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116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研究了重金属Cd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0~15mg/kgCd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及促进芽生长的作用,高浓度的Cd则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Cd对紫花苜蓿根的抑制效应大于芽。  相似文献   
232.
陈志 《农业机械学报》2004,35(1):154-158,172
描述了我国科技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而对新形势下科技型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小康目标建设以及行业技术服务这5个领域中的功能与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33.
在定西市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采用尼龙网袋埋袋法,在免耕条件下将玉米秸秆、猪粪、堆肥3种有机物料以高、中、低量还田,研究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其中在加入有机物料高量条件下,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依次为秸秆、堆肥、猪粪;中、低量水平下由高到低依次为堆肥、秸秆、猪粪。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加入有机物料高、中量水平下增加趋势表现为堆肥、秸秆、猪粪,低量水平表现为堆肥、猪粪、秸秆。  相似文献   
234.
[目的]研究L-谷氨酸对白芨组培苗生长生理的影响.[方法]从叶绿素生物合成机理、矿质元素吸收机理出发,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L-谷氨酸,测定不同处理的白芨组培苗叶绿素含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及生物量.[结果]当谷氨酸浓度为200 mg/L时,白芨组培苗对矿质元素P、Mg的吸收量最大,同时生物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在培养基中添加L-谷氨酸对白芨组培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5.
本实验通过对KM小鼠饲喂铬含量不同的两种日粮,观察了KM小鼠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测定了体重、主要器官重量等多项生理指标,对主要器官进行了病理的组织学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饲喂2种饲料的KM小鼠的生长发育与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器官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肝脏、肾脏、肠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相似文献   
236.
土壤改良剂改土培肥增产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土壤改良剂研究已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在对土壤改良剂发展及其种类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土壤改良剂的改土培肥效应(物理结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作物增产效应及其施用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述,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了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37.
在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和早春全膜双垄面覆盖、春季播种技术均具有明显的节水增效作用,以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效果最为突出。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纳水保墒、平抑地温的作用,能大大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缩短作物全生育期,可有效防止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有利于农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38.
为了研究苹果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间砧栽培模式的优缺点。采用在相同生产管理条件下,以烟富3/M26/海棠和烟富3/M9T337两种模式为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法测量生长、开花、结果以及栽培表现。结果表明,在区域、土壤、肥水、病虫害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树体前2~3年生长缓慢,在成形后树体生长与烟富3/M9T337栽培模式差异不明显;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全红果实占比40%,80~85 mm果占46%,果实一致率不高;烟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全红果实占比91%, {80~ }85 mm果占78%,一致率极高。结论认为在区域、土壤、肥水、病虫害、密度、行向等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烟富3/M9T337栽培模式表现出管理省工,生长健壮、成形快、成花率高、果实一致率高、商品率极高,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等特点,是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比较好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39.
The present study reports the prevalence, effects of treatment and cost benefit analysis of bovine fasciolosis in five districts of Punjab Province viz Sargodha, Jhang, Muzaffargarh, Lodhran and Layyah. From each of the five districts, 80 animals were selected and fortnightly screened through standard coprological procedures for a period of one year for the presence of eggs of Fasciola species. Of 4800 faecal samples analyzed, 1222 (25.46%) were found positive for fasciolosis. The occurrence of Fasciola (F.) gigantica (22.40%) was higher (P < 0.05) than F. hepatica (3.06%). Highest month-wise prevalence (P < 0.05) of fasciolosis was found in winter (39.08%) followed in decreasing order by spring (29.50%), autumn (20.33%) and summer (12.92%). District-wise prevalence of fasciolosis was highest (P < 0.05) in Sargodha (40.31%) and lowest in Layyah (11.77%) while other districts were having intermediate values of prevalence of fasciolosis. Species-wise prevalence of fasciolosis was found higher (P < 0.05) in buffaloes (30.50%) as compared to cattle (20.42%). However, there were no age and sex-related differences (P > 0.05) in prevalence of fasciolosis. A strong positive association of grazing (OR = 1.81), mixed farming of small and large ruminants (OR = 1.39), stagnant pond bathing (OR = 2.24) and river/canal bathing (OR = 2.06) was found with the prevalence of fasciolosis as compared to stall feeding, separate farming of small and large ruminants and rivers/canal/ tap water bathing, respectively. Post-treatment average milk increase of 0.62 L per animal per day with 0.35% higher fat was observed in fasciolicide-treated animals with the cost benefit ratio of 3.9. The results provided significant data on the epidemiology of five districts of Punjab province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the planners and small holder dairy farmers for control of fasciolosis in the study districts.  相似文献   
240.
泛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有机碳、氮库。在气候变暖驱动下,高纬度或高海拔冻土融化加速,冻土活动层冻融格局改变,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成为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对气候变化的“正反馈”效应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泛北极和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CO2,CH4和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对冻土退化及冻融作用的响应特征和影响机制,探讨了高寒地区生态系统净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的相互关系,并简要提出了目前冻土区土壤碳排放和氮转化关键过程研究中需要加强的方面,旨在为继续深入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土碳氮循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