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00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1878篇
林业   1455篇
农学   2244篇
基础科学   784篇
  2763篇
综合类   7635篇
农作物   1716篇
水产渔业   943篇
畜牧兽医   2203篇
园艺   760篇
植物保护   1017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449篇
  2021年   561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458篇
  2017年   790篇
  2016年   954篇
  2015年   694篇
  2014年   961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374篇
  2011年   1475篇
  2010年   1167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1119篇
  2007年   1201篇
  2006年   1075篇
  2005年   840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57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234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棉田化学钾肥的秸秆替代施入对棉仁含油量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基础,2012—2013年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站进行麦棉两熟周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在棉花季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0,W0)、半量还田(4500 kg hm–2,W1)和全量还田(9000 kg hm–2,W2),在小麦季设置棉花秸秆不还田(0,C0)、半量还田(3750 kg hm–2,C1)和全量还田(7500 kg hm–2,C2),两种作物秸秆不同还田量组合后共9个秸秆还田处理,另根据秸秆折合钾肥量,于2012年棉花季开始增设2个钾肥用量处理,即150 kg K2O hm–2和300 kg K2O hm–2(K1和K2)。研究显示,在适宜氮肥(300 kg N hm–2)、磷肥(150 kg P2O5 hm–2)水平下,随着逐年秸秆还田与施钾,土壤速效氮、有效磷年际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土壤速效钾含量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花后17 d、24 d是不同处理条件下棉仁含油量差异形成的关键时期;相较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花后17 d、24 d的磷脂酸磷酸酯酶(PPase)的活性对棉仁油分的通径系数更大。结果表明,短期秸秆还田与单施化学钾肥均主要影响棉田土壤速效钾含量;从棉仁油分累积角度来看,秸秆还田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钾的施入;花后17 d、24 d棉仁钾含量是影响棉仁含油量的关键因子;秸秆还田替代化学钾肥条件下,PPase较G6PDH、PEPC对棉仁油分的影响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992.
氮肥运筹对弱筋小麦群体指标与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群体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叶面积指数(LAI)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增加后期追氮比例及同比例2次追氮均提高了成熟期生物产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孕穗期LAI、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生物产量、成穗数、茎蘖成穗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LAI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弱筋小麦实现优质和产量7 000 kg hm-2的氮肥运筹技术以施氮量200 kg hm-2和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其高产优质协调的关键群体调控指标,最适LAI为6.9,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生物产量分别为5 300和16 500 kg hm-2,成穗数为466×104 hm-2,茎蘖成穗率为50%。  相似文献   
993.
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K+含量与SOD活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比较小麦耐盐突变体近等基因系的钾离子含量及其与S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耐盐性不同的近等基因系之间钾离子含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耐盐性强的RH8706-49含钾量最高;分别为耐盐性差的H8706-34、H8706-58的3.572倍和3.167倍。小麦功能叶片的SOD活性与钾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进而表明,小麦耐盐性强弱与旗叶叶片含钾量的多少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钾可能参与了SOD的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994.
抗盐碱罗布麻DNA导入棉花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微注射技术,把抗盐碱罗布麻DNA导入鲁棉6号。对其后代经人工配制的盐碱土筛选育成了两个耐盐碱品系91-11和91-15,在含盐量为0.51%的滨海盐碱地种植,其皮棉产量分别比受体亲本鲁棉6号增产191.7%和237.8%。对91-11和鲁棉6号在盐胁迫条件下测定其细胞质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91-11在盐胁迫条件下能够维持较高的SOD活性和较稳定的膜透性,而鲁棉6号呈现相反的变化,而且差异显著。据此说明,应用这一技术能够筛选出含有抗性基因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995.
外源C_4作物DNA导入小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周文麟  王亚馥 《作物学报》1992,18(6):418-424
利用小麦自交后的花粉管通道,将C_4作物玉米或高粱的DNA导入小麦的种胚细胞,结果受体后代发生了广泛的变异,而且受体不同,所发生的变异不同。甘麦8号受体后代植株变矮,结实率低,分蘖多至5个,少至完全不分蘖;8347—2-4和8013—3品系后代中出现不育株;6873—20—3品系受体后代的籽粒由红色转变为白色而且稳定遗传;蓝粒麦受体后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超高产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剑叶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优培九、金两优36在每公顷施氮120kg、165kg、210kg 3种水平下,剑叶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比对照汕优63高,这可能是两优培九、金两优36高产的生理基础之一。在每公顷施氮120-210kg的范围内,两优培九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均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而提高,金两优36剑叶光合速率及产量在公顷施氮165kg最高,增加到210kg时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997.
适合RAPD分析的三种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英  陶刚  刘作易 《种子》2006,25(1):16-18
本文通过对3种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得出,DNA提取时采用一次氯仿/异戊醇抽提方法,得到的DNA质和量都较为理想,并且能够达到RAPD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籽含油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晓军 《作物学报》1993,19(4):289-298
本文建立了系统的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方法。首次报道了样品前处理,最适工作参数选择和校正方法的系统研究结果。 50份不同含油量的种子样品用于核磁共振法与经典索氏抽提法比较试验,两方法相关系数r=0.9823。核磁共振仪对纯菜籽油的线性响应r=0.9994。最少种子需要量为0.5克。测定环境温度和种子样  相似文献   
999.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history of genetics )was the discovery that mutations can be artificially induced in organisms (van Harten, 1998). Artificially induced mutations,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mutagens, have greatly adv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genetics of higher organisms. Starting in the late 1960's,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 and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of the United Nations sponsored extensive research on mutation induc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breeding of food and indnstrial crops that result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rice, wheat, barley, apples, citrus, sugar cane, banana, and others (more than 2 500 officially released new varieties are to be found in the FAO/IAEA Mutant Varieties Database) (hitp://www-mvd.iaea.org/MVD/default.htm). However, the usefulness of mutation techniques has been underappreciated in research communities,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when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nd breeders were rushing into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 and transgenic plants. In this paper, af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past accomplishments of mutation indu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we discuss the uniqueness of induced mutations in gene discovery and how to integrate induced mutants into functional genomics programs;  相似文献   
1000.
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粮食水分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了各类方法及仪器设备的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