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4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翅荚木种源苗期性状地理变异及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翅荚木7个地理种源存在丰富的变异,苗木高生长和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年的苗期试验,初步筛选出苗期表现较好的翅荚木中南种源和翅荚木草坪乡种源,两者的地径遗传增益均在15%以上。同时苗期生长调查表明,翅荚木各种源苗期高生长在前期(6月份)相对缓慢,高生长差异主要表现在8月份,多数种源在8、9月份出现苗高生长峰值,10月中下旬后几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52.
对新引进的翅荚木种子,在恩施市郊进行育苗试验,并用其一年生播种苗作造林试验。经调查测定和统计,揭示了翅荚木在鄂西南山地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播种苗年生长规律;并通过分析,预测了翅荚木在鄂西南山地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和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3.
6个翅荚木种源苗木抗寒性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翅荚木种源的一年生休眠苗为材料,测量了不同冷处理条件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了各种源的半致死温度,并通过枝条生长恢复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8℃低温处理开始,翅荚木大部分种源枝条出现严重的冻害,组织的半致死温度在-13.06~-10.76℃。综合评价各个种源的抗寒性,其抗寒能力大小依次为:湖南通道种源>贵州兴义种源>广西忻城、湖南江华、广东英德种源>广西靖西种源。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告了团网菌属粘菌的二个新变种,鲜红团网菌大孢变种Arcyiainsignisvar.macrvsporaY.LietQ.Wangvar.nov和暗红团网菌大齿变种A.denudatavar.macrod vntaQ.WangetY.Livar.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55.
采用梯度降温对翅荚木幼苗进行低温锻炼,测定其在低温锻炼过程中抵御低温保护物质的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低温锻炼使POD和SOD活性明显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在脱锻炼期间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POD、SOD活性仍略高于或接近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56.
翅荚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判定不同种源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湖南通道>贵州兴义>广西忻城>广东英德>湖南江华>广西靖西.通过聚类分析,将翅荚木种源划分为3类:湖南通道和贵州兴义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好;广西忻城和广东英德种源为一类,抗寒性一般;湖南江华和广西靖西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57.
翅荚木是我国一种特有珍稀速生树种,为寻求翅荚木最好的嫁接方法,在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试验确定翅荚木嫁接宜在每年3月初树液开始流动而未萌芽时进行,采用切接法嫁接,用一年生枝条作接穗,边采枝边嫁接,用10 mg.L-1GGR溶液浸泡2 h,嫁接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8.
不同种源红花木莲实生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种源红花木莲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以自然分布区内3个种源(大方县、雷山县、榕江县)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种源红花木莲的苗高和地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源的红花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年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4个生长阶段。3个种源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相似,大方种源的苗高生长盛期开始时间早于其他2个种源,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1~2个月;地径生长盛期起始时间或早或迟于其他2个种源,而结束时间却晚于其他2个种源5~7天;大方种源苗高、地径生长的生长盛期长而生长速度慢,雷山和榕江种源生长盛期短而生长速度快。大方、雷山、榕江3个种源红花木莲苗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6.12 cm、16.75 cm、16.42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5.52 mm、6.27 mm、6.05 mm。种源间苗高无显著差异,而地径间大方种源和雷山种源有显著差异,其他均无显著差异,种源间与种源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雷山种源和榕江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均高于大方种源。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栌菊木(Nouelia insignis Franch)共生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物种多样性,探明其形成乔木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系,野外采集栌菊木根系及根际土壤,利用土壤湿晒法和根系透明染色镜检法,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中的孢子密度及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AMF孢子优势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传统形态学方法初步鉴定出栌菊木土壤中存在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幼套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2种AM真菌;应用nested-PCR技术扩增18SrRNA中的NS31-AM1区,通过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A-1真菌与Glomus mosseae(DQ273793)亲缘性为97%,A-2真菌与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AJ510231)亲缘性为99%。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双重鉴定,确定侵染栌菊木根系的AM真菌是摩西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  相似文献   
60.
以翅荚木3个不同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生长量进行测定,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根据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求相应种源的苗期物候和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拟合翅荚木种源苗期生长的动态变化,其相关系数在0.997 1~0.999 2之间,达到极显著相关;3个种源的地径线性生长期和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苗高线性生长期差异较大,湖南通道种源明显小于其它2个种源8~9 d;苗高线性生长量不同种源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湖南通道种源为108.675 3 cm,广西苹果种源为119.868 9 cm,而广东翁源种源高达130.845 8 cm,是湖南通道种源的12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