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108篇
水产渔业   306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11.
应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草鱼进行酶解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温度55℃,pH2.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190g/L;枯草杆菌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01%,温度45℃,pH6.5,酶解4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17g/L;胰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4%,温度50℃,pH8.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72g/L。通过对3种蛋白酶在最优条件下酶解草鱼肉的比较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效果较好。为草鱼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CYP酶代谢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其数量和活性大小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活化与代谢。我们对草鱼肝微粒体CYP酶含量及其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差速离心法提取草鱼肝微粒体,以CO还原差示光谱法测得CYP酶及细胞色素b5含量分别为0.619±0.102 nmol/mg、0.264±0.042 nmol/mg。以7-乙氧异吩噁唑酮-O-脱乙基反应、苯胺-4-羟化反应、氨基比林-N-脱甲基反应作为CYP1A、CYP2E、CYP3A的探针反应,测得EROD酶活为0.043±0.004 nmol/mg/min,ANH酶活为0.028±0.002 nmol/mg/min,AMND酶活为0.207±0.035 nmol/mg/m in。结果表明草鱼肝微粒体中CYP酶发育完好,并且具有参与药物代谢的3种主要亚型活性,其含量与活性大小与其它实验动物相差较大。本实验的方法与结果为草鱼CYP酶的系统研究提供可靠手段,最终为指导水产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The stress response of grass carp to salinity was evaluated assessing the levels of hematocrit, leucocrit, plasma glucose, sodium, potassium and calcium. Mean hematocrit values increased following exposure to salinity. Mean leucocrit values elevated after exposure to salinity for 24 h, then decreased. Mean plasma glucose increased during saline exposure for 48 h and then decreased to normal values. Plasma sodium and chloride levels were increased to their highest values after 48 h. While plasma potassium value increased with the exposure time, plasma calcium values were not affected by salinity exposure.  相似文献   
14.
宋昭彬 《水产学报》2001,25(6):500-506
采用耳石日轮鉴定了19988年采自长江九江江段和1999年分别采自长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草鱼仔鱼的日龄,并依据日龄推算了仔鱼的孵化期和估计了日生长率.采自九江、石码头和纱帽江段的仔鱼的平均日龄分别为10.7d,8.8~16.0d和7.0d.石码头江段仔鱼中,5月16日样本的日龄稍高(16.0d),其余样本的日龄比较接近(8.8~9.5d).采自石码头江段的所有仔鱼的体长平均生长率为0.11mm·d-1,特定生长率为 1.32%.各批次仔鱼的体长与其日龄的相关性通常很差,这表明长江中游仔鱼的生长不整齐,部分个体可能遭受了营养缺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草鱼生长激素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转录PCR技术,从草鱼脑垂体的总RNA中获得一特异cDNA片段,经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长633bp,与报道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相比,有10个碱基的差异,而推导的蛋白质仅1个氨基酸残基的差异,推测为草鱼生长激素cDNA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可反映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健康状况的血细胞指标的基础数据,对4 种不同质量规 格的草鱼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研究,并观察草鱼在硫酸铜、敌百虫处理以及多子小瓜虫感染后白细胞组成的变化。 结果表明,1 000 g组和500 g组规格草鱼的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250 g组,1 000 g组和500 g组规格草鱼的中性 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60 g组和250 g组。硫酸铜处理组的淋巴细胞分类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敌百虫处理组 草鱼的淋巴和血栓细胞分类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子小瓜虫感染组草鱼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极显著下降,淋巴细 胞分类计数显著上升。说明个体大小、理化胁迫因子和病原感染都会影响草鱼白细胞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7.
灌喂牛磺酸对草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灌喂方法研究牛磺酸对草鱼肠道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包括时间梯度试验和浓度梯度试验2部分。结果表明:(1)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在灌喂后2h达到峰值,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分别在2h和5h达到峰值而脂肪酶活性则随时间延长一直升高;(2)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8,0.8和1.0mg/mL时达到峰值,肝胰脏3种消化酶的活性则分别在灌喂浓度为0.2,0.6和0.8mg/mL时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A对草鱼幼鱼生长、体成分和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确定草鱼饲料中VA适宜的添加量。【方法】采用酪蛋白和脱脂豆粕为蛋白源、白糊精为糖源、玉米胚芽油和大豆油为脂肪源的半纯化饲料作为基础饲料,配制VA水平为0(对照组),810,1 620,2 520,3 224,3 980,7 950,16 386 IU/kg的8组试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10.79±0.52) g的草鱼12周,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0尾,试验结束后测算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鱼体营养成分以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草鱼幼鱼,在试验后期有8.33%出现眼球突出、尾鳍充血的症状,添加VA试验组的草鱼未出现类似症状;饲料中VA含量在0~1 62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随饲料中VA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中VA含量>7 950 IU/kg时,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类似,而饲料系数变化趋势与体质量增长率相反;VA对草鱼成活率和全鱼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中缺乏VA会显著降低血清中ALP的活性,同时显著提高GPT和GOT的活性(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缺乏VA会引起草鱼幼鱼眼球突出、尾鳍充血和肝功能异常,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A会促进草鱼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但过量的VA会降低草鱼幼鱼的生长速度。对草鱼体质量增长率与饲料中VA含量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可知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VA的需要量为1 653 IU/kg,同时建议饲料中VA含量不宜超过7 950 IU/kg。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铬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草鱼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0、7.23、14.47和28.94mg/L)的重铬酸钾水体中,于96h测定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在试验梯度范围内,随着六价铬(Cr6+)浓度的增加,草鱼肝胰脏的MDA含量呈上升趋势;T-AOC水平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表现为低和中浓度(7.23和14.47mg/L)下被诱导,而高浓度(28.94mg/L)下则诱导减弱,其中14.47mg/L组的T-AO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T活性除低浓度组(7.23mg/L)有轻微诱导外,其余各组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浓度组(28.94mg/L)的GS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价铬可以引起草鱼肝胰脏组织发生更大的氧化损伤而使其出现中毒现象,可能进一步损伤其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