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41篇
农学   24篇
  6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华山松木蠹象的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型研究,表明了该虫的卵、蛹、羽化孔在华山松上的分布均为聚集型,根据切比雪夫定理,应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华山松木蠹象卵、蛹及羽化孔的空间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42.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断根处理对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切断苗木的侧根会对苗龄为5年生的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负效应而有利于促进新侧根的萌发,其影响程度与断根的强度有关。其苗木经断根处理后新根萌发较快,50天左右有新的侧根生出,其中以切断云南拟单性木兰大苗的全部侧根于切口喷200 mg.L-1的ABT生根粉的A处理的生根效果最好。断根3个月后每株苗木萌发的新侧根平均数为138.8根,根长≥5 cm的侧根平均数为38.4根,侧根深度达32 cm,最长侧根长度14.4 cm,其苗木的新根萌发已经较为充分,可以出圃种植而能保证有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3.
A distribution map of Pinus yunnanen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yunnanensis by means of appl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software ArcGIS, and the climatic parameters of the distribution areas for P.yunnanensi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climate forecast model Climate Chin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yunnanensis and the climate was studied by adopting the indexes of Kira including the warmth index(WI),coldness index(CI) and aridity index (K),Xu’s humidity index(HI),Holdridge’s life temperature(BT),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ratio(PER) and the single factors as th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January,the mean temperature in July,th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the>5℃accumulated temperature,the>18℃accumulated temperature,the maximum temperature, the minimum temperature,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 the ratio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of the year, etc.And the Kira’s water-temperature indexes on distributional upper limit,low limit and north limit were discussed.The major climatic factors e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yunnanensis were screened out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e impact factors are in the order of temperature>humidity>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 warmest month temperature and mean coldest month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44.
喀斯特区云南鼠刺树干液流及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喀斯特区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水分之间关系,揭示云南鼠刺的水分动态及对生境的适应机理,为喀斯特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7月26日至8月1日期间,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对喀斯特区的土面和石沟两种不同生境中云南鼠刺的树干液流进行连续测定,同时测定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种不同生境中树干液流日变化呈现出不规则峰形曲线,每天液流速率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白天,最小值均出现在夜间;同一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降低,但降低速率不同,其变化与土壤深度的关系不明显;云南鼠刺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存在着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云南鼠刺在喀斯特区的土面和石沟两种生境中的树干液流速率不同,但规律基本一致,树干液流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采自楚雄州白马河林场云南松母树林的20株母树,分家系播种,测定了20个家系8个指标的田间发芽能力.结果表明:除发芽势外,其余指标在各家系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系数、发芽指数、峰值、发芽值在各家系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发芽率和日均发芽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依据这些发芽能力指标,对20个家系进行聚类,其中发芽能力较好的一类包括家系1、2、7.通过研究为了解家系间发芽能力的分化提供依据,为云南松的早期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中华松针蚧对云南松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当针叶虫口密度≤3只/束时,高生长量无损失;当针叶虫口密度>3只/束时,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大,高生长量损失逐渐增大;在同一虫口密度下,立地条件好的云南松受害后,其高生长损失大;据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虫口密度水平下云南松高生长损失大小,将发生中华松针蚧林分的林木分为健康、轻、中、重、特别严重5个等级.  相似文献   
47.
云南松蠹害林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2000年对滇中地区路南长湖及宜良小白龙两个云南松蠹害林区的各847株样树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初期两样地在树木长势和蠹害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长湖样地树木长势逊于小白龙,蠹害程度轻于小白龙.4年来两样地的蠹害发展极不一致.长湖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下降12.6%;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466株,死亡率55.0%,蠹害未得到控制.小白龙样地云南松健康木比例增加29.7%;云南松受纵坑切梢小蠹蛀害致死219株,死亡率25.9%,蠹害有所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树木长势与蠹害发生及其程度直接相关,树木长势影响蠹害的发展过程,蠹害的发展制约树木长势的增强、  相似文献   
48.
云南松林分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云南省3个蠹害区的观测研究,证实云南松林分自身状况与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关系密切。就云南松个体而言,根据林木生长分级标准,松小蠹主要危害被压木及濒死木,很少危害优势木及亚优势木;就林分整体而言,同一山体的东坡和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重,西坡和北坡林分的蠹害程度轻。林缘蠹害程度明显高于林内;林分郁闭度与蠹害指数呈负相关,郁闭度越低蠹害越严重。研究证实,松小蠹有明显的趋光行为,即阳坡林分、林缘、低郁闭度林分容易遭受松小蠹侵袭。  相似文献   
49.
云南松针叶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遵循比较解剖学和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分布在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的针叶微观构造进行了观察,结合生态因子分析了云南松种群的针叶结构多样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云南松种群的针叶结构特征表现为多态性,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针叶断面积表现出“小型化”的趋势,针叶内部的基本结构特征较为稳定,但其组成分子的数量特征值变化较大,滇东南地区云南松针叶的内皮层细胞出现了凯氏带加厚,细叶云南松和思茅松针叶内皮层的凯氏带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0.
野生云南独蒜兰的冬季促成开花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野生云南独蒜兰进行4种温度、光照环境处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温度,可促成云南独蒜兰提早开花,在23~25℃的恒温条件下,开花需要61d,比对照提早38d;在18℃恒温条件下,开花需要69d,比对照提早30d;自然室温需要99d;昆明冬季室内温度、光照基本满足已开花云南独蒜兰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