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盐藻是已知最为耐盐的真核生物之一,是研究植物高盐适应的最理想的模式生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盐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瞩目.本文就盐藻适应高盐环境的渗透调节、盐藻耐盐相关基因和蛋白质以及盐胁迫信号转导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2.
为了进一步研究磷脂酶C的生理功能,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Ds PLC的开放阅读框序列,并与质粒p GS21a连接,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GS21a-Ds PLC。将该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出融合蛋白。经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在包涵体和上清中均存在。可溶性蛋白经His柱纯化后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96k Da左右有单一的蛋白条带,说明融合蛋白得到有效纯化。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在96kDa左右有明显的杂交条带,初步证明纯化的蛋白是带有His标签的磷脂酶C。盐藻磷脂酶C的成功表达与纯化,为深入探讨磷脂酶C的性质及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郭金耀  秦洁  王志龙  江苏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85+17401-17385,17401
[目的]了解连云港盐藻色素的光学特性。[方法]用纸层析法分离连云港盐藻色素,获得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4条色带,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吸收光谱。[结果]叶绿素a的吸收峰为434和665 nm,叶绿素b的吸收峰为460和651 nm,胡萝卜素的吸收峰为456 nm,叶黄素吸收峰为450和479 nm。连云港盐藻色素的吸收光谱与高等绿色植物基本相同,说明连云港盐藻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与高等绿色植物具有相同的光生理活性,承担光能的吸收、传递、转换作用,参与水的分解和氧气的释放,促进细胞中物质的合成与积累等。[结论]高等植物光合生理的理论适用于指导连云港盐藻的物质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74.
[目的]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实现3种微藻的光密度、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间的相互换算。[方法]测定蛋白核小球藻、杜氏盐藻和钝顶螺旋藻在680、630和560nm下的OD值及其单位干重和细胞浓度,并进行线性拟合。[结果]3种微藻的OD值与其单位干重、细胞浓度(钝顶螺旋藻除外)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应的回归方程为:小球藻细胞浓度(万个/ml)=1557 OD680-34.716,小球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074 OD680+0.0022;杜氏盐藻的细胞浓度(万个/ml)=901.98 OD630+5.1408,杜氏盐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7516 OD630+0.015;钝顶螺旋藻单位干重(mg/ml培养液)=0.2394 OD560-0.0001。[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相应的线性方程,快速、方便地测定3种微藻的生物量,并实现相应微藻3种生物量指标间的相互换算,从而为相应微藻生物量的测定比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目的]获得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方法]以巴夫杜氏藻cDNA为模板,采用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533 bp特异cDNA片段。在此基础上,设计特异引物,采用5′-GenomeWalking和3′-RACE的方法,获得基因的5′-端DNA序列和3′-端cDNA序列,进而获得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特异cDNA片段、5′-端DNA和3′-端cDNA片段。经拼接后,扩增出全长cDNA。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1 754 bp,包括1 137 bp的开放读码框和617 bp的3′-非翻译区序列。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杜氏盐藻、莱茵衣藻等的同源性较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与杜氏盐藻的相似性最高。[结论]首次获得了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发现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非常保守。  相似文献   
76.
盐生杜氏藻MA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盐生杜氏藻(简称盐藻)的一种促有丝分裂活化蛋白激酶基因(GenBank Accession JQ782412),命名为DsMAPK。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1861bp,开放阅读框(ORF)为1407bp,编码468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67bp,3′非编码区387bp;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无跨膜区域,为非跨膜蛋白,且定位于细胞质基质。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有25.2%的α-螺旋,12.4%的伸展片段,62.4%的自由卷曲;蛋白质同源性分析表明,与衣藻、团藻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高盐胁迫(含3mol/L NaCl)下,DsMAP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胁迫1h后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正常水平(含1.5mol/ L NaCl)的5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DsMAPK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A novel Dunaliella salina (D. salina) was isolated from Hoze-soltan Lake, Iran. The investigated strain was capable of producing carotenoids and protein, using different NaCl concentrations and pH variations in Hoze-soltan saline water.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within 42 day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tein production and pigmentation correlated well with growth rate. The optimum amount for growth, carotenogenesis, and protein production was determined in a culture with 10% NaCl and pH 8.5. After 42-days incubation, 14.95 ± 0.6 μg/mL of carotenoids and 186 ± 8.6 μg/mL of protein were obtained in this medium. Further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growth was inhibited in all samples with 30% NaCl. The amount of each biosynthesized component by Dunaliella salina was in accordance with growth stage, cell number, and growth pattern of microalgae.  相似文献   
78.
在不同N aC l质量浓度下培养盐藻,分析盐藻醛缩酶的盐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浓度为40~120 g/L时,盐藻醛缩酶活性与盐度具有正相关性;在NaCl质量浓度为120~200 g/L时,盐藻醛缩酶活性与盐度具有负相关性;在NaCl质量浓度为120 g/L时,盐藻醛缩酶活性最高。盐藻醛缩酶是一种高盐适应酶。盐藻醛缩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形成和蛋白质积累均呈正相关关系。在盐藻醛缩酶活性最高时,盐藻物质积累量最多。  相似文献   
79.
本文应用聚集度指标检验法,以及Iwao的回归模型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成虫、若虫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程度随着密度增大而增高。成虫的聚集是由环境条件所引起;若虫单株密度低于5.08头时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单株密度高于5.08头聚集是由昆虫行为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建立了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虫、若虫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模型。调查期间,玉米三点斑叶蝉成、若虫在玉米植株下部数量多于中部,中部数量又多于上部。  相似文献   
80.
卤虫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类群之一,也是海仔鱼和幼虾的理想饵料,某些卤虫种类还可作为水环境监测的指标生物,其生态学特征是正确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基础。通过对卤虫的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证明了铜离子对卤虫具有急性毒害作用,以期为建立卤虫的生态毒理学指标体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