  相似文献   
108.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因有害气体对果树造成的污染和侵害日趋严重,这给发展果树生产和增加经济收入带来严重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技术水平和识别能力的局限,难以准确地判断和识别各种有害气体造成的危害.对此、笔者收集和总结了几种常见有害气体对果树造成侵染的情况与症状识别方法,供生产中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09.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10.
尖角突脐孢菌在温室环境下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属(Echinochloa)杂草是全世界水稻等作物生产中的一类恶性杂草。人工除稗安全但费时费力,化学除稗高效但伴随农产品安全和环境相融友好方面的潜在风险。因此,寻求安全高效的除稗活性成分和施药技术成为国际上除稗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研究和开发生物除稗剂的技术体系中,满足高通量筛选安全、高效的除稗生防因子的温室检测体系是极为重要的支持平台,同样,生物除稗剂的田间科学施药技术亦应依据生防因子在稗草上致病和致害所需的最佳条件来制定。基于此,亟需探明生防因子侵染稗草致病的相关条件并建立快速有效的生防因子除稗效果温室检测体系和田间施药技术。本文系统研究了影响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相关因子,建立了稳定的温室环境下尖角突脐孢菌侵染稗草的致病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