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661篇
林业   1082篇
农学   321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199篇
综合类   2860篇
农作物   265篇
水产渔业   474篇
畜牧兽医   407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4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中国的一个新记录属——冠生刺菌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采自滇中哀牢山区的标本 ,报道我国的一个新记录属———冠生刺菌属CreolophusP .Karst.,并根据其主要特征把齿耳属SteccherinumGray的肉齿耳S .cir rhatum (Pers.exFr .)Teng归并到Creolophus属中。同时对有争议的相似种C .cirrhatus (Pers .exFr .)Karst.和C .corrugatum (Fr.)P .Karst.(=HydnumcorrugatumFr.)进行了比较研究 ,根据盖缘是否具有生殖能力的菌刺 ,提出两者应作为不同的种来处理。  相似文献   
22.
一种新的药用真菌--瓦尼木层孔菌(杨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尼木层孔菌(杨黄)是一种新的药用真菌发现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它属于担子菌门的锈革孔菌科。由于它生长在杨树上,且子实层表面为黄色,故当地人称之为杨黄。本文对该菌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3.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在中国适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白章红  周国梁 《植物检疫》1997,11(6):331-334
本文依据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世界各主要小麦产区的地理气候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该病菌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适生气候条件为:大于零度以上的有效积温≥1300日度;1年中最冷月的平均温度≤20℃;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的平均温度为7℃~29℃,平均大气相对湿度≥48%。  相似文献   
24.
根据中国药典对注射剂的要求,对花粉多糖的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炽灼残渣、钾离子、砷盐、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均符合规定,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5.
中国北方沙尘天气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沙尘暴的发生危害范围亦逐渐从西北干旱经济落后区扩展到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及华北平原区,近年来的沙尘暴造成了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受大气环流场和季风气候类型影响,中国冬、春盛吹西北风,强劲而干燥。发生沙尘暴的天数与大风日数和地面热力稳定程度相关,3-5月中国西北内陆地表增温大,是风力场和热力场极不稳定的季节,地表气候容易发生蠕动,沙尘暴便由此启动并易发。除自然要素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将诱发沙尘暴天气的发生,有些情况下还起到比自然要素更重要的作用。从生态地理区域的角度看,沙尘暴的源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到下风向的半湿润甚至湿润地区。无论何地干旱、半干旱地区都将存在沙尘暴发生的自然条件,而其下风向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只是因为中国的季风气候,决定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必然影响东南部地区。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所能做的就是调节自身的行为。因此,在沙尘暴源地实施生态建设是减缓沙尘暴发生的最重要措施,也是消除东部城市沙尘天气的主要途径。根据生态地理区域的特征,沙尘暴源地的干旱区、半干?  相似文献   
26.
27.
孙启忠  柳茜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2018,27(7):187-195
自汉代苜蓿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民国时期亦不例外,苜蓿种植利用也得到了发展。在收集近现代有关苜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民国时期西北地区苜蓿种植利用情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结果表明,在民国时期西北地区乃为我国苜蓿种植集中区,在陕西、甘肃、新疆、绥远(西部)、宁夏和青海等都有种植,据不完全考查,种植苜蓿的县有52个,其中以陕西最多,达22个县,甘肃次之为14个县,新疆为8个县,绥远(西部)为3个县,宁夏2县(道)和青海1个县。特别是陕甘宁边区发展苜蓿的势头高涨,如1942年边区政府在延安、安塞、甘泉、志丹、定边、靖边等县种植苜蓿达3万亩,陇东种植苜蓿2.3万亩;1944年延川县紫花苜蓿保留面积2.0万亩,到1949年,陕西全省种植苜蓿约98.49万亩。1949年新疆苜蓿保留面积达29300 hm2。绥远河套地区还进行了苜蓿粮草轮作,并建立了苜蓿种植基地。为了鼓励苜蓿种植,边区政府出台了不少政策,例如,1941年边区政府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关于种牧草的指示信》,1942年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卅一年推广苜蓿实施办法》等,李仪祉在治理黄河的方略中,从大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出发,提倡广种苜蓿,肥田养畜,并提出了4条种植苜蓿的措施。李烛尘提出,苜蓿根入土深,且能耐旱,适宜西北地区种植和培植草原。苜蓿除用于饲喂家畜外,幼嫩时可当蔬菜食用,在灾荒年也是百姓很好的救荒食物,苜蓿作为农产品常出现在兰州的市场上,试验表明苜蓿保存水土流失的作用要大于作物。  相似文献   
28.
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是目前玉米栽培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计算得出的氮营养指数是诊断氮营养丰缺的重要手段。基于东北地区4个生态点的试验数据,构建了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营养指数模型和需氮量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进行检验,发现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可以准确诊断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并计算出实时的氮素需求量。该研究建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模型可以为该地区春玉米的氮营养诊断和动态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9.
值得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的3种野生观赏樱属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华南地区野生樱属植物进行深入的调查,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观赏价值、园林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钟花樱桃、尾叶樱桃和海南樱桃3种适合在华南地区推广应用的樱属植物。  相似文献   
30.
冉娟  孙振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153-158
为了准确分析中国当前饲料粮供需情况及影响因素,首先通过供给法计算出1984—2013年的狭义饲料粮可供给数据,其次通过需求法计算中国饲料粮消费数据。推算得出饲料粮供需数据虽有差距但都呈增长趋势。中国粮食政策加剧了饲料粮供需失衡状况。因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是适当增加肉类产品进口并严厉打击走私;二是粮食政策在确保主粮(大米和小麦)基本自给基础上,适度进口饲料粮(主要是玉米),并在海关政策制订上将精饲料原料通盘考虑,制订考虑替代品如大麦、高粱、DDGS等在内的一揽子关税与配额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