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178篇
水产渔业   366篇
畜牧兽医   2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彬彬  王彦美  王玉芳  付娟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0):145-147,157
为揭示苯磺隆对水生生物细胞生物标志物——内膜系统和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影响,采用等比数列设计质量浓度梯度对鲫鱼进行慢性中毒试验。结果表明:随苯磺隆质量浓度的增加,鲫鱼肝细胞内膜系统中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内质网空泡化,异噬型溶酶体增多。0.64~5.07mg/L的苯磺隆处理24h、48h、96h,均使上述2种转氨酶活性增强,96h、10.14mg/L苯磺隆处理组GPT活性明显低于同等质量浓度下48h处理组,提示苯磺隆对水生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础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质量比为3∶4∶3),制成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6.04±0.05) g 的异育银鲫60 d,以考察5种脂肪源对异育银鲫形体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油组的肝体指数与脏体指数均最高,猪油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鱼油组,猪油组脏体指数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总蛋白(TP)含量和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鱼油组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均为猪油组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其余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鱼油组甘油三酯(TG)含量最低,豆油组其次,均显著低于混合油组(P<0.05);鱼油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最高,花生油组其次,均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各试验组球蛋白(GLB)、胆固醇(CHO)、葡萄糖(BGLU)、低密度脂蛋白(LDL–C)、皮质醇、胰高血糖素(Glu)和胰岛素(Ins)的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5种脂肪源中,鱼油对异育银鲫形体与血液生化指标的作用效果最好,豆油、花生油和混合油其次,猪油最差  相似文献   
23.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未受精卵与受精卵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相比,5种酶活力均高于未受精卵,未受精卵与受精卵消化酶活力顺序均为: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胃蛋白酶>纤维素酶。胚胎发育不同时期,5种消化酶各自出现不同的变化模式,淀粉酶活力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胃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24.
不同淡水鱼类游泳速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鲫[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等4种淡水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新型渔用循环水槽测量其临界游速和爆发游速。试验结果表明:水温在20.50±1.00℃,体长为16.88±1.99 cm的鲫相对临界游速为7.69±0.5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8.64±0.60 BL/s;水温在13.02±1.00℃,体长为31.85±2.89 cm的鲈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10±0.14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2.37±0.11BL/s;水温在18.52±1.00℃,体长为29.46±1.79 cm的鳜鱼相对临界游速为2.50±0.19 BL/s,相爆发游速为4.38±0.24 BL/s;水温在15.57±1.00℃,体长为22.56±2.26 cm的罗非鱼相对临界游速为5.33±0.29 BL/s,相对爆发游速为6.00±0.40 BL/s。  相似文献   
25.
试验鱼按投喂饲料的不同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RM0)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试验组分别以双低菜籽粕(DLRM)和普通菜籽粕(CRM)等氮替代对照组中50%(DLRM50,CRM50)和100%(DLRM100,CRM100)的豆粕蛋白。分别在投喂菜籽粕后的当天与第14、28、42、56天取样,测定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C3、C4)含量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喂菜籽粕后28d内,各项免疫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在第42天,DLRM100组、CRM100组的血液白细胞和头肾吞噬细胞的PP、PI,CRM100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DLRM100组的C4含量,CRM100组的C3、C4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第56天,DLRM100、CRM10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DLRM50、CRM50组的各项免疫指标和对照组都没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26.
杨玲  侯永清  丁斌鹰 《中国饲料》2012,(4):37-39,43
研究罗格列酮对异育银鲫血清生化指标和糖代谢指标的影响。选取480尾初始体重(5.30±0.38)g的异育银鲫,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15 mg/kg和20 mg/kg罗格列酮,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Ⅲ组血清中的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的总蛋白(T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果说明,日粮中添加10、15 mg/kg和2 0 mg/kg的罗格列酮均能够显著降低血糖的浓度,添加水平为10 mg/kg对异育银鲫肝胰脏无损伤。  相似文献   
27.
以红草金鱼(red 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对其体内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差异性。研究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样品为红草金鱼干样、提取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90 min、提取次数为2次、V(乙醇)∶V(丙酮)=1∶2、提取温度为80℃,类胡萝卜素提取含量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40.58 mg/kg。筛选最优提取工艺,为今后提取与测定金鱼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其各组分色素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羽毛粉部分替代鱼粉外加角蛋白酶DP100(DP100)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配制7组饲料,Ⅰ组(对照组)以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为317.9 g/kg),Ⅱ~Ⅶ组以羽毛粉蛋白替代10%的鱼粉蛋白,Ⅲ~Ⅶ组添加Ⅰ组相对短缺的4种必需氨基酸并分别添加0,100,200,300和400 mg/kg的DP100。用7组饲料分别饲喂异育银鲫83 d,试验结束后根据异育银鲫初始体质量、终末体质量(FBW)以及摄食量计算体质量增加率(B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R)、蛋白质效率(PER),并解剖取肝胰脏和肠道,测定其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Ⅱ和Ⅲ组异育银鲫FBW、BWG、SGR、FER、PER及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SOD、CAT、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MD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在添加DP100的各组中,Ⅳ组肠道SOD活力和肝胰脏CAT活力均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MDA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其余指标均显著低于Ⅰ组(P0.05),除Ⅶ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Ⅰ组(P0.05)外,Ⅴ、Ⅵ和Ⅶ组各项指标均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羽毛粉替代10%鱼粉外加200~400 mg/kg DP100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机体抗氧化能力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9.
【目的】壬基酚(nonylphed,NP)为环境雌激素污染物,研究 NP 对白鲫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 同时探讨茶多酚对 NP 所致白鲫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 NP 对白鲫鱼尾芽期胚胎进 行染毒,以清水为对照,观察胚胎发育情况,通过比较染毒处理胚胎孵化率及孵化仔鱼畸形率的变化情况来分 析 NP 对白鲫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在 NP 基础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茶多酚,以 NP 基础液为对照,通过比较 茶多酚组中胚胎孵化率及孵化仔鱼畸形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茶多酚的改善效果。【结果】与溶剂乙醇对照相比,中、 低浓度(0.04 ~ 0.40 mg/L)NP 能显著性降低白鲫鱼胚胎的孵化率,同时显著提高孵化仔鱼的畸形率,且畸形率 随着 NP 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高浓度(4.00 mg/L)的 NP 对胚胎发育毒性极强,染毒 24 h 即可导致胚胎停育。在 NP 中加入 0.35 ~ 35.00 μg/L 茶多酚后,3.50 μg/L 茶多酚处理白鲫鱼的孵化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余浓度处理 的孵化率与 NP 对照没有显著差异。0.35 ~ 35.00 μg/L 茶多酚均能显著性降低孵化仔鱼的畸形率。【结论】NP 对白鲫鱼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毒性,而添加适量的茶多酚能改善 NP 引发的白鲫鱼胚胎发育毒性。  相似文献   
30.
从北民湖采集300尾洞庭青鲫,对其进行形态学性状、生长和肉质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年龄组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其性状稳定;通过Von Bertalanffy生长公式拟合得出洞庭青鲫的渐近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08.41 mm和1 075.00 g,生长系数和理论生长起点年龄分别为0.369 5和–2.407 0龄,体质量生长拐点为0.17龄;体长体质量关系表明,洞庭青鲫在1~2龄生长迅速,且各年龄段洞庭青鲫体型均呈现等比增长趋势;通过鳞片鉴定的该群体中2龄群体为优势群体,占比66.67%;该群体的雌雄性别组成为10∶1;洞庭青鲫肌肉硬度和弹性分别为(2 822.95±556.97) g和1.317±0.01。综上可知,洞庭青鲫是1种具有优良性状且在低龄阶段生长迅速的鲫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