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低pH水平对鱼类生理生化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pH水平对鱼类血液电解质,血糖浓度和鳃组织酶活力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pH水平对鲤鱼血液K^ 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Na^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低pH为4.5-5.0时,鲤鱼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抑制生长,pH值为6.0时,21天起Na^ -K^ -ATPase酶活力明显下降,并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历经30天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pH值6.0加铝时,21天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75%,pH5.5-5.0加铝时14天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100%,pH4.5-4.0加铝时7天同样有极显著抑制(P<0.01),抑制作用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2.
稻田和池塘养殖鲤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湖南省凤凰、永顺、花垣3个县稻田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养殖的鲤鱼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与池塘养殖鲤鱼肌肉中的含量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稻田养殖鲤鱼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要低于池塘养殖鲤鱼肌肉中的脂肪酸,而稻田养殖鲤鱼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要高于池塘养殖鲤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稻田养殖鲤鱼肌肉中的必需脂肪酸花生四烯酸显著高于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13.
为改变江淮地区以花白鲢为主体的传统池塘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重,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84-1988年间对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找出池塘主混养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的主要参数.通过相关的生物学测定证实,异育银鲫生长速度比白鲫快0.44倍,比本地鲫快1.02-1.52倍;其肉质营养丰富,食性杂,适应性强,疾病少,容易养殖,是适合我省推广的底层鱼种.  相似文献   
114.
为了研究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个组织(脑,鳃,肝,肾,脾)的SOD和GSH-Px酶活性的影响,将大小一致的鲤鱼随机分为5组,分别暴露在0.1、1、10、100mg·L-1的γ-Fe2O3纳米颗粒悬浊液中,同时设有空白对照组,暴露30d后,测定各个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从而评价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各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0~100mg·L-1),各组织对纳米颗粒的相对敏感性不同,与对照组相比,鳃、肝和脾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而脑、肝和肾组织的GSH-Px含量降低,该结果表明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内脏组织的抗氧化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肝组织中SOD和GSH-Px含量变化与γ-Fe2O3纳米颗粒染毒浓度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说明肝脏为γ-Fe2O3纳米颗粒对鲤鱼氧化损伤中的靶器官。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氨氮对鲤幼鱼不同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氨氮的毒理机制.[方法]以福瑞鲤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0 mg/L)、低浓度(10 mg/L)氨氮胁迫组、中浓度(20 mg/L)氨氮胁迫组、高浓度(30 mg/L)氨氮胁迫组,分别在试验的6、24、48和96h取样,研究氨氮胁迫对福瑞鲤肝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氨氮胁迫6h诱导福瑞鲤幼鱼鳃组织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而肝组织中SOD活性在氨氮胁迫24h显著升高.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都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氨氮胁迫过程中,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说明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与SOD活性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氨氮胁迫诱导福瑞鲤幼鱼肝和鳃组织中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改变,鳃组织中SOD活性可作为监测氨氮毒性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索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残留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幼鲤鱼和成鲤鱼肝脏和肌肉中喹乙醇的残留量。[结果]鲤鱼肝脏中喹乙醇的残留量明显高于肌肉,而幼鲤鱼组织中喹乙醇的残留量要高于成鲤。饵料中菜籽粕不同用量对鲤鱼喹乙醇的残留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应禁止喹乙醇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黄河鲤鱼(Cyprinus carpio)饲料消化率的影响。[方法]选用体重121 g左右的黄河鲤鱼450尾,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90尾,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日粮中添加0、400、800、1 200、1 600 mg/kg的牛磺酸,以0 mg/kg添加组为对照组,试验期56 d。[结果]牛磺酸提高了黄河鲤鱼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但对粗纤维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添加适宜牛磺酸(800~1 200 mg/kg)能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P<0.05)。[结论]黄河鲤鱼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800mg/kg。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进行鲤鱼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全长cDNA的克隆、鉴定及其差异表达分析。[方法]利用DD-RTPCR方法获得差异表达cDNA片段,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鲤鱼外周血白细胞cDNA文库进行筛选,克隆了鲤鱼IL-1β的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获得的阳性克隆含有1个大小为831bp编码276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聚类分析表明,鲤鱼IL-1β氨基酸序列与日本鲤鱼紧密聚为一支,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95%,之后聚类顺序依次为鲫鱼、斑马鱼、猪、牛、马、人和小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经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前期(2h)白细胞中IL-1β的表达量显著增大,但随着时间推移(12,24h)并非一直较同期大,表达量总体趋势成峰形。[结论]为进一步研究IL-1β在体内的表达方式、功能特点和调控机理以及在炎症反应、应急反应和免疫应答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在23~25℃下,给平均体质量104.2g和106.8g的回交鲤(鲤鲫杂交♀×鲤♂)和回交荷包红鲤(鲤鲫杂交♀×荷包红鲤♂)胸腔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然后观察对比了染色体核型,探讨回交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结果表明,两种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均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四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三条同源染色体组成。其中,回交鲤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34,其核型公式为:3n=60m+24sm+36st+30t;回交荷包红鲤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染色体臂数NF=252,其核型公式为:3n=66m+36sm+18st+30t。  相似文献   
120.
除虫脲(diflubenzuron, DFB)是一种常用的杀虫剂,其代谢物残留会威胁水生动物及人体健康。为探究水产动物响应DFB胁迫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鲤(Cyprinus carpio)为对象,选定0.1 mg/L和1.0 mg/L的药浴浓度对鲤进行15 d暴露实验。采用RNA-Seq技术对肝脏开展转录组测序,以Padj<0.05和|log2Fold Change|≥1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0.1 mg/L暴露浓度下有2 406个DEGs发生显著变化,1.0 mg/L暴露浓度下有2 688个DEGs发生显著变化,2组共表达的DEGs有821个。GO分析结果显示,DFB暴露组DEGs富集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上。KEGG富集分析显示,低浓度DFB暴露组DEGs显著富集到异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信号分子与相互作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代谢通路;高浓度DFB暴露组DEGs除了富集到上述代谢通路外,还显著富集到折叠、分类和降解、运输和分解代谢等代谢通路。结果表明,DFB暴露对鲤造成异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脂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紊乱,并产生内质网应激、炎症反应和免疫毒性。本研究从转录层面上解析了DFB暴露对鲤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为DFB在水产领域的限量标准制定和环境安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