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128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浅色黄姑鱼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R扩增100个浅色黄姑鱼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得到大约620bp的扩增产物。将其中5个个体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比对,得到468bp可供比对分析的片段。比对结果表明,5条序列包括两个单倍型,两个单倍型之间有1个碱基突变。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两个种群的100个样品中98%的个体为其中一种单倍型,只有2%的个体呈另一种单倍型,表明这两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两个单倍型平均碱基组成为:T22.0%,C26.3%,A29.8%,G21.9%,GC含量平均为48.2%。与GenBank中石首鱼科7属9种的11条同源序列比对,得到429个比对位点,其中包括69个简约信息位点、55个单突变子和16个插入/缺失位点。聚类分析显示,浅色黄姑鱼黄姑鱼亲缘关系较近,与形态分类相符。  相似文献   
12.
浅色黄姑鱼鳃结构及其呼吸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体重范围在4.75~35.51g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鳃结构及鳃小片进行了观察与呼吸面积计算,研究体重、体长与呼吸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浅色黄姑鱼的平均相对呼吸面积为4.01±1.62cm^2·g^-1。体重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28.81+158.45lnW(R^2=0.9670,P〈0.01)较体长与一侧鳃丝总数的相关性N=17.31L^1.4542(R^2=0.8241,P〈0.01)更为显著。单位mm鳃小片的数目随着体重的不断增加显著减少,N=49.971W^-0.3909(P〈0.01)。单个鳃小片的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0.3199W^0.2528(P〈0.01)。总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增加,A=11.559W^0.7109(P〈0.01)。相对呼吸面积随体重的增大而显著减小,RA=11.561W^-0.2904(P〈0.01)。  相似文献   
13.
浅色黄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温凭  林燕 《福建水产》2002,(4):55-57
本文简要介绍了浅色黄姑鱼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等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该鱼的养殖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为期63d的饲养试验以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对日本黄姑鱼生长、体组成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配制了3种等氮饲料,以豆粕蛋白分别替代0%、20%和40%的鱼粉蛋白,饲养初始重大约5.67~5.77g/尾的幼鱼。结果显示,各组间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值没有显著差异性存在(P〉0.05)。然而添加豆粕的D2和D3组的摄食率和FCR值显著地高于鱼粉组,PER的值显著地低于鱼粉组(P〈0.05)。日本黄姑鱼的内脏比、肠脂比和丰满度的值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但高水平豆粕添加组(D3)的肝体比最低,且显著地低于D2组(P〈0.05)。不同饲料处理对日本黄姑鱼体成分和背肌组织成分组成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总之,在本实验条件下,豆粕可以替代40%的饲料鱼粉蛋白而没有引起日本黄姑鱼生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对酒糟黄姑鱼生产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加工前原料验收、辅料验收、解剖、干制、发酵储藏5个关键控制点,并制订了HACCP计划表,构建了酒糟黄姑鱼的HACCP管理体系模式,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7.
福建沿海网箱养殖Mian状黄姑鱼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江辉 《湖南农业》2007,(1):20-20
黄颡鱼俗称黄姑鱼、嘎鱼、黄腊丁。它的特点是无鳞,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一、黄颡鱼的生物学特征 1.生活习性黄颡鱼白天在水较深的底层栖息,喜水流缓慢、乱石和砾石多的环境,夜间经常到浅水区觅食和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魚免)状黄姑鱼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描述了该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过程,总结了其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鱼选择和暂养、催产、苗种培育和海水网箱养殖等技术;探讨了(魚免)状黄姑鱼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前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el)的耐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试验场,对200ind日本黄姑鱼Ⅰ龄鱼进行耐高温与低温的一系列试验,并对日本黄姑鱼在高温和低温时的摄食和活动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日本黄姑鱼的生存极限水温最高为34℃,最低为8℃;越冬的安全温度为10℃;摄食温度为10~32℃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