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12篇
  331篇
综合类   629篇
农作物   115篇
水产渔业   174篇
畜牧兽医   231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正辛醇、异辛烷和酸性染料水溶液制备用于蚕丝纤维染色的非离子型反胶束体系。首先研究pH值和增溶水量对染料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接着使用酸性橙156、酸性黑234和酸性媒介黑9对蚕丝纤维进行吸附实验,并使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考察染料结构与染料平衡吸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反胶束体系中pH值的增加不利于蚕丝对酸性染料的吸附,在增溶水量W=10时染料的平衡吸附量达到极大值。此外,蚕丝纤维对酸性染料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该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吸附,并属于优惠吸附;蚕丝对酸性媒介黑9的平衡吸附量最大,这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2.
103.
利用牡蛎制作海鲜调味汁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混合酶水解牡蛎蛋白质的技术条件,并和单酶水解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混合酶水解可提高水解率和水解液中氨基态氮(AAN)的含量,同时改善了水解液风味。  相似文献   
104.
105.
以海洋低温蛋白酶生产菌株YS-9412-130为研究对象,从传代、菌龄、溶菌酶浓度与酶解时间、甘氨酸与EDTA预处理以及稳定剂对该菌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第一代菌至第五代菌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86.9%、70.3%、66.8%、63.4%、60.2%,再生率分别为10.5%、18.6%、17.9%、18.2%、17.8%;取该菌对数生长前期、对数生长中后期、稳定期部分菌液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72.1%、70.4%、60.5%,再生率为13.4%、18.9%、10.4%;溶菌酶浓度为2.5mg/mL、5mg/mL、10mg/mL、20mg/mL,酶解6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40.6%、70.8%、81.8%、95.6%,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19.0%、19.2%、19.0%、10.6%;使用10mg/mL溶菌酶酶解YS-9412-130菌30min、60min、90min、120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30.8%、81.3%、81.7%、82.9%,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19.2%、19.3%、16.9%、11.2%;在细菌培养液中添加终质量浓度为5mg/mL、10mg/mL、20mg/mL和40mg/mL的甘氨酸,培养该菌16h后制备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分别为81.0%、81.1%、90.3%、90.8%、90.6%,再生率为19.1%、19.0%、19.3%、12.0%、9.0%;EDTA对原生质体的形成稍有促进作用,但作用超过30min会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分别以0.6mol/L Kcl、0.3mol/L KCl+0.3mol/L蔗糖、0.6mol/L蔗糖作为稳定剂,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10.9%、19.6%、25.9%。结论认为,YS-9412-130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选用第2代YS-9412-130菌,在培养基中添加终质度浓度为10mg/mL的甘氨酸培养16h后,再将菌体置于含有0.05mol/LEDTA的高渗溶液中30℃预处理30min,用10mg/mL溶菌酶,30℃酶解60min,再用0.6mol/L蔗糖作为原生质体再生培养稳定剂,比较适合于YS-9412-130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这一试验结果将为通过原生质体技术对YS-9412-130菌进行遗传改良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研究外源镁对强酸性紫色土壤阳离子交换效应。[方法]选择重庆地区强酸性紫色土壤为对象,采用1:5的土水比,用10emol(+)/LMgSO4溶液对土壤进行多次交换处理。[结果]在实验条件下,外源镁能快速取代土壤胶体上吸附的各种盐基离子,但对致酸离子(H+、A1+)则难以达到快速、完全取代,经5次交换后,盐基饱和度由46.6%上升至72.4%,土壤pH仅上升0.7个单位;Mg2+与Ca+、Na+的交换分别可以用指数方程Y=14.998e-1.4849x(R2=0.9938)、二次方程Y=0.011 1x2-0.1005x+0.233(R‘=0.986)进行很好地拟合;Mg“与K’的交换后期明显表现出有部分土壤次生黏土矿物层间固定的K’会被交换出来,导致被交换出的K’总量增加。[结论]在无酸碱中和的条件下,外源钱可以改变土壤胶体盐基离子的构成,但对于改良强酸性土壤并无实际意义,反之,过量的外源镁还可能造成土壤其他盐基离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7.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归纳酸雨月报表的编制、校对及预审方法,并提出一些酸雨月报表制作和预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旨在为以后的酸雨观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蛋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碳酸氢钠对肠道内容物pH、消化蛋白酶活性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探讨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对蛋鸡消化机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1周龄海兰褐壳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1%,0.5%,2.5%,5%NaHCO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33d。试验期末采集各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食糜及粪便,测定各段食糜和粪便的pH、肌胃食糜的胃蛋白酶活性、十二指肠食糜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以及回肠和盲肠食糜中菌群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图谱,并计算回肠、盲肠食糜的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结果】1)饲粮中添加0.1%和0.5%的碳酸氢钠对蛋鸡肠道各段pH无显著影响,而饲粮中添加2.5%和5%的碳酸氢钠可显著提高蛋鸡肌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以及粪便的pH(P0.05)。2)饲粮中添加2.5%和5%的碳酸氢钠可显著降低肌胃中胃蛋白酶、十二指肠中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P0.05)。3)饲粮中添加碳酸氢钠可改变蛋鸡回肠和盲肠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结论】饲粮中添加高剂量的碳酸氢钠(2.5%和5%)显著影响蛋鸡消化道内环境,降低蛋鸡的蛋白消化机能。  相似文献   
109.
从患溃疡病的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1株优势菌H1,以浸浴、创伤浸浴、体腔注射和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1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菌,并证明该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以创伤浸浴和体壁肌肉注射感染的LD50(半数致死量)分别为2.26×107CFU/尾和1.80×107CFU/尾。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mini API系统鉴定,确定菌株H1为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ma-soucida)。提取菌株H1的胞外产物(ECP)进行致病性实验,结果表明ECP可导致刺参死亡,其对刺参的LD50为5.24μg蛋白/g体质量。H1-ECP具有酪蛋白酶、明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淀粉酶活性,并具有溶血素活性;对底物偶氮酪蛋白(Azocasin)作用的酶比活力可达到674.5活力单位/mg蛋白,最适作用温度为50℃;对热不稳定,70℃作用30 min时,酪蛋白酶活性降到0;100℃作用30 min,ECP对刺参的毒性消失;ECP酶活可被10 mmol/L EDTA完全抑制,可被5 mmol/L PMSF抑制98.8%,Ca2 和Mg2 可使酶活性分别提高约9%和4%。结论认为,该病原菌通过体表创伤侵入方式感染宿主刺参,菌株H1胞外产物是其对刺参致病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0.
调控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亚油酸的一组构象和位置异构体,对人体健康有着重大的意义。而动物食品是CLA的重要来源,通过调控提高牛乳中CLA的含量,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CLA的结构、生理作用和调控乳中CLA合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